在未討論「約會」這個題目之前,我要聲明聖經裏面沒有「約會」這個觀念。事實上,約會是近代的一個行為模式,文化色彩極濃。一個地方通行的風俗習慣在另一個地方未必行得通。
不同國家的基督徒對約會的觀點也不同。例如應不應該有約會、什麼時候開始有、約會的對象、約會時做什麼等問題。我們若不小心,很容易會用自己文化裏面的標準去衡量判斷別人文化裏面的生活方式。
聖經既然對約會沒有下面提示,本章所討論的內容便有改變和更正的可能。作者寫這個題目(甚至寫整本書)的目的不外乎激發一種開放坦誠的態度,使大家對約會可作細心的觀摩。我相信教會應該培養一種敞開討論的風氣,使青年人可以自由地討論一些他們感到很重要的問題,約會是其中之一。
許多年青人和我說及他們心中的疑難和迷惘,我非常感激他們。相較之下,他們處理這些問題要比他們的屬靈領袖更認真和實際。後者往往不願面對現實,只一味避諱不談。可是困難不似晨霧,困難不會自動消散。
許多時候我問那些受困擾的青年朋友:「在你的生活圈子中,有沒有誰可以分擔你的難處呢?」有些人能夠肯定答覆有。但是不少青年人表示:「我找不到這樣的朋友。」
要一個人誠實已經相當困難,要他赤裸裸、披肝瀝膽則是難上加難。有些人覺得承認自己的無知等於自取羞辱;承認自己的弱點無疑自招攻擊。許多年來,我也持守這種安全措施,儘量避免討論一些爭持不下的問題;下刀不要太深,只須看見毒瘤便可以了,何必把它割去呢?
神知道我至今仍在努力學習誠誠實實,披瀝肝膽,有勇氣去正視問題的態度。無論你是初出茅廬的青年人,或富有人生經驗的傳道人,我把同樣的挑戰放在你們面前:以赤誠的態度去面對你們的困難和責任。現在言歸正傳。
一、 約會的目的:
約會是指異性相約在一起見面的一種社交活動。可以是集體約會、四人約會或單獨約會等。本書對約會一詞的用法都是指一男一女單獨的會面,除非作者有特別聲明。
約會最少有四個目的:
(一)瞭解自己:
藉著認識兩性之間的差異,我們可以更加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可以從自己的德、智、體、群各層面獲得,也可以從知道別人而得。知道別人便可以知道自己是高是矮,是聰明是愚笨,情緒是否穩定,靈性是否活潑。知道別人可以增進對自己的瞭解。
同樣道理,認識女性的特徵可以幫助我認識自己男性的特徵。認識前者越多,對自己的瞭解也越明顯。
當然對異性的認識不一定單從約會獲得。但若說有些知識只有從約會過程中才能獲得大概不會錯吧。你的一些優點和弱點只有在與那特別的一位來往時才能發掘出來。
(二)學習與異性相處:
在現今文明的社會,男女來往及接觸的機會很多,約會是很好的練習機會,幫助你學習與異性交往的基本認識與態度。
(三)瞭解未來配偶的畫像:
約會可以幫助你更多認識異性,使你更清楚知道主要為你預備怎樣的一個配偶。
人際關係是一件冒險的事。越深入認識一個人,冒險性也越大。當然這個冒險不一定含有消極的意味。事實上,人生中值得爭取的東西沒有幾件是不帶有冒險的成份。要中學或大學畢業,就要冒不能畢業之險;要收成便要冒產品損壞之險;要生育一個健康的嬰兒就得冒流產或生育殘缺嬰兒之險,要生意營利就得冒賠本之險。
約會是冒險的事。當事人一定要小心謹慎,因為人的感情是脆弱的;又要忍耐和為別人著想。在單獨約會之前最好能先在集體約會或四人約會中觀察對方。但是單有集體約會或四人約會是不夠的。兩人的感情到了某個程度便有需要藉著單獨會晤來加深彼此的認識。這個時候,單獨約會雖有風險和惱人的副作用,卻是無可避免的。
今日仍有一些基督徒確實認為約會是不必要的。他們認為主若已經為你預備一位配偶,你所要做的是等候。主會按著祂的時間來成全。我完全尊重這些人的看法。甚至對那些仍然持盲婚觀念的少數基督徒,我都願意脫帽向他們致敬。我相信從聖經的觀點來看,盲婚是說得過去的。當然大家要小心,聖經沒有反對盲婚,並不等於說它該成為今日的規範。若有人以廢除約會作為屬靈基督徒的標誌,我可不耐煩了。
這種「主有預備,無須約會」的觀念,其論點是很弱的。主知道你將要去那一間大學,但不等於說你不需要寫信去學校申請;主知道你將要在那裏工作,但不等於說你不需要找工作。不錯,主知道一切,我們應當為此高興。但千萬不要因此逃避自己的責任。神的預知甚至預定和人的責任應有一個好的平衡。
假如讀者中有人因為相信神的預備而不要約會,我不打算與你辯論。最要緊是你的信心確確實實堅定在主裏面。你若有堅定不移的信心,神的計畫若是要你結婚,祂一定不會使你失望。神看顧那些敬畏祂的人。
有些人在大好青春的時候反對約會。但卅歲漸漸逼近的時候,心中開始恐慌起來。他們的信心搖動。開始懷疑神的信實。有些人因此生出不滿,好挑剔的態度,並且還塑造了很低下的自我形像。有些可能與非信徒閃電成婚,也有更極端的例子,有人因此而精神崩潰。
(四)滿足與異性相近的天然渴望:
這種渴望對於一個人在生活上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人有合群的天性,很自然的想與別人建立關係。事實上,我們的人生樂趣大部分在乎我們能否與別人建立及維持一些有意義的關係。而渴望與異性相近的態度也是正常的。「那人獨居不好」(創 2:18)。這節聖經告訴我們這種渴望是神准許和賜予的。甚至始祖犯了罪,神對夏娃說:「你必戀慕你丈夫」(創 3:16)。
在這裏我們要清楚申明:千萬不可以這種渴望為理由而利用他人。在一般男女社交活動中,我們這個渴望也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滿足。
在未結束這段「約會的目的」之前,我要從反面概括的說說一些不正當的約會目的:
(一)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風頭之勁;
(二)為了彼此利用;
(三)為了表示自己也很正常,週末也得來個約會;
(四)為了故意激怒父母,或前任男友或女友;
(五)為了找尋刺激。
二、男女可能有的分別:
我說「可能」,不說「基本」,原因有二:第一男女之別很難一概而論。第二有些人未必符合這裏所說的特徵,我不願意他們因此而懷疑自己的身份。
話雖如此,我仍然認為男女一般來說的確有些很明顯的差異。當然不是所有男女都會不偏不倚符合這些特色,但是男比女更多擁有所謂「男性的特徵」,女的也順此類推,這點是不容置疑的。
男女一般性特徵:
男 | 女 |
---|---|
分析力強,重理智 | 重情感,憑直覺 |
依事論事 | 感情外露 |
眼見足以挑起性慾 | 眼見個還需適當的說話、動作、氣氛及環境等 |
易疏忽細微的事 | 觀察入微 |
火山爆發式的情緒――急來也急去 | 慢火式的情緒――慢來也慢去 |
以事業為重 | 以家庭為重 |
較偏向自大狂 | 較易生嫉妒 |
有關上面這個比較表,我有幾點要聲明:
(一)這些都是概括的特徵,是筆者個人的觀感,例外的情形一定很多。
(二)這些雖然不是絕對的真理,但一般來說是頗具準確的。
(三)這裏列出一些項目不過要幫助你在瞭解男女的差異之後,與異性相處可減少一些困難。差異不一定表示對或錯,較好或較差。這些差異有時可以成為你的助力,有時卻是你的阻力。與其憤慨激昂的問:「他(她)為什麼會這樣做?」不如以幽默的眼光來看彼此的差異。聖經上說:甚至惡人在神的計畫裏也有他特定的角色(參箴16:4)。
三、兩種極端不同的約會方式:
前面我們已提過約會有濃厚的文化色彩。自由世界的華人散居各地,受各種不同文化的衝激,對約會的看法、接納程度和採用的方式也因地而異。在這裏我要特別討論兩種極端不同的約會方式:一種是西式約會的翻版,另一種則深受中國傳統盲婚思想的影響,差不多完全摒棄約會。我分別稱它們為:布菲式(Buffet)約會和郵購式(Mail Order)約會。
布菲式 | 郵購式 |
---|---|
眼見才信 | 信心如同眼見 |
信心基於憑據 | 信心產生憑據 |
以親身觀察為準 | 以父母或監護人意見為準 |
婚姻甚至於愛情 | 婚姻基於委身 |
在關異性的知識不但重要並且有用 | 有關異性的知識既無謂又污穢 |
找機會與異性一起 | 避免與異性在一起 |
視與異性交友為美 | 與異性交友,不但危險,且自尋煩惱 |
兩人的愛情是公開的 | 兩人的愛情是秘密的 |
追求 | 退縮 |
這兩種不同的約會方式是根據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思想。從布菲式約會的觀點來看,人是自主的,他不需向誰負責。他可以自作主張並擔負一切後果。從郵購式約會來看,人是服在權柄之下。而父母握有兒女婚姻的大權。做兒女的不應有自己的選擇,他只要服從父母之命。他不但要向自己負責,更要向他父母負責。
在布菲式的約會裏,男女約會是很平常的事,並不一定需要默契。甚至約會的目的不一定為了尋伴侶。事實上,好的約會伴侶未必會成為理想的終身伴侶。這種約會通常在十來歲便開始。
在郵購式的約會裏,男女約會是一件嚴重的事。又認為除非對方極有可能成為你的終身伴侶,否則你不應與他單獨會晤。一個女子在公眾地方與一個男子在一起,無疑掛上「名花有主」的招牌。所以,通常一對男女要宣佈訂婚消息才在一起露面。
我特別提出這兩種非常不同的約會方式,目的使你在未開始約會前先有心理的準備;使你和你要約會的人可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及傷害。假如你住在大城市裏,你對這方面的認識便更加重要了。因為在大城市的華人,受西方文化感染的程度不同,對約會所持有的態度也因此很懸殊。有些人可能一貫布菲式的作風,有些則採取另一種極端。當然大多數人都會走中間路線。
你應該了解自己和對方對約會的看法,才好開始第一步。
無論你偏好那一種約會方式,最要緊是讓聖靈帶領你。在你所行的一切事上榮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