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想得對、做得對

如何看人決定你如何待人。
你如何看自己決定你如何待己。

婚姻生活基本上是建立在兩個人的關係上,所以對人的價值有正確的認識是幸福婚姻的第一課。

對一個不信神的人來說,人的價值很可能只有用鈔票和物質來衡量。

把人的軀體分解為基本化學元素,你所獲得的價錢還不夠上一間好館子。

對一個月入十塊美元的女傭來說,她的一生不過價值六仟美元;對一個年薪廿五萬美元的公司總裁來說,他的價值還可達數百萬元。對那些少數的富豪來說,他的價值不但以億元計算,而且也因股票行情的升降而改變。

若一個人的價值單以鈔票和物質來衡量,那麼他與你腕上的手錶、某人辦公室裏面的桌子,和我腳下的鞋墊便沒有什麼分別了。

聖經告訴我們: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太 4:4)。理由很簡單:人的價值遠非食物或任何東西可以比擬。若把人貶低與物質同等,灌之以水、塞之以飯,他不過成為一個臃腫可憐的怪物而已!

不錯,人活著是要靠食物,但人要活得快樂和滿足卻不能單靠食物。

聖經說: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路 12:23)。換句話說:在人的生命裏頭,有些東西比食物和衣裳更重要、更基本、也更有永恆性。人的價值遠超過眼睛所能看見。它深藏在人的裏面。

聖經有許多處提及人的價值。讓我們特別選讀路12:4-7,因這段經文簡單而扼要地道出了聖經的價值觀。

「我的朋友,我對你們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作什麼的,不要怕他們。我要指示你們當怕的是誰。當怕那殺了以後,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正要怕他。五個麻雀不是賣二分銀子麼。但在神面前,一個也不忘記。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不要害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第四節的「他們」是指著人。

第五節的「誰」是指著神。人掌管今生,神兼掌來生;人掌管肉體,神兼掌靈魂;人掌管看得見的,神兼掌看不見的;人掌管有形的,神兼掌無形的;人是有限的,神卻是無限的;人是被造的,神是創造者。

從這段經文,我們獲得第一個教訓,就是神比人重要。因此,討神喜悅比討人喜悅重要,順服神比順服人重要。

第二個教訓就是:在神看來,「物」(例如頭髮、麻雀)也很重要。第六節說神不忘記那五隻微不足道的麻雀,每一隻他都紀念。

有一件事情很有趣。太10:29說兩個麻雀賣一分銀子。在路12:6則說五個麻雀才賣兩分銀子。聖經的記載是否前後不符呢?不是的。這是商人一貫的作風。他們識破了人本性裏面的貪婪,故意多送一隻麻雀給那付兩分銀子的人。但是,這隻「額外」,用來作獎勵的麻雀在神看來也是一樣重要。

從這個教訓,我們知道人雖看為微不足道如那第五只麻雀的,神卻看為重要。

第七節上半句繼續強調這個意思。耶穌說我們頭上的每一根頭髮神都數過。頭髮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它會繼續生長,好像手指甲、腳趾甲一樣。但到了某個長度,它們便要被剪去和修整。它們需要常常梳洗。然而神卻說:我把頭髮逐根數過:第1006根、第1007根、第1008根......

事實上,在神看來萬物都是重要的,因為萬物都是他手所造的。唯有神在無有中創造了一切。若非神創造,存在的思想和實質都是不可能的。約1:3把這個精簡的說了出來:「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再看路12:4-7。我們看見第三個教訓:人比物重要。這一點在第七節下半句解釋得很清楚:「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這個教訓的意義我在數年前碰到一個很貼切的例子。

有一天我去拜訪一個家庭。當我正在客廳與主人家談話的時候,忽然他們那九歲的兒子從正門跑了進來。他對父親說:「爸爸,我剛才騎腳踏車闖倒了一個男孩子。「

「他現在在哪里?有沒有受傷?」做父親的頓時緊張起來。

「一點點。只是擦傷了手臂。」

「你自己呢?」父親仍然很關心的問道。

「沒什麼,只是把我嚇了一跳。」

做父親的見兩個孩子都平安,才放心下來。最後他問:「腳踏車沒有損壞吧!「語氣中已沒有先前的憂慮。他的兒子解釋說單車只脫了一點漆而已。

這一段父子的談話在我心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特別那位父親可說能把握事情的緩急輕重。這種「人重於物」的價值觀無疑就是從聖經來的。

有時我會這樣想:假若那位父親聽完兒子的報告,他第一個反應卻是:「單車有損壞嗎?」會是多麼的可悲!

藉著日常簡單的生活例子,我們不知不覺把個人的價值觀透露給孩子們以及與我們有接觸的人。也許我們沒有正式表示同意或反對聖經的價值觀,但在我們的所做的事,所說的話和它們輕重的次序上,便已表露無遺失了。

總結來說,聖經的價值觀是依著「神、人、物」這個次序不定重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