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知己丶知彼丶知神意

一章我们讨论了四个问题中的第一个─“我认识圣经中的婚姻观吗?”

本章我们将讨论其馀三个问题─“我确实知道神要我和这个人结婚吗?”“我了解自己吗?”“我了解我的伴侣吗?”

我确知神要我和这个人结婚吗?

信徒在寻求神的旨意时,通常会就以下四方面作审慎的察验:一丶与圣经真道有冲突吗?二丶经恳切祷告後心中有平安吗?三丶长者的看法怎样?四丶周围环境有神的印证吗?

在婚姻的决定上寻求神的旨意也可以引用上述一般原则。以下提供一些较具体的问题,可以作为思考的线索。

一丶对方也是基督徒吗?

前面已略为谈过这方面的问题(参看第七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求偶条件,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以此为基础,信徒实应多加留意。如果有信徒以为目前大可不必因信仰不同而放弃自己心爱的人,等婚後才慢慢地带领他(她)信主,这种想法实在天真和冒险。圣经明说信徒应与信徒相配,盼望信徒们能重视神的话,接受神的指示,这样才能加倍蒙福。

二丶大家相配吗?

这里说的相配是有配搭的意思。两人的性情是急躁或缓慢丶多言或少语丶好动或好静丶喜好群体社交或个人生活等等,在表面看来似乎互相矛盾,实际可能正好相配。

真正相配与否只有当事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才能知道,任何第三者的观察都不完全。笔者愿举以下两个例子作为参考:

我曾经与两对将要成婚的男女作婚前谈话。我问他们怎样知道神带领他们相爱。有一对这样回答:“我们灵性好时,关系便比较好,也觉得对方真是神所预备的。但灵性低落时,我们的关系也跟着恶化,便感到大家很不相配。我们的关系便是这样随着灵性的起伏而波动了好几次。但也因此使我们更确信对方是神所预备的。”

另一对的其中一个则这样说:“我灵性好时觉得对方不是神所预备的。灵性低落时反而觉得大家相处的时光很快乐。”请仔细想想这第二种的情形,很不平常是吗?两人在快要结婚时有一方却发现彼此的感情与灵性的高低刚好相反。这岂不显出一个事实,他俩的爱情属肉体的成份较多?

若你也发现有这样的情形,便应慎重检讨一下:究竟你们的爱是否整体的丶绝对的丶持久的及以神为主的?彼此真能无保留地付出吗?环境的改变能影响你们的看法和忠心吗?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看清楚对方是否神为你预备的。如果两人准备结婚,而发觉彼此或单方面仍有保留,婚後必定会发生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非常玄妙。你喜欢的人大多数会喜欢你;你对之有保留的人大多数也会对你有保留。

三丶能否想像有甚麽事情能动摇彼此的爱吗?

假如有一天对方跛足瘸腿,或长期病卧床上,你会不会因此而改变你今日对他(她)的爱?每一位传道人立志应神呼召全时间事奉时,必定要下决心对神毫无保留。他当然会多方考虑名丶利丶地位丶女色丶人的称赞和毁誉等问题,但他必须清楚立志不让任何一件事使他离开这条传福音的道路。

你在婚前若能想到一些事情会影响你对未来伴侣的看法和爱心,我劝你再三考虑应不应该与这人结婚。要认清神在你婚姻事上的旨意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彻底省察你对对方的爱心是否有永久性和绝对性。

四丶你们有充分时间让彼此深入认识吗?

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真正认识对方这是没有一个常数的。要看双方成熟的程度而定。通常青年男女到了廿七丶八岁,很快可以从相处中知道彼此是否合得来。十二丶三岁的小孩就是和别人相处四丶五年也仍然摸不清对方的脾性。原因是人不了解自己就很难了解别人。了解自己多少与了解别人多少有连带关系。

作者年幼时跟父母看西部牛仔片,每一次银幕上出现新面孔,我都要先问父母那是好人或坏人。所有小孩子都是一样,以为全世界就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後来稍长算是学到一点分辨的本领,能将银幕上凡有胡子的人看作坏人,无胡子的人看作好人。在那一个年龄这是最正确的判断,事实却很幼稚。到了初中三,我又有了另一种奇想,认为世上所有女孩子都是纯洁的。原因从小母亲是唯一直接或间接影响自己的女子。母亲纯洁可爱的形象无形中便套在所有女子的身上。当我们渐渐成长,旧的错误和旧的观念便会慢慢地消失。对自己的错觉也会随年岁的增加心智的成熟而矫正过来。

记得我还在小学至初一丶二的阶段,对自己就有一种错觉。那时我常怀疑子弹是否真的能穿透我的身体。越想便越觉得那是不可能的。有时上课,老师一边讲课,我便一边作白日梦,幻想自己身处一个危急险恶的情景,为了抢救美人居然成了一个刀枪子弹不入的英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好笑。但在当时我却真的相信自己有这样的本领呢。我想今天若真的遇上坏人和危急的情景,不混身发抖才怪呢。人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是相辅相成的。

回到刚才的问题-“究竟在婚前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互相真正了解?”双方的年龄和成熟的程度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年长者总比年轻人更有观察及了解别人的能力。婚前男女不妨向家长和教会长者请教。他们的意见通常都是宝贵的经验谈。

我了解自己吗?

除了主耶酥外,没有人能完全了解自己。人对自己的了解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下列一些问题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对婚姻的态度是否正确。

一丶我在逃避困难吗?

有人为了避免与家人相处而结婚;有人为了不愿过单身生活而结婚;也有人为学业失败丶事业无成或工作太辛苦而想藉结婚来逃避现实,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必须认定幸福婚姻是建立在真诚相爱的基础上,而目的是为了荣耀神。求神光照所有婚前的男女,帮助他们检查自己的心思,用结婚来逃避困难不但无补於事,并且自寻烦恼。

二丶我在利用对方吗?

在一个繁荣的社会里,利用别人来达成自己的愿望是司空见惯的事。人多地少僧多粥少,竞争便会出现。明争暗斗丶互相践踏也必然随之而至。婚姻的关系要求绝对信任和互相依靠。任何利用对方的企图结果都是自食其果,自毁婚姻的根基。

那些因为不是彼此相爱而互相委身的婚姻实在使人心寒。这种婚姻结果不是一厢情愿,便是彼此利用。男人为了对方女子的美色而娶,女人为了对方男人的财富或卓越的才干而嫁;在北美,(我相信在其他国家也一样),甚至人有为了居留的问题而轻易断送一生的幸福。

这世界所能给予的财富丶名声丶权力与宴乐的确有其诱人之处,因此许多人趋之若鹜。若以为基督徒能无动於中,能持守理想而不妥协,这是肤浅的想法,但是若果明知虚浮的名利不足作婚姻的基础而仍然不顾一切,则这种做法最愚昧不过了。

三丶我抱有“不合则分”的尝试心理吗?

购买衣物丶选择菜式可以用尝试的态度,但对结婚这麽重大的决定则千万不可。根据圣经的原则,婚姻是一生之久的结合。尝试的心理与态度显然违背圣经的原则。

婚姻是一项信心的投资,它包括时间丶金钱丶情感和意志的投资,无保留的与对方分享一切。一个准备结婚的人唯一应有的态度就是“只可成功,不可失败。”要结婚的人要深信这项投资是值得的,日後婚姻的生活里才能以行动去配合这个信心。就如我们相信主耶酥是唯一的救主,值得我们把生命的资本毫无保留地献上给他一样。

我了解对方吗?

婚前双方应对彼此的优劣点丶长短点丶信仰丶家庭背景了如指掌。

我常在婚前辅导中问及当事男女相识的经过和彼此相处状况。我想知道他们彼此了解的深度,及如何处理对方之优劣点。通常我所得到的答案只是简单的两三点,但每一点都包含了很多的意思。事实上人与人交往一段时间後,给人最深印象的强弱点通常可归纳为两三点。婚前男女对这些扼要的强弱点应培养合宜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例如你希望对方如何保留他的长处丶改正他的短处。假如对方不肯或不能按自己所期望的将缺点改掉时又如何处理?

有一次我在加拿大与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面谈。谈到如何处理对方的弱点时,男的说:“我知道她在婚後必会矫正她的缺点,我相信她。”好有把握的神情,好肯定的语气,这里我瞄了他未来夫人一眼,但见她面有愁色和恐惧。男方的期望如千斤重担压了下来。她能担保自己会改掉缺点吗?如果不能成功又会怎样?负担成了压力,压力产生了恐惧。在这种情形下,我劝他们将婚期稍延。大家需要时间多加考虑是否能接纳对方的弱点。

从经验中,我们知道要别人把多年养成的缺点在短期内改过来谈何容易。加上这种“保证成功”的精神负担真教人不寒而栗!结果产生恶性循环而至影响婚姻,带来不良的後果。

今天社会离婚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经历婚变痛苦的人,何尝不曾有过婚前甜蜜恩爱的感受?差不多没有人在结婚时就打算离婚的。想当年他们不也曾有过永不相离的山盟海誓吗?在恋爱时期,对方不也曾是自己心目中的天使或甜心,甚至无价之宝吗?何以这些本来心内被爱情热火燃烧的人竟在婚後变成冷冰冰的陌路人;甚至必须以各奔前程来结束?

婚变通常由於双方长时间对彼此感到失望而开始。引致失望的根源是由於期望落了空。也就是说不能接纳对方的真正面目。

正意和青青苦候了七年终於有情人成眷属。未结婚前正意发现他将要迎娶的女孩子原来很贪慕虚荣。但是青青等了他七年,他总不能忍心抛弃她。只有在心底暗暗希望婚後青青能转变过来。

可是婚後青青依然故我。对正意来说,他只有变本加厉而没有变好。因此二人常常为此争吵。有时,正意还能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不满意青青的物质欲。但多数时候,他只能借题发挥,例如批评她的衣服,所添置的家俱及对孩子不用心管教等。

开始的时候,他希望青青有一天会改变。但是日复一日丶年复一年,青青品性难移,正意终於被迫面对现实,他对她由不满转为恼怒。二人常争吵,又在孩子身上出气。结果由分房终至分居。

正意的问题不是对青青缺乏了解,而是他不能接纳她,不能无条件爱她。而他所要求的条件在青青看来是太高了。

忠基和正意一样,不能接纳他太太珊的某个弱点。原来他们婚後不久,忠基发觉珊是一个多疑善妒的女人。珊不要忠基参加他中学同学每年举行一次的校友联谊会,原因是他前任女友也在其中。她又不要忠基教主日学,因为里面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女孩子。每次忠基接电话,珊要知道是谁打来。若果对方是女的,她还要知道对方有什麽用意?在电话中说了些什麽?为什麽一定要找忠基而不找别人?

忠基觉得珊的嫉妒太过份了。婚前他还以为这是爱的一种流露,且还曾自我陶醉在珊的醋意中-她这样需要你,是你的福气啊!可是婚前以为的福气在婚後却成为烦恼的根源。

原来珊善妒的个性是由於家庭背景所造成的。加上忠基不善表达爱意,珊只有在下意识中用妒忌来表达爱的饥渴。可幸忠基明白珊的苦衷,且愿以基督无条件接纳我们的爱去爱他的妻子。他不再强求改变她,只要求自己尽力去爱她。

以上我们多方强调婚前深切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重要性。当我们能确定可以无条件接纳对方的长短处,又认定对方是神为自己预备的配偶後,就可以存着感恩与颂赞,携手同心走这条充满挑战的婚姻道路。

下面一些婚前应考虑的一些实际问题虽不是原则性,但若处理不当也能产生严重的後果。

一丶处理金钱的问题:

由於双方家庭背景不同,大家对金钱的看法便有差异。婚前大家必须坦诚商讨婚後如何管理和使用金钱。如奉献问题(是否实行十一奉献?),负担双方家人生活问题等最好有实际的数字规定,千万不要遮掩,以为等婚後再谈,免得目前伤感情。其实这样是最不聪明的做法。婚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经济实况-实业与债务也包括在内,婚後才能因了解而同甘共苦。

婚後夫妇两人在金钱上不应再有你我之分。这是“一体”观念的实践。婚前属“你”和“我”的金钱,婚後便应属於“我们”。不应再有任何要向对方隐藏的账目或珍藏。

如果有一方不愿意在经济上联合,你们更应该认真查究其原因。你们是否缺乏幸福婚姻应有的完全信赖?是否一方太多财富所以不愿对方分享他的所有?

钱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却有它重要的地位。假如你不愿意与未来配偶分享你的一切财宝,你便应好好省察自己的动机。

二丶妻子出外工作问题:

这问题没有一定的答案,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了。婚前谈及,心理便有准备。等到婚後实际问题出现时就好解决了。

以下列出几点可供思考:

1丶为丈夫好处着想:每一个妻子应处处为丈夫着想。这不是说丈夫比妻子重要,只是说妻子的基本责任是帮助丈夫。为人妻子不应做一些与丈夫的权益有冲突的事。你应自问:我出外工作会妨碍他的事业丶健康及幸福吗?我会仍有时间与丈夫谈心,担任他的谏议大夫丶参谋长及近身大使吗?

2丶为妻子好处着想:这份工作能丰富你的个性,增进你的知识吗?它能提高你的品格和自信心吗?能使你对人生有更积极的态度吗?

这工作能帮补家庭必要的开支抑或只为了提高生活的享受呢?你会因为帮助丈夫贴补家用而欢喜抑或会因此而看不起他呢?

3丶为孩子好处着想:这份工作会剥削你应在家的时间吗?你仍有足够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吗?孩子的功课会受影响吗?孩子的生活与行为会受影响吗?你不在家,他们的安全感会受威胁吗?你不在家,谁可以好好照料他们呢?

你在婚前也许不能回答上面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它们可以帮助你考虑婚後丶孩子出生或入学校,孩子成人後你是否应工作的问题。

三丶计画生养孩子的问题:

婚前应计画何时开始生小孩及要多少。

如果不准备要或不能生育的则更应在婚前与对方坦白讨论。

四丶坦诚的自白:

在感情还未成熟到准备结婚的阶段,完全坦诚自白也许不适宜。但二人若已准备好按圣经原则作终生结合时,大家便应把自己过去一切不愿告人的家庭背景丶个人短处丶交友恋爱史丶甚至以前婚姻的失败都要坦露出来。这很重要,婚前能赤诚的互白,婚後便不会有猜疑。在此奉劝各位婚前男女,如果对方要求向你坦白自己的过去,请你不必假大方,以为自己可以毫不介意,因此对方没有自白的必要。最好给对方这样一个机会,你听後若不介意当然最好;万一你认为不能容忍对方的过去,则彼此可以再加考虑。如果二人的爱情不能包容彼此的一切,及早面对现实比勉强结合来得明智。

五丶与家人同住的问题:

不少人在婚前不敢表白自己有与家人同住的心愿或责任(如照顾年老父母,有病之家人等),婚後要面对现实时,往往就产生困难了。有时问题本身并非有什麽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是觉得对方在给自己加增额外负担而反感时,小问题便会变成大问题了。婚前大家看法比较客观,解决问题也就比较容易。

总结: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男女二人对这两章所讨论的四个重要问题有了彻底的认识,并且能认真坦诚地共同讨论,则实际问题发生时,虽因不同看法或有争执,却不会因此而妨碍二人的感情。也许还能促进彼此的了解,坚固夫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