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人死後仍有機會信主嗎?

A. 耶穌死後往哪裡去?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前3:18~21)。

彼得說耶穌死後、復活前曾去陰間傳道給死人的靈魂,好像死人也有機會信主。

查「傳道」(kerusso)原意是「宣告」,所以主耶穌死後曾下陰間宣告祂的救贖大工已經完成,一切有關救贖的預告或應許至此全告應驗。因此,耶穌去陰間,並非給陰間的靈有機會得救,祂只是去「宣告」救贖工作已經完成了。

至於耶穌向誰做這個宣告,彼得說是給在挪亞時代死去的人,這是頂奇怪的,為何耶穌只向挪亞時代死去的人宣告救恩已完成?

原來關鍵在彼得前書3:20 的「就是」這字。「就是」是個補字,原文沒有,因句子語氣不完整而加上。但可改為「就如」,表示一個「舉例」(一些舊英文譯本翻成as),全句意說:「主耶穌死後,曾去陰間向死人的靈魂宣告救恩已完成,譬如是挪亞時代除挪亞一家八口外,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敗壞的、給洪水滅亡了」。彼得借用挪亞時代作舉例,因為那是有史以來一起被滅亡最大批的人,也是有史以來最大批拒絕神的救贖的人。

B. 人死後仍有機會信主嗎?

「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要叫他們的肉體按著人受審判,他們的靈性卻靠神活著」(彼前4:6)。

本節的前綴「為此」(eis touto gar)意「因為以致這樣」,是一個結論或引介詞,將上文(彼前4:1~5)的討論帶至一總結。作者於此將兩種人作一對比,信的(你們)及不信的(外邦人),在信的人中有些是死去的人。但是他們是何時代的信徒(「聽過福音的人」),學者意見有三:

  1. 他們是歷世歷代的信徒,這些人如何聽了福音,作者沒有明說,他們雖然死了,但是他們的靈魂是得救的(如E. G. Selwyn)。
  2. 他們是彼得前書3:19「監獄裡的靈」,蒙基督死後向他們傳道,使他們的靈魂可以靠神得救(如F. W. Beare; W. Barclay。此說支持人死後仍有福音可聽的理論,著實令人費解)。
  3. 他們是彼得時代的信徒,尤其是那些為主受苦而殉道的人,這些人在肉體上受了「人的審判」(指受了逼迫),捨去生命,但是靈魂方面(中譯「靈性」)是得救的(如K. S. Wuest)。此說與彼得寫信勸慰受苦的信徒之著書宗旨吻合,使那些因為主受苦甚至將殉道而惶恐之信徒,得到安慰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