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洗礼可使人得救吗?(徒2:38;22:16;可16:16)

A. 洗礼是仪式或圣礼?

不少教会相信,洗礼是一个人得救必须经过的途径,是去天堂必备的条件;也有甚多教会主张洗礼使人得救,但圣经却反对此理。

提倡洗礼得救者,常用经文有三:

  1. 使徒行传2:38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本节经文表面看来,似是支持洗礼叫人得救,可是“叫”字的原文“eis”有多种意义,此处是“因着”、“基于”的意思【注7】。美南浸会希腊文大师J. R. Mantey博士谓,“水礼往往是悔改的表明,非救恩的条件”(太3:11;徒2:28)。“叫”(eis)字原文于此是“因为式用法”(causaluse),可译作“基于”、“因为”【注8】,表示“因着”或“基于”他们的罪被赦免,他们便进行洗礼。

  2. 使徒行传22:16
    “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

    释语的关键在“求告”二字,原来“求告”是相信、悔改、认罪的代名词(如罗10:13;徒2:21),这个洗礼便是象征他的罪已经被洗干净了。

  3. 马可福音16:16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信而受洗的“而”字,原文kai,意“和”或“就是”之意思,此处非连接词的用法,而是后者之意,可译成“就是”,表示信的人“就是”洗礼的人。信使人得救,洗礼证明他真有信。不信的人不会受洗,所以不必说“不信的人就是不洗礼的人,必被定罪”。

B. 主要经文助释

若洗礼能使人得救,就很难与其它经文和谐,如:

  1. 罗马书2:28~29
    “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本段强调,内心对准神才蒙神悦纳,外表的仪文如割礼(延伸即洗礼)均无效。
  2. 加拉太书2:16
    “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本节强调,人称义是因信心非守律法或其它,包括洗礼。
  3. 加拉太书5:6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信心非割礼(或洗礼)是叫人蒙恩得救的条件。
  4. 以弗所书2:8~9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信心非行为或洗礼是得救的因素。
  5. 约翰福音全书强调信而得救,从没提及洗礼叫人得救,连耶稣多次的论证中也没提及(约3:3的“水”是指圣灵的洁净工作,如水洗净肉体的污秽,圣灵清洁人灵魂的罪污)。
  6. 撒玛利亚教会的西门已受洗礼,却遭彼得严厉地斥责他是不信的人(“在神道上无份”、“在苦胆之中”、“被罪恶捆绑”)(徒8:21、23)。又如十字架旁的强盗没有洗礼,却在神的乐园里有份(路23:43),可见洗礼与救恩无关,惟“信”才可得着救恩(参弗2:8)。

【注7】王正中译(W. Baur原著),《新约希腊文中文辞典》,浸宣,1986,176页。

【注8】J. R. Mantey, "Repentance and Conversion," Basic Christian Doctrines, ed. C. F. Henry, Baker, 1980, pp.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