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番雅書背景簡介

<->

先知西番雅(名意「神必保護」或「神隱藏的」)的身世,是先知書中最詳盡的,追溯至四代以上,至希西家,表明先知是出於猶大王族,出身非凡。約西亞可能與先知是叔侄,年齡相仿。據1:1,先知在約西亞年間(640-609BC)蒙召,按書中所描述選民拜偶像的情形,是在約西亞宗教改革之前(621BC);他亦預告尼尼微的滅亡(612BC)。故他的成書日必在612BC之前。

先知蒙召不久,便參與約西亞的宗教改革(參王下23:2)。同時亦有耶利米先知協助此改革,使猶大國興起屬靈大復興。可惜宗教改革不夠深入,積重難返,異教迷信在民間扎根頗深,甚難徹底剷除。外患方面,亞述已衰敗失勢,巴比倫的影子卻常在人心,南方的埃及亦野心勃勃,伺機侵犯。609BC約西亞在米吉多戰役中身亡,埃及的勢力控制了巴勒斯坦。

西番雅看見列邦的興衰,強權的囂張,而自己國家只有虛偽的改革,首領君王仍腐敗無能,沒有公正,只有欺壓與暴行。故此先知大聲疾呼,指責宗教的失敗,百姓離道背教,並呼籲早日悔改,否則耶和華審判的大日將早日來到。

<-->

2. 這是指地區性或世界性的審判?

<->

經文:番1:2~3
耶和華說:我必從地上除滅萬類。我必除滅人和牲畜,與空中的鳥、海裡的魚,以及絆腳石和惡人;我必將人從地上剪除;這是耶和華說的。

書的開始便宣告神公義的審判,他的審判降臨「地上」、「除滅萬類」。不少學者視「地上」是指巴勒斯坦地,「萬類」是描繪性詞彙指全部。但是第2章及第3章皆有談及列邦受審判(包括猶大),及3:9~10的「萬民」是指超越巴勒斯坦地的人;故應是指世界性的審判。

「萬類」不只是人類,而包括一切的生物。人類犯罪,使萬物都服在虛空之下(羅8:20),那早已是一次世界性的審判,另一世界性的審判是挪亞時代的洪水。此處似是仿古的預告。將來神審判世界,並不局限於猶大地,但卻以猶大作起首,因為審判從神的家開始。

<-->

3. 什麼是「絆腳石」?

<->

經文:番1:3
我必除滅人和牲畜,與空中的鳥、海裡的魚,以及絆腳石和惡人;我必將人從地上剪除;這是耶和華說的。

神審判世界時,他特別對付惡人和「絆腳石」,「絆腳石」有何指?指人或事?經學家意見有六:

(1)指審判的事,這審判使惡人跌倒。

(2)指山崩地裂,山石四散,使人跌倒(大自然界現象,如地震)。

(3)指惡人的收場。「絆腳石」原文可譯作「一堆亂石」,全句是:「以及惡人必亂石一堆」(如NIV ),意「變成一堆亂石」。

(4)乾脆將「以及絆腳石和惡人」一句刪除(如LXX; ICC)。

(5)指猶大國中的偶像(如啟導本)。

(6)「絆腳石」(maksheloth)基本意義是「廢墟」,意說一切反叛神的(連生物界包括在內,是誇飾陪襯詞),都被神變成廢料一堆(如T. Laetsch)。

最後一說最為可取,全句可譯為:「以及凡叫人跌倒的和惡人」(都必被剪除)。

<-->

4. 為何要跳過門坎?

<->

經文:番1:9
到那日我必懲罰一切跳過門坎、將強暴和詭詐得來之物充滿主人房屋的。

本節啟語詞「到那日」(此詞在先知書中出現共二百次之多),表示這是指末世審判世界的時候,即1:7節「耶和華的日子」,論及神懲罰那些信奉異教的人。查「跳過門檻」有六個基本意義:

(1)指富有人家的僕人,受主人吩咐,急速跳躍主人的華廈門檻,出外欺負窮人(如Hitzig-Steiner; J. F. MacArthur)。

(2)指城中的土豪惡霸,隨意進出窮人家中的門坎,掠奪別人家中的財物(如C. F. Keil)。

(3)指外邦宮庭的門坎,侍衛進出都要跳過門坎(如E. Henderson)。

(4)跳過門坎的是偷匪,他們進入人家作偷竊行徑時恐怕被「門神」撞破,便跨越而過,以免得罪它們【註1】

(5)指外邦神廟的門坎(如大袞廟),即鬼神的居所(如啟導本)。為避免碰到門坎,便躍過(參撒上5:5),否則是不敬的舉動(如J. C. Laney)。

(6)指一種迷信的舉動,古人認為惡魔居住在門坎上,不可侵犯,進出要大步躍過(如ICC)。

第六見解是正確的,因為神廣施審判大地時,也特別要對付那些拜偶像的人。

<-->

5. 兩個城市是哪兩個?

<->

經文:番1:10
耶和華說:當那日從魚門必發出悲哀的聲音,從二城發出哀號的聲音,從山間發出大破裂的響聲。

在末日審判時(「當那日」),神特別懲罰猶大,先從魚門開始(魚門是耶路撒冷城的入口),魚門發出哀聲是代表神審判聖城。又從二城發出哀號,這二城不是指二個城市,而是聖城內的第二區,亦稱「下城」(參王下22:14;代下34:22),此區是新建的,應譯作「從第二城區」,以免混淆。

此外又有大響聲從山區發出,這不是郊外的山區,而是市內的「半山區」(如錫安、摩利亞、俄普耳[Opel]),是聖殿及富戶住宅區,大破裂響聲爆起,表示聖城大遭毀壞。

<-->

6. 這是什麼時代?何謂清潔言語?

<->

經文:番3:9~10
那時,我必使萬民用清潔的言語,好求告我耶和華的名,同心合意的事奉我。祈禱我的,就是我所分散的民(原文作女子;下同),必從古實河外來,給我獻供物。

「那時」一字是指末日審判之時,從內容看是審判之後,此時神在地上作王,萬民皆有清潔的語言、同心合意事奉他。

「清潔的語言」有三意:

(1)「指聖潔的語言,表示此時萬民皆手潔心清地敬拜神(參賽6:5),他們不再拜偶像,因他們已獲救贖,是靈性上有所改變而發出的敬虔行為。

(2)指合一的語言,表示此時萬民不再彼此對敵,而在神裡面合為一家,主裡一家親。

(3)指一種的語言,表示將來萬民皆用一種語言敬拜神,是恢復巴別塔口音變亂前的語言情形。

三種意思可綜合來看,構成一幀在神國裡極其詳和的美妙情景。

<-->

書目註明

<->

【註1】Larry Walker, "Zephaniah,"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Zondervan, 1985, p.547.
附: LXX=七十士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