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鴻書背景簡介
<->那鴻(名意「主安慰」,與尼希米名意相同,尼希米意「耶和華的安慰」)是南國先知。他的信息是預告尼尼微的覆滅,悲歎他的厄運,對他一點安慰也沒有;惟對選民來說,卻大得安慰,因為選民在亞述的殘暴之下已經太久了。
那鴻的身世不詳,有說他是北國人,從「迦百農」(另意「那鴻之村落」)來(如耶柔米;優西比烏)。但此時北國已亡,神似不可能從北國選召那鴻往南國傳道。
鴻1:1說他是伊勒歌斯人,大部份學者鑒定是在南國地方(如ICC; TOTC)。從書中內容看,他對宗教禮儀認識頗深,故說是祭司出身,但只是臆測。在書中他充滿了愛國情懷,對仇敵具有無限憤恨,滿腔公義怒氣,不能忍耐敵人的猖獗,切望侵略者亞述早日伏在神公義審判之下。書中語意充斥著類似詩篇咒詛詩的偏狹觀念,是他的屬靈感受與情操。
尼尼微亡於612BC,而據3:8所提之挪亞們也在663BC淪陷,故此那鴻書應在663至612BC之間寫成,那時亞述國正走向滅亡之路。
<-->2. 「有一人從你那裡出來」他是誰?
<->經文:鴻1:11(全段1:9~11)
有一人從你那裡出來,圖謀邪惡,設惡計攻擊耶和華。
亞述設謀攻擊神的選民猶大,卻如螳臂擋車,必遭神特別對付,全軍覆沒(1:9~10)。他們首領是策劃攻擊神的人,在3:18稱為「亞述王」。對照歷史,他是西拿基立(參賽10:5,36~37章),即亞述巴尼帕(Ashurbanipal),亦有說是亞斯那巴(669-627BC,亞述最後一位大帝,如國際本)。他數度揮軍西征,成功地征服埃及,瑪拿西也不得不向他俯首稱臣(參代下33:11~13)。按亞述史志,西拿基立多次侵略猶大,毀滅猶大46座城鎮(參王下18:13),其凶殘的程度慘無人道,令人髮指,被征服之城的首領往往先被肢解,斬下人頭堆成塔,屍首成捆的焚燒,這些事甚至列入他們的史冊裡【註1】。
<-->3. 「那打碎邦國的」是誰?
<->經文:鴻2:1
尼尼微阿,那打碎邦國的上來攻擊你;你要看守保障,謹防道路,使腰強壯,大大勉力。
因亞述向神的選民濫施暴虐,神終向他們施審判,藉著瑪代波斯的力量,在612BC滅了亞述。
這位「打碎邦國的」是瑪代王(Cyaxeres, 625-585BC),在61 4BC攻打尼尼微,但鎩羽而歸。二年後他與巴比倫的尼布伯拉撒(Nebopolassar 626-556BC)再連手攻打尼尼微,並得西古提王(Scythian)王M anda 之助,於612BC攻陷尼尼微,此戰役記在巴比倫史志。亞述王西拿基立曾用了六年時間鞏固其軍力,強勁無比,接著艾薩克哈頓更擴充軍備(參結23:23~24),使他們傲然不懼;若非耶和華定意審判亞述,否則瑪代及巴比倫聯軍也勢難得逞。
<-->4. 挪亞們是誰?
<->經文:鴻3:8
你豈比挪亞們強呢;挪亞們坐落在眾河之間,周圍有水;海(指尼羅河)作他的濠溝,又作他的城牆。
挪亞們的「挪」是城市之意,亞們是「挪城」之神,也是埃及眾神之一。此城臨海,在埃及古都挪弗(Memphis)之南440哩。挪城又名底比斯(Thebes),是埃及古國南部的首都。其中廟宇林立,碑林遍地,宮殿輝煌,人面獅身像橫臥,帝王墳陵巍峨,其中以亞們廟最具威嚴雄偉,長330呎,寬170呎,並有100面大門,氣勢凌人【註2】,現為歷史古跡之地。
挪亞們又被多條河流包圍,類似天然的「圍牆」,居民憑借這樣的保障,在防守上固若金湯。在663BC,亞述之亞述巴拿度(Ashurbanipal)向埃及進攻,直趨挪亞們,以為此城十分鞏固,但卻不堪一擊,旋即被攻取。先知以此為鑒,強如挪亞們也抵擋不了敵人大軍,尼尼微又怎能逃避厄運,亞述的惡行曾在外邦國中暴虐,但神以暴易暴,從此之後,罪惡不得再猖狂了。
<-->書目註明
<->
【註1】D. Winton Thomas, Documents From Old Testament Times, O U P, 1958, p.76; W. C. Kaiser, A History of Israel, Broadman & Holman, 1998, p.390.
【註2】J. F. MacArthur上引書,131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