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巴底亚书背景简介
<->俄巴底亚(意“神的仆人”)据犹大传说是亚哈的家宰(参王上18:3)(BT, Sanhedrin 39B),有关俄巴底亚身世则讳莫如深。
俄巴底亚是何时代人物,也不得其详,有二个意见:
⑴与耶利米同时──在被掳时代(如唐佑之;启导本;新国际本; NIC; TOTC; EBC)。
⑵与以利沙同时──在第九世纪(如Freeman; BKC; MacArthur)。
决定的关键在本书之11~1 4节,指耶路撒冷被以东抢掠,此事在历史上曾发生四次:
⑴在926BC埃及示撒,侵犯罗波安(王上14:25~26)。
⑵在850BC非利士与阿拉伯联合,侵犯约兰(代下21:16~17)。
⑶在790BC北国约阿施,侵犯南国亚玛谢(王下14:1~21)。
⑷在586BC巴比伦,灭犹大(王下25:1~21)。
在这四事件中,最适合俄巴底亚背景是第二次,即850BC【注1】。因若本书事件发生在被掳之586BC时,先知必会提到圣殿被焚事件;且次经IE sdras 4:45记载,以东人在586BC助焚烧圣殿,但“俄”书却只字未提。
俄巴底亚的时代虽不能完全肯定,但其信息是指责以东不该在选民国危急时,趁火打劫;此将招神忿怒的报应,正如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所说:“那咒诅你的,我也必咒诅他”(创12:3)。同时也宣告选民国虽蒙欺凌,终必复原,甚至比前更辉煌。
<-->2. 这是指什么日子?
<->经文:俄15节
耶和华降罚的日子临近万国;你怎样行,他也必照样向你行;你的报应必归到你头上。
“耶和华降罚的日子”是指“耶和华的日子”,是“临近万国”的,是神末日向欺侮选民国的国家施行审判之时。这是预言的双指性,指当时的历史时代,亦指末日的时代。
先知从以东受刑罚,预言扩大至全世界的审判。本来神的刑罚只在以东身上(8节),但是因为外邦国过份欺压神的选民,神亦得施报。伸冤在神,神必报应,这是神公义之作为。
<-->3. 这事在什么时候应验?
<->经文:俄17节
在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那山也必成圣;雅各家必得原有的产业。
神的应许,在审判之下,神的爱仍不离开他的百姓。他们有逃脱的人,成为余数。本来逃生已难,而逃脱者亦遭以东的毒手(1 4节)。但神恩浩瀚,要重用选民。锡安山经炼净后,必合神使用,圣山成圣为万国敬拜的中心,万民流归这山(参赛2:2,弥4:1)。选民必得回前所失去的产业(当国家沦陷时,以东曾扬言:“这二国,这二邦必归于我,我必得为业”结35:10)。这些事皆将在弥赛亚复临地上时必得应验。
<-->4. 这是什么情况?
<->经文:俄21节
必有拯救者上到锡安山,审判以扫山;国度就归耶和华了。
本节与17节相连,场合时机相同,拯救者(众数字)是指那些拯救国家于水火的战士。认为本书为被掳时代之作品的人,将拯救者解作归国之人,联同耶路撒冷居民驱逐以东人。但此是臆测,一则没有历史记载,且在历史中也没有在锡安山设立国度,因归回者仍属波斯辖管,直至玛喀比时代昙花一现般立国,不久即遭罗马帝国征服,似乎不合21节的气概!
故本节是预言,是神的应许,使人对神的计划产生盼望。在末日预言的角度下看,这些拯救者必是“弥赛亚的军队”(参亚14:5;启19:14),他们与弥赛亚一同回来,协助以色列将仇敌歼灭(用“以东”作代表),接着神便在锡安山建立国度,审判万国(参赛2:2~4;亚14:9、16)。
<-->书目注明
<->
【注1】详研参H. E. Freeman上引书140~141页。
附:
NIC=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TOTC=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EBC=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BKC=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