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瑪拉基(意「神的使者」)是舊約最後的一位先知。自他以後,以色列民經四百年之靜默時期,再無先知出現,直至彌賽亞的先鋒施洗約翰(參太11:9)出現,人民才再次聽到神的話語。
除他的名字外,瑪拉基的身世也是隱晦不明的。在他所著的書內可看到一些有關那時的情形。當時以色列從被擄之地歸回也有相當久的時間;聖殿早已重建完畢(516B.C.);各類敬拜祭祀早已回復原狀。在尼希米為省長的管理下,經以斯拉與尼希米雙重的宗教改革,以色列民的民生與宗教生活皆頗為樂觀;可是當尼希米因前約所限(尼2:6,5:14,13:6上),返回波斯後(433~425 B. C.),二年中,國家日漸回復先前敗壞的光景(可見人心是何等的敗壞)。等尼希米再度回到耶路撒冷時(尼13:7),他看到如此情形(尼13:7~31),便再圖二次改革。
故瑪拉基書之事跡是處在尼希米返回波斯後與他再度回到耶京其間所發生的(約在433~421 B. C.)。聖經未記尼希米返回波斯後多久才再重回耶城(「過了多日」,尼13:6下)。按常理推測,尼希米返回波斯後(433 B. C.),經數年後耶路撒冷才會淪落至如此腐敗情形,故本書的歷史約是425 B. C. 的情形。 (本書參考經文:尼1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