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但以理(意「神是我的審判者」)原是皇室或權貴之後,是一位傳「外邦人日期」信息的先知。他生於約西亞為王年間,與耶利米同年代。當巴比倫首次滅耶路撒冷時(606B. C.),曾把約一萬猶大精銳青年與技工帶回巴比倫去,但以理是其中一名,是年他約十七歲。此後他在巴比倫蒙召,在外邦國中事奉神七十多年之久。他曾親歷自己國家之滅亡(586 B. C.),巴比倫國之滅亡(539 B. C.),及波斯國之興起。他事奉的年日曆巴比倫整個王朝(606~539 B. C.,共六十七年),及延至波斯古列創國後數年之久。他可能到九十多歲才壽終。
但以理誕生時為約西亞改革成功之時。此後他看到本國最終數王之愚昧,結果急速向滅亡之途直奔,而但以理初嘗國亡之痛楚(自他後國家還經二次被滅)。在他幼年時,巴比倫的尼布普拉撒(Nabopolassar)崛起(626 B. C.),擺脫亞述大國之控制,自立為新巴比倫國王,國勢日盛。十四年後,剛接繼其位之子尼布甲尼撒把亞述滅亡(612B. C.)。又六年後向埃及挑釁,敗法老王尼哥於迦基米施(605 B. C.)(參耶46:2)。尼布甲尼撒乘勝之餘,兵臨耶路撒冷,首滅猶大京都,把猶大改為自己之傀儡國(參王下24:1)。但以理與其餘一萬人被擄到巴比倫國中去。巴王此舉無非想利用他們作政治工具,灌輸他們巴國文化,企圖將猶大民族巴比倫化。猶國首次遭滅後,國祚日漸萎弱,此後諸王不聽耶利米之忠諫,圖謀靠外邦國之力掙脫巴比倫之轄制,而非靠萬軍之神,結果巴比倫二度復臨耶京(597、586 B. C.),而在最後一次中盡滅猶大。
巴比倫自尼布甲尼撒後國勢日衰,國內爭權奪利,結果於539 B. C.遭新崛起之波斯所滅;但以理此時已在巴比倫事奉凡七十年之久矣。數年後(536 B. C.)波斯王古列諭,準被擄之猶大國民歸回本鄉本土,此乃但以理書最後所記之日期。(本書參考經文:王下24:1~8;代下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