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耶利米約生於猶大惡王瑪拿西之時代,是大祭司族之後。那是國中最黑暗之時期,或許他的父母預料自己國家因罪惡滿盈必被擲到被擄之地去,寄望於他在黑暗的時代裡把神的信息釋放出來,故名他為「耶利米」,意「神必擲出」或「神必建立」。
希西家王之後,大約有六十年之久,神沒有興起先知向百姓說話。及至約西亞王年間,神呼召耶利米為先知,他的工作大約自627B.C.到586B.C.(耶路撒冷陷落)時。他傳信息的時代歷經猶大最後幾個王: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西底家。
耶利米在約西亞王在位第十三年蒙召(626 B. C.)。當年是亞述最後國王亞述巴尼波(Asshurbanipal)逝世的一年;自他死後,亞述從此一蹶不振,數年後(612 B.C.)便亡於新興的巴比倫手中。
約西亞原是敬畏神的賢君(八歲登基),勵精圖治,在位十八年後(621 B.C.)(亦即耶利米蒙召後五年),命大祭司希勒家(耶利米之父)修葺聖殿,希勒家在聖殿中找到律法書;約西亞以此訓導全國,結果掃除其祖父瑪拿西所建立之邱壇偶像,舉國復興過來(參王下22~23章)。
在615 B. C.,巴比倫王尼布普拉撒聯合了瑪代人,攻陷了亞述京城尼尼微,亞述並在612 B.C.被尼布甲尼撒所滅,但仍作垂死掙扎,企圖復國,故聯合埃及王法老尼哥,共同出兵合攻巴比倫,並將在迦基米施決戰,是時約為約西亞在位三十一年時(609 B. C.,年三十九歲),他不聽先知之忠諫,以為亞述一旦傾覆,猶大國就可以抬頭,故出兵抵擋前來幫助亞述之埃及王尼哥,結果在米吉多交手時,約西亞不幸中箭陣亡。 (尼哥「幫助」亞述復國,中文錯譯為「攻擊」,參王下23:29。)尼哥乘勝攻擊猶大,把登位僅三個月的約西亞之第二子約哈斯擄至埃京去。其兄約雅敬被尼哥立為猶大王,猶大便成為埃及之傀儡國。此後,國內拜偶像風死灰復燃,親埃及之政治團體也起來攻擊耶利米。有一次,耶利米在聖殿前直斥崇偶之愚昧(著名之「聖殿講道」7~10章),結果他差點兒陷在攻擊者之手中。後來他藉巴錄的口把神的話語傳給當時的政要,也藉著巴錄之筆把以前神的信息記錄下來(即從蒙召後至約雅敬在位第四年止所傳之信息),呈給約雅敬,但約雅敬卻當眾撕毀並焚燒其書卷(耶36:23),耶利米只得命巴錄重書一份他的預言,並附以其他信息(耶36:23),是為本書主要的骨幹。
是時巴比倫敗埃及於迦基米斯(605 B. C.),猶大國(約雅敬)成為巴比倫之傀儡國。598B.C.時,約雅敬反叛巴比倫,巴王尼布甲尼撒以大軍圍攻其京城施予報復,約雅敬莫名其妙死去(可能是軍變:參耶22:18~19),其子約雅斤剛繼位三月,巴王把他與其餘的一萬精銳青年及國內技工擄到巴比倫去。巴王立約西亞幼子,即約雅斤之叔西底家為王。當西底家任政時,耶利米曾勸國王順服巴比倫乃神管教之工具(參耶21,27,29,34,38),惟西底家不肯順服,並以叛徒之名把耶利米囚於皇獄中。588 B. C.,埃及新王何弗拉(耶44:30)與西底家結盟反叛巴比倫,結果在586 B. C.,巴國大軍臨到耶京,經十八月之苦戰,耶京終於陷落,西底家也被處死。
城國亡後,巴王特別恩待耶利米(因他曾勸西底家順服巴比倫),讓他選擇去(巴比倫)或留(耶京,參耶40:4)。耶利米決定留在余民當中工作。巴王劃猶大為巴國一省,又立基大利為省長。基大利被暗殺後,耶利米被約哈難強帶到埃及去(參耶42~43章)。此後耶利米續在埃及的猶大余民中事奉神(考古學者在埃及之「以勤芬丁」(Elephantine)曾掘出有耶利米之禱文;44:17~19),傳說他死在埃及地;但猶大傳說,在568 B. C.埃及被巴比倫滅後,耶利米被帶到巴京居住(參列王紀釋義部份),在那裡撰著列王紀及可能編成耶利米書(試將王下24:18~25:30與耶52章比較)。 (本書參考經文王下22~25;代下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