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耶利米哀歌(共5章)
作者:耶利米
日期:585 B. C.
地點:耶路撒冷
對像:猶太之擄民
目的:哀悼耶路撒冷遭神管教之痛苦,使百姓明白今日之苦乃咎由自取,藉此機會向神認罪及求赦罪及復原之恩。
主旨:以色列的受罰
耶利米哀歌大概是舊約中最哀傷的一卷書了。它是由「流淚的先知」耶利米在耶路撒冷淪陷後所寫的。當七十士譯本把本書從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時,曾在卷首寫有下列之序言:「當以色列被擄,耶路撒冷成為荒涼之後,耶利米作者哭泣,並作哀歌。」在五首「死亡哀歌」中,當耶利米看到猶大最引以為傲的城市瓦解成碎石時(586 B. C.),他表達內心的恐懼與無助。戰敗、屠殺與毀滅,這些預言已久,但一直受忽視的災難,全在殘忍的巴比倫人手下來臨。然而,在先知心碎的同時,他卻停下來宣告深信神的慈愛與憐憫的見證。眼前雖是淒涼的審判,未來卻是有關更新與重建那應許的火花—就如黎明一般肯定, 「你的誠實極其廣大」(3:23)。
猶太人每年紀念586 B. C.的國難,在贖罪日以禁食、哀悼等方式在務會堂舉行崇拜及在贖罪日,朗誦這些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