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智慧書簡介

一、智慧書的性質

舊約聖經繼十二卷歷史書後為五卷「智慧書」,或稱「詩類書」,即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及雅歌。 「智慧書」的性質與歷史書不同,它純論個人靈性之經歷。每卷書充份表現人之宗教天性與靈裡深處對神之響應,但這並非說作者在舞文弄墨,或憑空幻想,而是由聖靈感動寫出「實踐的智慧」來。書內多以人生的教益為主題,特別論到人在世上存活的問題,也論到人與人相處之間題,藉著這些彰顯神的智慧,因它是一切智慧的源頭(參箴1:7,8:10),故名「智慧書」。

智慧書的文學形式取詩歌的體裁,它們的主題內容重思想生命的意義,屬於人生哲學的探討,目的在指引學子獲得幸福人生的途徑。

歷代信徒在這些書內所得之靈訓、所受之感動至美且深;多人在書內得安慰、滋潤、亮光,因而看透萬事,與有更密切之交通。

二、智慧書的格式

智慧書乃希伯來詩類文學之特色,對詩類文學的研究通常循著二方面的途徑:

1. 靈解的方法——把詩類文學作「靈訓一束」看待,即是從其文字中找出真理的靈意與啟迪心靈之靈訓,而不注重其結構與形式,這方法為普遍信徒所採用。

2. 綜解的方法——即是把詩類的體裁配合其透露之人生經驗,作一綜合式的研究,這不但可明瞭詩類文學結構之優美,也能進到詩類文學之意境裡;這樣才能體會作者的感情,欣賞其中微言妙趣,與作者打成一片,學習他們所經歷的功課。

因此對詩類文學的結構形式,必先有相當的認識才能進入與作者共鳴的階段,這並不是易達的階層,因為真正認識詩類之偉大,不但需要高度的學術修養,更要配合深厚的靈性造詣。下面只能簡單扼要的介紹詩類文學之結構形式,因除卻原文外,所有的譯文只能把箇中的情趣作「表面式」的表達而已。

中國詩的定義:有聲韻、有歌詠之文調。但希伯來詩歌的特色是在思想的協調和發展,及語句的平衡。

希伯來詩歌的結構,並不注意音韻、音節或音調等,乃是 特別注重意義的平行、重複和重疊。分類如下:

1. 正的對偶(Synonymous Parallelism)——即第二行思想增強第一行之語氣,例:「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19:1)

2. 交替的對偶(Alternate Parallelism)——即第一、二行與第三、四行交替式的增強語氣,例:「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103:11~12)

3. 反的對偶(Antithetic Parallelism)——即第二行與第一行的意思相反,例:「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詩1:6)

4. 合的對偶(Synthetic Parallelism)——即每句的意義是連續性的,第二行解釋或增添第一行之意義(或稱Stairlike Parallelism),這類較長一點,例:「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詩19:7~8)

5. 首尾對偶(Alternate Spiral Parallelism)——即首尾二行遙對,中間每行亦互相遙應(亦稱「內轉對偶」Introverted Parallelism),例(詩103全) :

6. 呼應對偶(Responsory Parallelism)——即每句均為對唱之詞,交替式的呼問或應對,例:詩115:9~11。

7. 進行對偶(Climatic Parallelism)——即第二行完成第一行之意思,例:「有好消息從遠方來,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箴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