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路得記(共4章)
作者:撒母耳
日期:1010 B. C.
地點:示羅
目的:指出士師時代另一面景況,也指出大衛王之家世淵源,好引入下一集有關大衛生平之撒母耳記。
主旨:以色列的光明
路得記是一篇可歌可頌、溫馨動人的故事,以士師記的患難時期為背景,描述一段歷史的插曲。當時猶大國中大遭饑荒,有一家四口,夫妻兩子,逃到鄰近的摩押地寄居,一個不平凡的故事便應運而生。在摩押,此家庭發生劇變,十年光陰,剩下婆「拿俄米」及媳「路得」二人,只得回老家去。路得本是摩押女子,十年相聚,路得從夫家中學到愛慕神的心。在回鄉的路上,路得不願與婆婆分離,一心追隨服事到老。這是一個信心的考驗,想不到一個外邦女子竟然得勝。神悅納她的獻身,當路得與她猶太籍的婆婆住在伯利恆時,神引導她到波阿斯的田地(一個至近的親屬),她在那裡拾取麥穗,終於找到一個新丈夫。從這個丈夫,她成為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大衛的曾祖母。
書的結尾提到一個簡短的家譜,波阿斯是大衛的曾祖父,救主耶穌是從大衛而出。
士師記記述神子民在背棄神時遭遇到的災難與管教。而路得記卻寫外邦人因歸向以色列的神而蒙福,成為神子民的一份子。本書主要的中心思想表彰「信心」之佳美,特別出自一外邦女子,更屬可貴。
本書的重要經文出自路得的口:「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