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士師記(共21章)
作者:撒母耳(意為「神聽見」)
日期:1020 B. C.
地點:示羅
目的:指出以色列離棄真神的後果乃是痛苦受壓制及管教責打,但悔改帶來復興。
主旨:以色列失落君尊國家的因果
士師記記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後到建立王國這一段紛亂時期的歷史,約有三百多年。本書續上書約書亞記,當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後,他們循神所吩咐,分給了各支派該有的土地,便各歸各地去得享太平。可是一面因為他們沒有照神旨意完全的把迦南人逐滅,一面又貪圖一時的太平,利用仇敵服役,更被仇敵同化,將神的律法擱在一旁,參拜外邦人的偶像,結果受到管教,失去產業和平安。但在受敵人迫害痛苦時,他們向神呼求,神便在他們當中興起拯救者,使他們脫離虎口,過後這些拯救者便治理他們,作他們的士師。
「士師」本是本地英雄,在其民族受外敵侵侮時蒙神興起,維護正義,濟弱扶傾,後為統治者管理百姓,他們多數是軍事領袖。本書是記載一些英雄事跡,自約書亞死後至掃羅為王止,這段時期稱為「士師時期」。
本書記載選民七次犯罪的循環。這段歷史以十二個士師的功績為中心,主題在說明以色列的生存有賴於對神的忠心,他們背逆神時,就招來管教;但當他們悔改再歸向神時,神就饒恕他們,拯救他們。本書是一本慘痛的歷史,也是一本黑暗的歷史,記載了以色列歷史中最黑暗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