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附表
表一:會幕平面圖
表二:會幕聖物之預表
至聖所 | 聖所 | 外院 | ||||
---|---|---|---|---|---|---|
聖物 | 約櫃 | 香壇 | 陳設餅桌 | 燈台 | 洗濯盆 | 祭壇 |
材料 | 皂莢木裡外包精金 | 皂莢木包精金 | 皂莢木包精金 | 純精金 | 全銅 | 皂莢木包銅 |
形狀 | 長方形(上有施恩座) | 四方形 | 長方形 | 一中干六枝幹 | 無記載可能圓形 | 四方形 |
功用 | 表明神與百姓立約和同在 | 燒香 | 擺陳設餅 | 發光 | 祭司就職時洗身,每日供職前洗手腳 | 獻祭 |
預表 | 道成肉身的基督(約1:14) | 基督為大祭司為萬人代求(來7:24) | 基督為生命之糧(約6:48) | 基督為世界之光(約8:12〕教會是燈台(啟1:20),信徒是世上光(太5:14) | 基督用水藉著道將教會洗淨(弗5:26) | 基督為人類的罪受審判(賽53:8;約3:14) |
靈訓 | 基督常與信徒同在 | 信徒當常與神靈交,為人代求 | 信徒當勤讀聖經,以主話為生命糧 | 信徒當為主發光 | 信徒在生活上當天天成聖,合乎主用 | 信徒當接受主之救贖,並獻上自己為活祭 |
表三:七節期的歷史與預表意義(利23章)
神給以色列七節期,目的有二:一是歷史的回顧,一是瞭望將來;這些節期全與以色列的前途、命運、歸宿有關。是該節期乃特為選民而立,促使選民常回顧神恩而歡欣感恩,進而憑信仰望神施予他們完全的救贖,茲列表代述七節期的歷史與預表意義:
節期 | 日期 | 歷史回顧 | 瞭望 | 將來 |
---|---|---|---|---|
以色列 | 教會 | |||
逾越節 | 一月14日 | 記念出埃及的救贖 | 彌賽亞的救贖 | 基督十架代死 |
無酵節 | 一月15日 | 記念新生命的開始 | 新生活開始 | 新生活開始 |
初熟節 | 一月16日 | 記念初熟之果 | 首批蒙恩 | 首次復活 |
五旬節 | 三月6日 | 記念豐收 | 聖靈澆灌(迦12:10:珥2:28) | 聖靈降臨(徒2:4) |
吹角節 | 七月1日 | 召集悔罪 | 災難時期 | 聖徒被提 |
贖罪日 | 七月10日 | 全體悔罪 | 「全家得救」(羅11:26) | 基督台前 |
住棚節 | 七月15~21日 | 記念曠野時的恩典 | 禧年國裡 | 天國筵席 |
表四:五祭一覽表(利1—7章)
性質 | 馨 香 祭 | 贖 罪 祭 | |||
---|---|---|---|---|---|
獻 心 | 謝 恩 | 贖 罪 | 補 過 | ||
祭名 | 燔 祭 | 素 祭 | 平安祭 | 贖罪祭 | 贖愆祭 |
祭物 | 無殘疾之公牛犢、公綿羊、公山羊、班鳩、雛鴿 | 細面、無酵餅或初熟之禾穗 | 無殘疾的公或母的牛,或綿羊、山羊 | 祭司及全會眾獻無殘疾之公牛犢,宮長獻公山羊,庶民獻母山羊及綿羊羔 | 無殘疾之公羊、母羊或羊羔,貧民可按力量而獻班鳩、雛鴿或細面 |
特點 | 全燒在壇上 | 1.不流血祭 2.不可有蜜與酵 |
1.不可獻鳥 2.祭牲神與人均有所享受(脂油腰子燒在壇上,腿與胸歸祭司,祭肉歸獻祭者吃) |
祭司及全會眾獻之公牛除脂油腰子燒在壇上外,其他全燒在營外(官長及庶民獻者肉給祭司吃) | 獻祭法與贖罪祭同,惟獻祭者當為其差錯賠償,並加上五分之一。獻細面不可加油和乳香 |
預表(有關基督) | 基督為遵行神旨,甘心將自己無瑕疵、無玷污的完全獻上成為神悅納的祭物(來10:5~9) | 基督在世之品德、生活聖潔完全為神所悅納(太3:17,17:5;彼前2:22) | 基督藉著在十字架上流的血,在神和人中間成就了和平,使人得與神相交,享受主所賜的平安(羅5:10~11;西1:20~22) | 基督是神無罪羔羊,為我們的罪犧牲,成為我們的救贖(來9:11~14),在營外為我們受苦(來13:12,13) 此祭著重人的罪性,即人的原罪 | 基督在神面前補足我們一切的虧欠,使我們得成聖潔(西2:13~14)此祭著重人的罪行,即人的本罪,特別指生活上某一樣罪 |
靈訓(有關信徒) | 信徒當將自己的身心靈完全獻上當作活祭,一生為主所用(羅12:1) | 信徒當過聖潔的生活,在一切所行所作的事上榮耀神,為神而活(羅14:7~8:林後5:14~15) | 信徒當與神和好,與神相交,並向神謝恩及還願(林後5:17~18:傳5:4) | 罪人悔改承認自己的罪性,得蒙救贖,罪得赦免(彼前1:18~19);基督替我們成為罪,使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5:21) | 信徒承認自己的罪行,蒙神赦免外還須甘心賠償,實際對付,使成聖潔,與神與人建立更好的關係(約壹1:7,9:彼前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