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哈该(意“神的节日”)为归回时期之先知。其身世不详,无从稽考,按2:3推论,他可能曾见耶路撒冷圣殿之宏伟。耶城被灭后,他被掳到巴比伦(586 B. C.)(亦可能他生于被掳的犹大家庭中),现今得波斯王古列恩准归回祖国,重建圣殿(536 B. C.),他一定莫大兴奋,是时他已是六十余岁之老人;在他鼓励之下,归回之民起来完成了建殿工程。

归回之余民起初(536 B. C.)相当努力重建圣殿(参拉3章),但因撒玛利亚人之拦阻,他们竟然怠工不建凡十六年之久(参拉4章)。在此期间,他们便集中精力重建自己家园,越建越美,越图舒服与享受,诸多藉口(该1:2、4)把建造神殿之事忘却了(该1:2、4、9)。

神为了要教训他们,因此把祝福暂缓(该1:6、9~11,2:16~19),使他们能得醒觉,更在他们余民之中兴起两名先知,即哈该与撒迦利亚(拉5:1),向他们传神的话,激励他们复工重建。当时在波斯国也是极为纷乱之时代, 古列死后(529 B. C.),国内争权夺位,腥杀之风四起。古列之子甘拜斯(Cambyses)被刺杀(有说自杀),因无子嗣,国位转交其婿大利乌。此人对犹大人好感, 故把前重建圣殿之禁令撤消(521 B. C.)。此时哈该蒙召(520 B. C.),大力鼓吹重建,四年后(516 B. C.)大工告成(拉6:14)。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三人均是归回时期的先知。这三本书应同时与三本归回时期之其中两本史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同看,这样才能一窥全貌。 (本书参考经文:拉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