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哈巴谷(意“被怀抱者”)为犹大王约雅敬时之先知。因书内第三章属诗歌之体裁及满有利未人之语气,这可能暗指他是供奉圣职的利未歌颂团团长,但此点无从证实。除此外,有关他身世的史实无从知晓,可是有关他身世的传说却比任何先知为多。
当约雅敬王时,犹大国在巴比伦如猛虎饿狼垂涎欲滴下,已渐近灭亡之关头;其父约西亚原为一时之贤君,可惜一时之误,不听先知耶利米之忠言,终在米吉多疆场被埃及王所杀(参王下23:29及耶利米书背景);其子约雅敬继位,此人昏庸无能,只顾个人之淫乐,无力挽回国家颓运。
是时巴比伦初兴,先灭亚述国(612 B. C.),再败埃及国于米吉多平原(609 B. C.),复把犹大改为其傀儡国,立约雅敬为藩属(609 B. C.)。三年后(606 B. C.),约雅敬叛巴比伦(王下24:1),巴比伦王复临耶京(606B.C.),怒灭犹大,把一干人带走(参但1:1)。
哈巴谷眼看祖国之罪行放肆无忌,毫无公道正直,而神好像掩目不看,掩耳不闻他的痛苦哀求:他质问神之公义何在(哈1:3~4),然而竟看到神藉着巴比伦灭了犹大的罪行(606 B. C.),他又非常惊奇,虽然神到底听他祷告,惩戒犹大:但他仍不明白的是,巴比伦人性情凶恶,毫无人道可言;犹大罪孽虽重,比较上仍没有巴比伦那么疯狂残暴,为何神竟然用那有“更大的罪行”灭那有“较少的罪行”呢?他内心之挣扎使他甚不平安,直到神启示真相后,他才大彻大悟,故修此书,更以颂神诗一首为书之结语。 (本书参考经文:王下23:34~24:7,代下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