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那鸿(意“安慰”)为伊勒歌斯人(近迦百农)。此地现今荡然无存,故正确遗址无法稽考。虽有多种理论意图鉴定此地,但亦不足证其事。从书之内容看,他似乎是南国人。

当那鸿传道时,亚述国正是罪恶满盈的时候。亚述国的作风一贯以残暴不仁著称。从亚述王撒曼以色三世(Shalmanezar Ⅲ,858~842 B. C.)至以撒哈顿(Esarhaddon,680~669 B. C.)为他们的全盛时代,之后他们国道日渐衰弱(罪恶满盈之故?)至612 B. C.时竟亡于新兴的巴比伦人之手中。

亚述人骁勇善战,强暴残忍,他们常以酷刑为荣,包括把敌人肢解作乐,用炭漆活焚,用沸油活煮,活剥人皮,以头颅建塔,尸身作架,这些惨无人道的兽行早在神忿怒之下,只等待合神使用之器皿把他们审判。

那鸿得“天机”之默示,把尼尼微之结局揭开,一面证神之公义,一面安慰受苦之国民。

书内无任何选民国王之名,故著书年代只能靠内容而臆测。约一三〇年前,神兴起先知约拿到尼尼微传道,使全国悔改,可是那悔改之心未能持久,谁也想不到神兴起另一先知宣告它的灭亡。(本书参考经文王下17:6,18:13~35及21:~1~23:30;代下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