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以赛亚(意“耶和华的救恩”)本是皇室之后,出身显贵,是亚玛谢王的兄弟,乌西雅王的表兄弟,长于耶路撒冷,在京师(尤其在皇宫内)作先知(有说他任国中首相)历四王(乌西亚、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的年日凡六十多年(739~681 B.C.)。他已婚,其妻亦是先知,有二子,一名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意思是“掳掠速临”);另一名施亚雅述(意思是“余民必回归”)(7:3,8:3),他们的名字代表以赛亚对国人信息的两个重点。

据犹太传说,他在玛拿西暴虐无道时躲在桑树内,但遭玛拿西连树锯断殉道而死(参来11:37),若传说属实,他享年九十至一百二十岁。以赛亚蒙召时为乌西雅驾崩之年。当乌西雅登位时,北国的耶罗波安二世已作王十五年。在他管治下,北国国势到达高峰时期,南国在乌西雅下也国泰民安;但二国均同在强盛时积祸患,虽经神的仆人众先知如约拿、阿摩司、何西阿(对北国)、以赛亚、弥迦(对南国)诸多警戒,但二国反渐趋败亡之边缘。

以赛亚是神在犹大国黑暗时期所兴起的先知,他大部份预言在于国家两大危急之时:一是在亚哈斯时代,是时北国以色列与叙利亚同盟,欲侵犹大;另一于希西家在位时,亚述大军入侵。在两次国家极危急时,以赛亚均释放极宝贵的信息,唤醒人民信靠真神。

亚述在普勒之统领下国势日盛,且野心勃勃扩张势力,迫近北国。当时北国之比加王与叙利亚之利汛联盟抵御,并邀南国之亚哈斯结盟共同抵抗。在南国有二大政党,一党主张联络亚述,一党主张与埃及同盟。以赛亚居介其中,力劝人民信靠万军之神,不要倚靠一切属人的援助。但亚哈斯王不但不听,反倒转向亚述大献殷勤,自愿献贡,导致北国与叙利亚之联军南下犹大境,亚哈斯王大为震惊。以赛亚力劝他靠神不要靠人,并以“童女怀孕”之预言引证神的同在,惟亚哈斯不肯受劝,乃求救于亚述,而致南国因此成为亚述之附庸国。

多年后亚述再度挥军犯境,于732 B.C.灭叙利亚,十年后再灭北国以色列,犹大的处境岌岌可危。是时希西家王在位,他不听以赛亚之忠谏,反而与埃及结盟反叛亚述。亚述王西拿基立在701 B.C.攻入犹大许多城市,希西家王无法抵抗,被迫投降赔钜款,甚至刮下圣殿的金子奉送(王下18:13~16)。经过十二年后(王下18:16~17两节圣经间相隔十二年),西拿基立贪得无厌,再来侵略犹大并威吓,在690B. C.临到耶京,向希西家骂阵,埃及却没有如约赶来助战;希西家经以赛亚的忠劝在神面前认罪悔改,结果一夜之间亚述十八万五千人被神灭除。

西拿基立王蒙羞拔营回国后,被其子在一庙宇里杀死(王下19:17),其后继者无能,此后国势盛极而衰,渐走下坡,而犹大得享太平百余年(36~37章)。

希西家病重将死,蒙神拯救医治后,有一次他在巴比伦使者前炫耀国中的财富,以己之成就自傲,失去了见证神医治之机会;以赛亚因此看到神将假巴比伦手惩罚他们(38~39章),故由40~66章转为释放安慰的信息。

由此可见,以赛亚任先知时,国事方面,内讧外患,政权混淆;道德方面,腐败堕落;宗教方面,真义荡然无存。以赛亚之蒙召,是应时代之需,然于此时为先知,真是难上 加难,如此看以赛亚一生之忠耿,更使人欣佩。(本书历史背景请参考经文:王下15~20;代下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