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诗篇(共150篇)
作者:大卫(主要)
日期:1500—550 B. C.,大部份在联合国王时期,其他远至摩西时代(参诗90),以及在被掳时代(参诗137),余存王国时代(参诗120~131),及归回时代(参诗26)。
地点:在不同的场合与地点,有在逃难时犹大的旷野,有在耶京之皇宫,有在巴比伦的河边,有在耶京文士学校或会堂所在等。
目的:指出历代圣徒与神密交之经历,藉此挑旺编者以斯拉时代(450 B. C.)的人对神与殿之渴慕。
主旨:信徒对神的感受。
诗篇希伯来原文名为Tehillim,意“赞美诗”,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称为Psalm,意为“用丝弦的乐器伴奏的诗歌”,是圣经中的歌集和祷文,由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时期写成。写作时间,从摩西时代到归回时期,超过一千年。本书在王国时期被用作圣殿敬拜的诗歌本,也是旧约中最常被引用、最多样化、最长的一卷书。
诗篇中的诗歌包含:赞美感恩诗;祈求帮助、保护、拯救诗;忏悔诗;也有要求向仇敌报复的咒诅诗等。这些祷词有个人的,也有民族的——有的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有的反映神子民全体的愿望。诗篇是诗人多采多姿生活的见证,是人类心灵的结晶,内中充满了盼望,及看见一个美好的明天。
诗篇大都具有希伯来诗特殊的诗体,约有一半的诗篇是大卫所写的。许多篇诗有标题,或注明是谁写的、写作的缘由背景、歌唱的调子体裁、使用的乐器调唱等,这对诗的了解可以有所帮助。主耶稣多次引用诗篇,新约圣经的作者也常加引用(新约中共引用旧约283次,其中116次是引用诗篇)。
诗篇不单可在崇拜中诵读,更可帮助信徒个别灵修敬拜和赞美神,加增信徒对神的信靠及仰望,认识祂的大能和慈爱,心灵得著喜乐和安慰,帮助我们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