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自古列颁布以色列人归回之诏谕后,先有所罗巴伯与耶书亚第一次率领五万人归回(536 B. C.),继有以斯拉第二次带队两千人回归(458 B. C.) , 以及尼希米第三次之回归(445 B. C.),但归回的选民只是很小的数目。留在波斯的犹太人却有几百万,他们或热心不足,或留恋外邦,或已在波斯国中成为政要人物,没有在神施恩之时返归故土。但慈爱的神仍怜悯他们的愚妄,随时保守看顾,不然早被外族歼灭,再无剩下的余种了。

在选民第一次归回五十年后, 亚哈随鲁登基为波斯王(486~464 B. C.)。 “亚哈随鲁”是王的尊号,意“尊贵王”,在波斯史中他名“薛西”,足显赫一时之王。在一次盛大的宫筵中,因其妻后不肯现身在人面前受“审美”,他盛怒之下把王后废位,而从民间挑选了犹太孤女以斯帖,把她升为王后之身分,于是一连串戏剧性之故事便接连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