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以色列自分裂为南北国后,常彼此仇恨、敌对及自相残杀;至南国约沙法与北国亚哈时代,因亚哈受亚兰人(叙利亚)之外侵,意图与南国联盟,一面免除“南患”,一面增强势力,更可专心对敌,故把女儿亚他利雅给南国约沙法之子约兰为妻(8:18)。此后,两国相安无事约历七十余年。至南国亚玛谢时,他野心勃勃,意图覆灭北国,却给约阿施打败,本来已订和平共存的盟约立时撕毁,二国复燃仇恨之火,直至北国亡于亚述而止。

北国亡后,南国为剩余之王国,因有数王极敬畏神,故国祚较为延长,唯自约西亚后,一连五王均为恶中之恶,最终为神藉巴比伦手惩灭他们。当时南国先知耶利米曾屡劝末后诸王,但不蒙听纳。亡国时,叛徒强掳他逃到埃及去。自此无人晓得耶利米之下落及命运,相信在埃及时耶利米痛定思痛,把自己国史之始末,以先知之眼光作一释述,一方面使国家后代对自己本国史有真确的观点: “国运全建立在与神关系之上”,一方面使被掳之人能明了自己国家遭亡之真相。

列王纪上下大部份在埃及写成。犹太史记载:在568 B. C.,巴比伦王灭埃及后,把耶利米带到巴比伦去,在那里,他继续完成此部本国史(也可能全部均在巴比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