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撒母耳记上(共31章)
作者:撤母耳(1~24章),拿单与迦得(25~31章)
日期:1000 B. C.
地点:拉玛
目的:指出以色列如何厌弃神为他们的王,与神如何让他们由神治制度转为王治制度之国家的过程,及初期之后果。
主旨:以色列的光明
撒母耳记上下二卷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本是一册,在翻译成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时才分为上、下。本书论以色列从“神权政治”制度,转到“王治制度”的原因与过程。撒母耳记上是一本过渡的书,作者撒母耳(意为“神听见了”)也是一名过渡的人物。他承先启后,由神权转到君王,由士师、祭司到先知。撒母耳为以色列的最后一位士师(徒13:20),他首创先知学校(撒上19:20);他是一名特别的祭司,身兼三职,也是一个时代伟人,曾膏抹第一位君王扫罗。以色列原为神权治国,因欲效法列邦,即由神权政治转变为王权政治,撒母耳记即论其转变之经过。
以色列国政体的转变以三个人为中心:撒母耳——最后的一个士师;扫罗——以色列的第一个国王;大卫——最伟大的君王,是神选定作弥赛亚的先祖。本书所记载的历史是从以利起直到扫罗战死为止, 约一百十五年(1171~1056 B. C.)。本书先介绍撒母耳之事迹,次部份以扫罗为中心,但因他违背神命,神藉撒母耳膏抹年轻的大卫,引起扫罗王的嫉妒,他先设计谋害,后来公然率兵追讨,逼得大卫只好逃到旷野躲避。但是神的手很明显地保护大卫,并藉著苦难训练造就他。大卫两次义释扫罗,终不能使他悔悟,扫罗最后和他的儿子一同在与非利士人战争中阵亡。
本书的主题强调,对神忠诚就必蒙福,而违背神的命令必定受罚,“因为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2:30)本书也叙述以色列民对建立王国之事的错误态度,为了满足人民的愿望,耶和华为他们选立君王,事实上,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真正君王,地上一切的君王和人民都是受神的统治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