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
自五旬節聖靈降臨、教會誕生後,教會常經歷內憂與外患;當時的信徒著實承受了不少人間苦楚,甚多因信仰不堅之故,心灰意冷地離開教會。這情況不但在巴勒斯坦東部信徒集中地(如雅各書的對象),也侵蝕西部信徒的所在(如彼得前後書的對象)。加上假先知、假師傅在這些地區不停地傳不純正的福音,因此有志之士(如初期的使徒)便紛紛著書立說,一面堅固信徒的信心,一面力斥異端之非。其中一名健將,乃是主耶穌貼身三門徒之一的彼得。
在耶穌十二門徒中,有關彼得的資料勝過任何其他人物,單「彼得」這名字在新約中就出現超過160次【註1】,連不少偽經著作也冠以彼得為書名,諸如彼得福音、彼得行傳、彼得啟示錄等。教會史中盛傳不少有關彼得的行蹤,及他為主殉道的傳說。據教會史家優西比烏與早期教父如特土良、亞歷山大的革利免、愛任紐、俄利根、帕皮亞、耶柔米等所說,馬可福音的形成原是彼得將自己對主耶穌生平的認識轉告馬可,馬可將之輯錄成書。而亞歷山大的革利免更表示,彼得看完馬可的福音書滿意異常,並囑咐此福音書該在眾教會中常常誦讀【註2】。彼得在初期教會中的影響力甚為巨大,無怪乎新約史家Foakes-Jackson甚至稱彼得為「使徒王子」(Prince of Apostles)【註3】。
彼得本是加利利的漁夫,自蒙召一直跟從耶穌到底,沒有後悔;雖一度因懼怕而三次否認主,那時其他門徒也因害怕受牽連而逃之夭夭,彼得在壓力下,不慎跌倒。可是跌倒後的彼得,重新爬起,在聖靈的能力下,再無氣餒,勇往跟從主受苦的腳蹤行(彼前2:21),直至生命的結束。教會史家優西比烏記彼得在尼祿暴政下被釘十架,為主殉道【註4】。在生命結束前,他為教會留下二卷極其寶貴的屬靈文墨,是為彼得前、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