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摩太前書的神學思想
A. 書的背景
提摩太(意:神的尊榮)本是路司得人(徒16:1~3),父是外邦人,母友尼基是敬虔的婦女(提後1:5),從小受母親及祖母羅以給予聖經的訓練(提後3:14~15)。他很可能是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時,在路司得所得的屬靈果子(參徒14:8~20;16:1;林前4:17;提前1:2),也許當時他的母親也同時從猶太教轉向基督教(徒16:1)【註9】。
在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他再造訪路司得,此時提摩太已稱為「門徒」(徒16:1),並有良好見證(徒16;2)。保羅視他為可造之材,但為了幫助他在猶太人中被人接納,保羅給他行了割禮(徒16:4),並按立他為傳道人(提前4:14;提後1:6)。自此提摩太成為保羅忠心的門徒、同工、親密的戰友,與保羅出生入死,甘苦與共。他的名字在保羅的三組書信中(宣道、監獄、教牧)皆有出現,他實在是保羅由始至終的屬靈同伴。凡事奉神的領袖皆需要像提摩太這樣的人,使他的事奉不致太過寂寞。
保羅第二次在羅馬被囚時,提摩太與他在一起(如腓1:2),當保羅獲釋的可能在望時,保羅立即差派提摩太前往腓立比,將此消息帶給他們(腓2:19、23)。隨後他們二人在以弗所會合,後保羅轉往馬其頓,但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牧養該地區教會(提前1:3)。在馬其頓時(可能是腓立比)保羅本以為旋即可返以弗所,但事與願違,他只得將歸回的日期延後(提前3:14~15),卻在該地立即寫就提摩太前書,旨在鼓舞提摩太,及授權他處理一些教會的問題。若保羅是在主後63年春獲釋,此時便約是同年的秋天了。
B. 神學主題
多年前,保羅曾向以弗所教會的長老發出嚴重的警告,說將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他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在他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diestrammena,意「扭曲」,徒13:8同字譯「不信」),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徒20:29~30)。這些假先知、假師傅在提摩太牧養以弗所教會時仍然猖獗。故保羅寫下提摩太前書,旨在規勸提摩太要在真道上站立得穩,作個好牧人。在這大前題下,提摩太前書便顯出幾個神學主題:
1. 真神的名稱
在這封教牧手札裡,保羅提及神時,用了甚多形容詞,描述神的本性,在教牧書信裡這是相當特別的事。
他說神是救主(提前1:1;2:3),是萬人救主(提前4:10a),也是信徒的救主(提前4:10b),是父神(提前1:2),是可稱頌的神(提前1:11;6:16),是主(提前1:14),是不能看見、不能朽壞、永世的君王(提前1:17a),永生的神(提前3:15;4:10),祂是獨一不死的(提前6:16a),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指「永生」或「天堂」)的神(提前6:16b),這光是人未曾看見、也不能見的地方(提前6:16c),又是獨一的神(提前1:17b;2:5),是叫萬物生活的神(提前6:13),是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提前6:15)。
在一封簡短的個人書函裡,蘊藏這麼多讚美神的頌詞,端是罕見!
2. 真道的話語
提摩太前書最顯著的神學主題,就是神的話語在教會牧養事工上的重要。在書中,神的話有數大名稱:
3. 教會論
提摩太前書的教會論是描繪性,非如以弗所書或歌羅西書那樣是解釋性。他說教會是屬永生神的(提前3:5、15)是神的家,是真理的「柱石」(stulos,猶太人稱大公會是律法的柱石【註11】,今保羅將教會喻為承擔真理的支柱)和「根基」(hedraioma,林前15:58同字譯「堅固」;西1:23作「穩固」),這兩字合起來用表示真理的確實與穩固。
4. 聖工的管理
「聖工的管理」這主題佔據全書絕大部份的篇幅,這是教牧神學中一個重要主題,在這書內有極豐富的提示。
保羅以自己的蒙召作為勸告提摩太的起點(提前1:12;2:7),他的勸勉可分下列五大重點:
有關個人生命方面
保羅稱提摩太為「屬神的人」(提前6:11a),藉此喚醒他與神的關係及與自己所承擔的使命。「屬神的人」這名詞多指舊約的先知(如撒上9:6;王上12:22;13:1),在這書信中應是指終身事奉神的人,如提摩太,非指普通信徒【註12】。保羅藉著四個命令式動詞囑咐提摩太當如何去行:①要逃避這些事(提前6:11b),這些事是指上文的勿貪財,因貪財會被誘離真道(提前6:7~10);②要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等(提前6:11c),這些都是屬神之人的生活美德;③要為真道打美好的仗(提前1:18已提及打美好的仗,那是保羅在提摩太蒙召作傳道的按立典禮上向他作預言或指講道時),「持定」(epilabou,意「緊握」)永生(提前6:12);④要持守(teresai)保羅曾吩咐他的命令。這命令是指提前6:13的吩咐,可能是指在許多見證人面前所作的見證(或指洗禮),毫無玷污、無可指責,直至主再來(提前6:14)。
有關聚會崇拜
提前2:1~15全章是有關公共崇拜方面的勸誡,因為其中論及禱告與教導這兩件事,可見不是談個人的靈修生活【註13】。首七節,是有關公共崇拜時為各對象禱告的重要,接著在提前2:8~15就轉向教會中的男女作分別的勸導。對男人,保羅勸他們要「隨處禱告」(提前2:8),這表示男人在公眾崇拜場合中(如不同家庭聚會)當負責帶領禱告【註14】,而女人(提前2:9的首字hosautos,意「同樣的」,中譯「又願」)在聚會時需廉潔、自守、端莊並以善行「配合」(epaggellomenais,現在分詞,意「承諾」、「答應」,喻「相配」、「對稱」,中譯「相宜」),是個「敬神」(theosebeian,由「神」與「崇拜」二字組成,意「敬拜神」,約9:31同字譯「敬拜神」的人;提前2:9~10)。
故此,保羅說女人需在聚會時沉靜「學道」(manthaneto),並要順服這個原則(不是順服男人,提前2:11);但他不許女人教導(didaskein,中譯「講道」是錯誤的,參林前11:5),也不(oude)許她「轄管」(authentein,意「自理」、「管治」,喻「獨斷獨行」)男人(提前2:12)。在新約教會時代,「作教導的」是一個管治、治理的教會崗位,這崗位通常是由男人擔任,他們的工作如同牧養(參弗4:11)。當時女人的地位不像現代,她們只扮演一個「支持」、「輔助」的角色(正如沉靜學道的態度所表現的),這並不是說她們沒有教導的事奉(參提後3:14;多2:3),只是不能站在帶領(即「轄管」或「管治」)的崗位而已。
對這個「不許」,保羅提出兩個歷史原因作解釋:①男女被造的次序,先男後女,後造的是為先造的而造(參林前11:9),故此,在地位上而言,男的是處帶領的地位(提前2:13);②犯罪的次序是先女後男(提前2:14),可見女比男更易受誘惑,故不要站在轄管的地位。H. A. Kent謂,女人先犯罪,因她僭越作頭,違背了神設立的帶領地位,導致失敗【註15】。這個失敗的地位可以扭轉過來,保羅說只要女人「常存信心、愛心、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提前2:15)。
「在生產上得救」一詞引起各界學者莫大困惑,解說有:①救贖法——婦人在生產這過程,自動獲得靈魂的救贖(這多是羅馬天主教的主張,但此說全無其他經文的支持);②保守法——敬畏神的婦人在生產時得蒙保守,不出意外(如H. A. Ironeide; J. H. Bernard; E. K. Simpson,但此說多與事實不符);③基督法——此言是指救主藉著婦人誕生下來,把救恩帶給世人(如初期教父:游斯丁、愛任紐、伊格那修、H. A. Kent、W. Lock、Ellicott,但此說與上文如「常存信心、愛心、聖潔自守等語全無關連);④挽回法——「救」字非指靈魂方面的「得救」,而是指基本上字面的意義,如挽回。換言之,婦人若能在為母的天職上保持信心、愛心及聖潔自守,她必能挽回那因犯罪而失去的名聲,改變在社會上遭人輕看、責備的地位(如W. E. Vine)。上文指出婦人不能在教會站教導的地位,卻可在家中表現出女人當有的光輝。
有關教會的職工
在提摩太前書中,保羅列出教會的職工共有二種:①監督;②「執事」(男女皆可)。「監督」(episkopes,意「從上看下來」,提前3:1)與「長老」(presbuteros)是同一類人,前者強調他的工作,後者強調他的身分(參徒20:17的「長老」即提前20:28的「監督」;多1:6的「長老」即1:7的「監督」)。而「執事」(diakonous,男,提前3:8;女,提前3:11)的工作多是協助性的,協助監督處理教會大小事工。
保羅謂渴望(oregetai,意「追求」,提前6:10同字譯「貪戀」;來11:16作「羨慕」)作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epithumei,此字基本意「強戀」,帶有好壞兩意,壞者即「貪慾」,如太5:28作「動淫念」;好者即「羨慕」)善工(提前3:1)。他隨即列舉作此工者的各項條件,有生活、道德、恩賜、待人處世、家教、好見證等各方面(提前3:2~7);這些條件也適合作執事的人(提前3:8~10);女執事(原文gunaikas)也不例外。至於「女執事」的原文,可指執事之妻或指女執事(如H. A. Kent)。然而按全段文意,指女執事的意見似乎佔優,理由有下:①使徒時代教會是有女執事的(參羅16:1);②「也是如此」(hosautos)一詞在此的用途乃將全段經文分指三等人(提前3:1~7;3:8~10;3:11);③「執事」一字的原文(diakonon)是陽陰二性通用的,故在此處為了將上文人物劃分,作者便選用gunaikas這字;④若此節是指執事之妻,此節該有一些與上文(提前3:8~10)銜接起來的字才是,但原文結構卻沒有,反以「也是如此」hosautos,將上下文區分【註16】。
提前3:12~13的勸勉是向執事(男女包括在內)發出的,善作執事的有二大應許存留:①美好的「地步」(bathmon)直譯「階梯」,指「好地位」,喻「好見證」;②在基督的信仰範疇下大有膽量(指為神工作)。
有關自身作好執事
保羅勸勉提摩太作真道話語的好執事(提前4:6b),他先預告在「後來的時候」(husterois kairois),神的道會因假師傅的引誘遭到摒棄,有人改接受邪靈鬼魔之道(提前4:1~3)。保羅勸他,若因這情況(在這些事上)而提醒信徒,便是神話語的好執事了(提前4:6a),務要將今生和來生的應許吩咐人,教導人(提前4:8、11),切勿小看自己「年輕」(neotetos,參可10:20;提後2:22;4:12a,此字乃描述40歲之前的人【註17】。40歲之齡仍可算年輕。提摩太此時已屆30歲之齡,不過與保羅比起來仍算「小伙子」),總要在外(言語、行為)、內(愛心、信心、清潔)等方面,作眾人的「榜樣」(tupos,保羅亦以此勸提多,參多2:7;4:12b)。在「宣讀」(anagnosei,公開性宣讀神的話,如路4:16;徒15:21;林後3:14;帖前5:27;西4:16;啟1:3)、勸勉(paraklesei,參徒13:15)、教導(didaskalia,指正規性的教導,如牧師的身分,參弗4:11)等方面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即在以弗所按立提摩太時蒙眾長老預言所有的(提前4:13~15)。在這等事上總要在眾人面前有「明顯」(phanera,形容詞,與「長進」同位格,和合本將此字譯作動詞「看出」;太5:16作「看見」)的「長進」(propoke,同字在腓1:12作「興旺」)。
提前4:16似是勸言的總結,保羅要提摩太謹慎自己和「真理的教導」(didaskalia),在這等事上要「不斷」(epimene,意「停留」,喻「繼續」)去做,這樣便能救自己與聽他教訓的人。本節的下半句曾引起釋經家莫大困擾,因提摩太已是得救的人,為何保羅在此竟說「救自己」的話,於是產生四種看法:①「救」是指屬靈上的拯救,表示若在這等事上恆心,便能持守救恩,不致失落;②「救」是指將來完全的救贖,意說將來的救贖是偉大無比的,因此要恆心去做「這些事」,這有點像「作成得救的工夫」之意(參腓2:12)【註18】;③「救」是指脫離「邪靈鬼魔的道理」(提前4:1)的迷惑【註19】;④「救」是指挽回或改變之意,全句意說,若提摩太能在這些事上恆心去做,他就不會叫人輕看他年幼,能改變別人對年輕傳道人的偏見。此外「救」必包括「證明」之意。總要在「這些事上」證明自己是個好執事。
有關治理的範圍
說完對自身職分方面的勸導後,保羅隨即給提摩太在牧養教會方面的一些實際提醒,共有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