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
路加所寫的使徒行傳是接續前書,另一本揉和歷史與神學的精心鉅著,其歷史的準確、神學的精湛、文筆的優美,使這書躋身世界名著之列。在前書中,路加指出時候滿足,神就差遣祂的兒子到世上來(加4:4);在後書中,路加強調神差遣祂兒子的靈透過教會繼續祂的工作(加4:6)。故此,在前書中路加強調神兒子的工作;在後書中強調聖靈的工作。
保羅在該撒利亞被囚,路加一直陪伴他,凡三年之久(徒24:27),這段期間,他趁機前往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各地訪問,並獲得使徒行傳前半部記載的歷史。諸如彼得、巴拿巴、雅各、馬可、哥尼流及保羅等皆是路加寫作的資源【註1】。故此在他的書中有甚多「非路加口吻」的紀錄,如保羅的講道,這正顯出作者盡量保持原意。但是路加所運用的資料也是選擇性的,譬如林後11:23~24的事件,路加必定知悉卻沒有提及。他這樣做也是為了叫提阿非羅「知道他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路1:4),尤其是有關神的靈透過祂的使徒所教所傳的道。
故此,作者乃是本著兩個目的撰著此書:
A. 神的救恩普及全世界
他承接前書結束時有關聖靈降臨的預言(路24:29),在使徒行傳記載了聖靈在耶穌門徒身上的作為。這是初期信徒極為關注的。他們不只對耶穌的生平有興趣,對耶穌的門徒也是如此;因為聖靈是耶穌工作的能力,也必然是耶穌門徒工作的能力。因此路加以一個歷史神學家的角色,將聖靈的工作,自耶穌升天後,耶路撒冷教會誕生開始,直到福音傳至羅馬為止,逐一縷述,包括聖靈藉教會在撒馬利亞、安提阿、小亞細亞、希臘及義大利等處的作為。期藉這些人物,在不同地方,逐一引證「神藉使徒的手行了非常的奇事」(徒19:11),並且透過使徒,為世人(此處是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徒14:27;15:4、7、8、12),藉此指出福音是屬世界性的。
B. 神的救恩亦未虧待選民
從另一個角度看,作者在書中也指出,神的選民在耶穌升天後仍然執迷不悟,堅拒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雖然大眾信服真道不少(參徒2:41、47;4:4;5:14),甚至有些宗教領袖也歸附真道(參徒6:7),但整體來說,國家領袖對真理還是異常頑梗(參徒4:1~2;6:10~14;7:54~58;8:1~2;12:1~3)。這正應驗賽6:9~10的預言,所以救恩從猶太人轉至外邦人,是可期待的(參徒28:25~29)。
書的結束似乎有些突兀(徒28:30~31),顯然作者知道保羅坐監兩年,故此使徒行傳著成的日期,大約是在主後62~63年,之後保羅的情況如何,作者便沒有提及。雖然有學者假想路加準備撰著這系列的第三集(如Spitta; Ramsay; T. Zahn; Knox),但路加已經成功地在其故事裡,將福音帶至地極(從巴勒斯坦的角度看),路加就此收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