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丶以弗所书的神学思想


A. 书的背景

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的回程上,曾经到访以弗所,同行的有亚居拉夫妇二人,当时保罗归心似箭,故逗留时间不长,但"道"种已留下来。保罗在离开时,把亚居拉夫妇留在以弗所,盼望不久的将来可以再回来(参徒18:18~21)。在保罗回来前,亚波罗也来到以弗所工作,可惜亚波罗对主的道没有全面的认识,幸得亚居拉丶百基拉矫正一些欠缺之处,也许此时以弗所教会已有雏型(徒18:24~26),因在亚波罗离开时,"弟兄们"写就荐信给他带去(徒18:27)。

当亚波罗由以弗所至亚该亚的哥林多工作时,保罗又踏上第三次旅行布道的路程,来到以弗所,想不到竟在这城市停留三年之久,是他三次旅行布道以来居留最久的一个地方。在此时,教会逐渐成为颇有组织的地方教会,保罗便将以弗所当作对外工作的基地,"叫一切在亚细亚的……都听见主的道"(徒19:10),包括在以弗所周围一带丶坐落悦利山谷(Lycus)的歌罗西丶希拉波立丶老底嘉等地也有教会纷纷建立起来。A. S. Wood说以弗所在亚细亚省被230个独立地区(independent communities)包围着,若福音能以此城为基地,其发展机会实是无限,这也是保罗回来工作的原因之一【注41】

到了第三年尾端,保罗因"以弗所戏院的事件",迫不得已离开此地。下一次保罗重回以弗所,乃是他在罗马被囚二年後的事了(参提前1:3)。在罗马牢狱中,保罗首先获悉歌罗西教会受一种异端搅扰甚大,便以书信形式解决歌罗西教会在真理上的混乱。在以弗所教会方面,虽然没有一些"燃眉之急"的重要事件需要保罗辩解,但保罗也写就"致以弗所教会"一书简,旨在向他们解释清楚他们在基督里的地位,教会的性质,同时也劝勉他们过一个与福音相称的得胜生活。

B. 神学主题

以弗所书是保罗书信中最欠缺"个人味道"的书简,也许是因为保罗写这书信时,该教会没有特别的问题需要解决。此时,保罗刚完成歌罗西书,该书的神学主题仍盘绕在他的脑海中,故此这两书中有甚多相通的字汇。据S. D. F. Salmond的研究,在以弗所书155节的经文中,有77节所用的字汇也在歌罗西书内出现【注42】。此外,保罗所论及的基督论丶救赎论等都在以弗所书内重复强调,而教会论则有更详尽的阐释。故此,以弗所书的主题共有四点:

1. 救赎论

救赎论在新约是一项极广阔浩瀚的神学主题,这主题在以弗所书里有新颖的贡献与启迪。

在首二章内,保罗分别指出有关救赎的数项大前题,救赎的伟工及救赎的果效:

  1. 人本来的境况

    人本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2:1丶5),行事为人"随从"(kata)今世风俗(弗2:2a),又"顺服"(kata)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弗2:2b),放纵肉体的私欲(弗2:3a),随肉体和心中喜好的去行(弗2:3b),在"本性"上(phusei,和合本缺译此字)是可怒之子(弗2:3c),这种情况足以使他受神公义的审判。

    此外,有关读者特殊的背景,他们是"没受割礼的"(弗2:11),与弥赛亚"无关"(弗2:12a),在以色列"国民"(politeias)"以外"(apellotriomenoi,弗2:12b),在神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xenoi,弗2:12c),在世上没有指望(弗2:12d),没有神(弗2:12e),"远离"(makran)神(弗2:13)。以上这些词汇(没割礼丶无关丶以外丶局外丶无望丶无神丶远离)皆代表一个绝望的境况。

  2. 神的恩典与慈爱

    人虽然死在罪恶过犯中,但神有"丰富的恩典"(ploton charitos,弗1:7),丰盛的"怜悯"(eleei)与"大爱"(pollen agapen,弗2:4)。"丰盛的恩典"(huperballonta plouton…charitos,弗2:7a)丶"恩慈"(chrestoteti,弗2:7b),便成了祂挽救世人颓势的前提,这些词汇(怜悯丶大爱丶恩典丶恩慈)代表神良善的属性倾倒在人的身上。

  3. 神的预定与拣选

    神在基督里为世人所预备的恩典是"照祂预定的美意"(kata…eudokian…proetheto,弗1:9)而立定的。弗1:9的"预定"(proetheto,意"定意")及1:5的"预定"(proorisas,即弗1:11的"预定")是二个不同字。弗1:9的proetheto强调计画(如罗1:13作"定意"),而弗1:5及1:11的proorisas则强调先决(如徒4:28;林前2:7;罗8:29)。这二字分别指出神的预定,乃按照其"意旨的美意"(kata thelematos eudokian,弗1:5),中译"意旨所喜悦的")与"预定的美意"(kata eudokian,弗1:9)及"意旨的心意"(kata boulen thelematos,弗1:11b,和合本在此处只译"己意")而救赎人。这一大堆"意旨"丶"美意"丶"旨意"等最重要的莫如弗1:11的"旨意"(此字强调"计画的立定",喻"铁定不移",永不改变更换。同字在徒11:23作"立定";徒27:13作"得意";提後3:10作"表向"),这些字句又显出神的预定是经过万古细心筹划,决定以"道成肉身之法"及"十架流血之功"来拯救世人。於是在创世前在基督里"拣选了"(exelexato,意指从很多中挑选出一部份)"我们"(即相信与接受神的人,弗1:4)。所以人的救赎是神一个预定的美意,神便据此拣选那些相信祂的人成为祂救赎的对象。神的拣选并非专制蛮横丶强权霸道没有准则之举,也并非独一主权的实施,而是因人对祂的爱有回应之故。神的救赎也非廉价的恩典,而是根据人的接受与悔改而赐予人的礼物。

    救赎的前题分别是人的罪况丶神的怜爱与神的拣选,而神救赎的工作乃是藉着祂爱子的血而成就(弗1:6~7)。於是人便得救赎,过犯得以赦免(弗1:7),这便如弗2:5所言"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因此人便得以亲近神(弗2:13)。在人方面,救赎的成就也是因着信之故,这全是神的恩赐(弗2:8)。至於弗2:8的"这并"(kai touto)是指"得救"丶"恩"丶或"信"?学者意见不一,按文法上言,"信"是最近的前述词(antecedent),但按神学意义上言,"这并"可指全句,即"得救"丶"恩"丶"信"等皆包括在内,这样人才不能自夸(参弗2:9)【注43】

    救赎不单给人新生(如弗2:15),使人自由地亲近神(弗2:13)。这是指身分与地位而言,正如弗1:5的"得儿子的名份"(eis huiothesian,加4:5)及弗2:10的"造成"(ktise,过去式,指一次动作永久功效)。但救赎亦是"获得基业"(eklerothemen,过去被动语态,指一次获得永远获得,字根"摇签",参西1:11~12),这基业究竟有何凭据,叫信徒深信不移他获得了?在弗1:13~14便有了交代,原来圣灵就是信徒所得之基业的"凭据"(arrabon,购买物件所付的订金,即所谓"首期",参林後1:22)。圣灵是救赎的"首期",表示救赎还有更完全的境界,那是弗1:14下半句所说的"直到神之民被赎"(原文eis apolutrosin tes peripoieseos,意"直到产业被赎","神"是补字,"直到"eis中译"使")"神的荣耀得着称赞"。全节经文所带来的保证确是强劲无匹,信徒的救赎安定在天,直到神的荣耀得颂赞,在新天地之时。

    此外,按当时的文化背景来看,救赎还有一个果效,那是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冤仇"(echthran)也废掉了(弗2:15)。那时在圣殿里,外邦人院与犹太人院被一矮墙隔开,两方不得往还,僭越者如犯了死罪般。保罗以此墙比喻另一堵无形的墙,那是外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世仇,如今也被基督的血"灭了"(apokteinas,弗2:16),他们之间"成就和睦"(poion eirenen,弗2:15),"两下"(amphoterous)"合而为一"丶"归为一体"丶"与神和好"丶"被圣灵同感"(弗2:14丶15丶16丶18),同是神家里的人了(弗2:19)。

2. 圣灵的工作

圣灵在以弗所书里异常明显,简称为"灵"(弗2:18;4:3~4;5:18;6:17丶18),但也多次被称为"圣灵"(弗1:13丶14;2:22;3:5;4:30)。此外,祂的名称亦有"应许的灵"(弗1:13),"智慧和启示的灵"(弗1:17),"他(神)的灵"(弗3:16),"神的圣灵"(弗4:30),由这些名称便可知圣灵的工作是多方面的。

在弗1:13~14,保罗以二个隐喻说明圣灵的工作:①"印记"——圣灵是神应许给信徒的"印记"(esphragisthete,过去被动态动词,指一次的动作带出永久的功效),"印记"在圣经中有三意义:鉴证真伪(参尼9:38),使之牢固(参太27:66),表示拥有(参启7:3)。在此处保罗指出,信徒是圣灵的"拥有品"【注44】;②"凭据"——此字本是商贸及法律界惯用的词汇,指"首先的保证"。C. Vaughan谓现代希腊文的"订婚戒指"亦用此字【注45】。在此处保罗指出,圣灵将信徒变成神产业的凭据,表示将来还有更大的"付额",那便是全然的救赎了。

在弗1:17,圣灵称为"智慧和启示的灵"(和合本的"赐人"二字不在原文里;这里的"和"字是将两个没有定冠词及同受格的名词串连起来,可译作"就是"),这是信徒能明白神的惟一途径。没有圣灵给予智慧分辨之能【注46】,信徒怎能明白神的启示?惟有倚靠圣灵,人才能"真知道"(epignosei,意"完整的知识")祂。这"真知道"包括三方面: 神的恩乃"是怎样"(tis estin)的指望(弗1:18a,中译"何等"是描述性,原文却是指出性); 在圣徒中的基业是怎样(tis)丰盛的荣耀(弗1:18b); 在信徒中是怎样(tis)浩大的能力(弗1:19)。这个能力是复活的能力,胜过阴间的;主坐在神左边,是属天的,远超一切属灵造物的领域(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有名的),是超越时空的(今世来世),将万有服在脚下的(弗1:20~22a),可见这能力的长阔高深,无与伦比。

在弗2:18,保罗说现今外邦人与犹太人同"靠"(en instrumental case用法,中译"被……所感"是补字)一位圣灵而得以进到父面前,这是指圣灵给予信徒新地位,能坦然无惧及不需依赖中保地与父神亲近。此外如弗1:13述及三一神合作,将救恩赐给相信的人,在弗2:22信徒也"靠"(en)圣灵"同被建造"(sunoikodomeisthe),成为神的居所(eis katoiketerion,启18:2同字译"住处")。可见,神的居所也是圣灵的居所,圣灵的居所就是信徒。

此外,神将万古隐藏的奥秘,也是福音的奥秘(弗3:3)"如今"(hos nun)藉着(en)圣灵向祂的圣徒和先知启示出来(弗3:5),这个奥秘在下文的"教会论"会再详释。圣灵是启示真理的灵,正如弗1:17所言,只有祂才能参透神深奥的事(林前2:10),没有祂,信徒对神的作为仍像雾里看花,模糊不清。

在弗3:16,神透过(dia)圣灵的能力使信徒"里面的人"(原文ton eso anthropon,中译"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他们对主的爱有根有基(弗3:17),明白基督的爱是怎样(tis)长阔高深(弗3:18),超过人所能测度,使神的"丰满"(pleroma)充满(plerothete)他们(弗3:19)。这是神的心愿,保罗也有此感受,故他立即献上感恩颂赞的祷词(弗3:20~21),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圣灵只有一个(弗4:4),祂赐给教会"合一的心"(弗4:3,原文ten henoteta tou pneumatos,意"灵的合一",中译"赐"是补字),这灵的合一是需要"竭力保守"(spoudazontes terein)的。T. K. Abbott谓从这两字的运用可见这灵的合一已存在了【注47】。但灵的合一非永远与信徒同在,故需努力维系它,这便需要用谦虚丶温柔丶忍耐丶爱心丶宽容丶和平丶联络等七大美德去维持(弗4:2~3a)。

在弗4:30,保罗指出圣灵是有位格的,他说不要叫神的灵"担忧"(lupeite,意"忧愁",如太14:9;17:23;19:22;26:22或"忧伤",如帖前4:13;现在式动词,表示经常地作)。因为如上下文所言,给魔鬼留地步乃叫圣灵担忧,诸如谎言丶生气丶偷窃丶污秽之言(弗4:25~29)丶苦毒丶恼恨丶忿怒丶嚷闹丶毁谤丶恶毒(弗4:31)等都会使圣灵忧伤,因此都要"弃绝"(apothemenoi,弗4:25)丶"除掉"(artheto,弗4:31),这样才能表现"心志改换一新"(弗4:23)。

弗5:18是一句极受信徒注意的经文,在那里保罗劝信徒不要醉酒,因酒能使人"放荡"(asotia,意"失控",路15:13;多1:6;彼前4:4等同字译"放荡")反要(alla,中译"乃要"似不能将对比指出)被圣灵"充满"(现在式动词,意指不断地让圣灵控制),这样才像智慧人的所为(弗5:15)。

在书结束前,保罗强调信徒当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6:11)。这军装的配备之一乃是圣灵的宝剑(弗6:17)及靠圣灵多方的祷告(弗6:18)。圣灵的宝剑乃是神的"道"(rhema,"口说的话"),保罗在此没有用通用的"道"(logos)一字,却选用rhema(查这字在新约共出现70次,多强调"口中出来的话",如约6:63;而logos则强调"记录的话",但rhema需以logos作基准,否则变成胡言乱语)。因他要指出,从神口中出来的话必能击杀魔鬼(参启19:15)。但运用神的道,也需藉着在灵里的祷告方能成功,否则便徒然挂剑了!

3. 教会论

在保罗众多书信中,最清楚介绍教会神学性质的书卷莫如以弗所书,在书中保罗透过不同的角度,描述教会的神学意义。

  1. 在基督里

    "在基督里"这个词,除提多书外,在保罗其馀书信中皆曾出现【注48】。A. Deissmann谓此字在教牧书信里共有164次【注49】,A. M. Hunter谓全部共有200次【注50】。然而在单一书中出现的密度比例却以"以弗所书"为首。至於这个"在基督里"的神学含义,不少近代学者曾作颇精辟的研究,在此只约略综合各学者所提供的七大要义作为引介: "在基督里"等同作基督徒(如弗1:1;腓1:14;林前1:30;门16); "在基督里"与"在教会里"为同义词,如加1:22(犹太地在基督里的各教会,中译"信基督");加3:28;弗3:6;西1:2【注51】; 神的救赎全在基督里完成(如弗1:4;4:32;罗3:24;林前1:2;5:19;加2:17;提後2:10)。德国神学家H. Conzelmann统称此类经文为"神司法性的经文"(juridical sayings)【注52】; "在基督里"是救恩历史(heilsgeschicntlich)的词汇,是与耶稣的死丶埋葬丶复活(代表救恩)完全认同的词句【注53】; "在基督里"也表示在新时代里面,这新时代是救恩完成的时代,故"在基督里"便表示在新时代经历了救恩,在新时代里得新生命(如林後5:17)【注54】; "在基督里"也表示在圣灵里,亦即相等於在圣灵的活动范围里【注55】; "在基督里"是一个团体观念(Corporate concept),表示信徒同属一个团契,因着这个团契观念,保罗常在书信的结语说"某某人在主里问你们安"(如罗16:22),也问"在基督里的某某安"(如腓4:21)。

    可见,在以弗所书里,"在基督里"这词指出神因为基督及藉着基督,使人获得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弗1:3),包括拣选人成为圣洁(弗1:4),使万物同归於一(弗1:10),使信徒得基业(弗1:11),有盼望(弗1:12),使信徒满有神的大能大力(弗1:20),接受神的恩慈(弗2:7),成为新造的人(弗2:10),可自由地亲近神(弗2:13),行事为人像光明的儿女(弗5:8),这一切皆说明以弗所书强调在基督里的救赎含义,也等於成为教会一份子的意义。

  2. 福音的奥秘

    "奥秘"(musterion)一字在本书共出现6次,其基本意义是指"先前隐藏的,如今显露出来的事"。在神的旨意里,有一项计画是祂先前(在旧约时代)没有启示出来(即弗3:5"以前的世代"),如今因着圣灵降临,神便透过圣灵的工作启示祂的"众圣徒和众先知"(参弗2:20),而保罗是其中首位获得此项启示的,保罗并不因此自夸(弗3:8)。这启示的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里,藉着福音与犹太人(经文虽没明说,但从"同"字的运用可见是与犹太人一起)共有三同:同为後嗣丶同为一体丶同蒙应许(弗3:6)。H. A. Kent说这个"同"字(外邦与犹太)实在显出教会的特质【注56】。虽然旧约亦有预告外邦人将蒙神的厚恩(如创12:3),但旧约却没有说明他们与神的选民将同为一体,且是无条件地丶白白地接受神恩,这正是一个奥秘【注57】。保罗称这个"同为教会的成员"是为"福音的奥秘",也称为"基督的奥秘"("基督"一字原文可作属事格genitive,或作来源格ablative;按西1:27的对照,属事格之意较合原意,表示这奥秘是有关基督的),是基督将"两下合而为一"(弗2:14),同为教会一份子,而保罗则"作了教会的执事"(西1:25),领受了将福音传给外邦人的"职分"(oikonomian,由"屋"及"律法"二字组成,意"家规",喻"管教之职",弗3:2)。

  3. 教会的肖像

    保罗他能将深奥的神学真理用人间惯见的肖像比喻出来,教会亦不例外。有关教会的肖像,在以弗所书内主要有三:

  4. 教会的目的

    教会存在的目的主要是荣耀神(弗1:12),基督成为教会的头,也是要成就此项神圣的使命。祂也要藉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丶掌权的(天使阶层)得知神"百般"(polupoikilos,意"多色彩",即彩色缤纷或多姿多彩)的智慧(弗3:10)。这事实顶奇妙的,为何神要天使知道神百般的智慧?原文这个"智慧"的事是有关神救赎世人之法,因为神的救赎是连天使也不全懂的,他们对神的救赎大计只一知半解,正如彼前1:12言"天使也愿意详细考察这事"。若天使级的被造物也想知晓神的救赎智慧,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岂不是也要知道?

    此外,基督赐给教会各项恩赐,有作使徒的丶作先知的丶传福音的丶牧师就是教师,为要(pros)"成全"(katartismon,本是医学术语,意"医治"【注61】,喻"修理"或"建立",太4:21同字译"补网"的"补"字;加6:11作"挽回")圣徒,建立主的身体。保罗运用五个eis字(意"使",如腓1:10译"达到";参腓1:10的"直到";弗1:14的"直等到",4:30作"等候"),指出成全圣徒之目的: 使(eis)他们各尽其职; 使(eis)他们能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2),直至 使(eis)信徒达到(katantesomen,腓3:11作"得以";林前14:36作"临到";林前10:11作"遭遇")在真道上及在认识神的儿子上"归一"(enoteta,由"一"字变出,意"成为一个"); 至(eis,中译"得以")长大成人; 至(eis)满有基督"长成"(pleromatos,意"丰满")的身量(弗4:13)。这样便显出教会之目的乃是要达到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换言之,就是要达到像基督那样的丰满。这样(hina,即中译的"使")信徒便不会像小孩般中了人的"诡计"(kubeia,由骰子kufia演变而成)丶"欺骗之法术"(panourgia,由pan"全"及ergon"工作"组成,即"全面的工作";林前3:19及林後12:16同字作"诡计"),关乎(pros)错误的教导(methodeian tes planes,中译"随从各样的异端"),便被"异教"(didaskalias)之风摇动(kludonizomenoi,字根"波浪"作动词用,参雅1:6)飘来飘去(peritheromenoi,参来13:9同字译"勾引",犹12作"飘荡",弗4:14)。惟在爱中谨守真理(aletheountes,加4:16,中译"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於元首基督(弗4:15)。身体每部份都与祂"联络合式"及"紧密相连"(sumbibazo menon,参西2:2同字作"互相联络",西2:19作"相助联络"),各按其独特之功用,在爱中使身体渐长,也使自己建立起来(弗4:16)。

    综合以上劝言(弗4:11~16),可见教会正常的功用有三:①教会各肢体互相联络合式,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成为丰满强壮的身量;②教会在真道(即认识神的儿子)上同归於一,在信仰上合一,不会被异端邪说摇动;③教会在爱中谨守真理,与元首连合,使身体渐长起来。

4. 末世论

以弗所书的末世论虽不如保罗先前的书信那样丰富,却不缺独特的贡献。

在弗1:10,保罗说在"日期"(kairon,加4:4"日期",chronos)满足之时,神必将天下万事在基督里"同归於一"(anakephalaiosasthai,由ana"再"及kephalaioo"统一"二字合用;来8:1同字译"第一";罗13:9作"包在"),此字在古希腊文中有二个基本用途:一是文学性,指讲者将所论述的作一个"总结";另一用意是军事性,指将溃散的士兵再召集起来【注62】。浸信会神学家R. Summers谓"撒但将神的产业(指人)击散,如今神将他们重整起来,归在大元帅基督的旌旗下"【注63】,这个将全天下万事统归基督率领的美境,必定是在新天地之时了。

在弗4:30,保罗说信徒"原受了圣灵的印记,等候(eis)得赎的日子来到",救赎本是即时丶现在的经历,不用等候,故"得赎的日子"一词便带有末世性之含义,指将来完全得救的时日。

在弗5:5,保罗略略提及天国的真理,他说基督的国就是神的国(本节的"和"字串连二个同属格genitive的名词,却只有一个冠词约束之,故可译作"就是")。基督的国在性质(即属灵权柄)上与神的国毫无异样,然而在地上彰显的时间却有差异(参林前15:24)。在此保罗只强调基督在人生命里的掌权(也是神在信徒心中的掌权),这是不被时空限制的。换言之,从亚当至新天地,皆有神国在信徒心中,但在基督降生後,这神国亦可称为基督的国;基督在信徒的生命中作王,这就等同基督的国在人心中出现。保罗认为既然是这样,信徒心中及生活上便不应再有各样罪念罪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