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丶歌罗西书的神学思想


A. 书的背景

歌罗西教会应该不是保罗直接创立的(但John Eadie在其名著内力证是保罗创建【注2】),因西1:6~7明说以巴弗是他们的"属灵启蒙师傅";在西2:1,保罗说歌罗西与老底嘉人皆没有见过保罗,不过保罗曾在歌罗西附近的以弗所居住凡三年之久(徒20:31),那时他的布道事工极蒙主的赐福,"叫一切住在亚西亚的都听见主的道"(徒19:10),可能保罗的门徒将福音带至歌罗西。从林前16:19"亚西亚众教会"一言可见,当时福音在那一带结实累累,其中有歌罗西人以巴弗丶腓利门等(西4:12;门19丶23);而以巴弗似是保罗在歌罗西工作的主要帮手,此人也可能是悦利谷Lycus地带三教会的创办人(除歌罗西教会外,其馀二教会即老底嘉并希拉波立,西4:12~13)【注3】

一日,歌罗西人以巴弗到罗马监牢探望保罗(西1:7~8),保罗从他获悉教会备受诺斯底派的搅扰,深觉有需要驳斥此异端的弊端,同时亦要澄清歌罗西信徒对基督的信念,遂写就此书信,委托推基古送去。他不托以巴弗,可能是因後者愿意留下协助保罗在罗马的监牢福音,故保罗称他为同坐监的人(门23,或许以巴弗在造访保罗时过份热心传道亦遭监禁,故不能携带回信),时约62年仲夏。

B. 神学主题

歌罗西书带出一个紧急讯号,即歌罗西教会备受一个异端搅扰,以致他们对基督的信念有所混淆。是以保罗下笔时除启语问安之外,随即在基督论上仔细诠释,指出基督是教会身体的元首。故书中的神学主题有三;

1. 歌罗西教会的异端

引致保罗下笔书写此书,是在歌罗西教会中盛行一种异端,这异端似是一门"理学"(philosophias,直译"爱智慧",英文"哲学"由此字演变而出;约瑟夫也用此字描述法利赛教派丶撒都该教派丶爱辛尼教派等的宗教思想,参约瑟夫所著"古史"18:11,2:8),但保罗称那是"虚空的妄言"(西2:8b,"虚空妄言"前的"和"字可译成"就是",因"理学"之前有dia及冠词tes,而"虚空妄言"则没有,却被"和"字kai串连着,故"和"可译"就是")【注4】,"人间遗传"及"世上的小学"(西2:9)。故此C. Vaughan甚有见解地说,这门哲理学该称为神哲学(theosophy)【注5】,因它是"怪力乱神"的妄言。

"虚空妄言"(kenes apates,"虚空"kenes本意"空洞",腓2:7同字译"虚己";妄言apates意"诡诈",太13:22同字译"迷惑")是个双重负面的描述词,意"空洞的",又是"诡诈的"。人间"遗传"(paradosin,意"传递")本有好(帖後2:15)丶坏(可7:3)之分,在此处却是虚空妄言的类型。世上"小学"(stoicheia,字根"排列"丶"系列")可指幼稚的学问,这字在古希腊文有时也指天上的星体或天空的神明。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保罗在此暗指这异端与敬拜天上神明有关(如C. Vanghan; J. Moffatt)。但G. E. Ladd却不以为然,他认为stoicheia指天空神明这用法在第一世纪不见经传,实不足采信【注6】。其实这三句话是保罗对这异端的评语,对他来说,这异端最大的错谬,是与基督的真理不符【注7】(西2:8的"不照着基督"即指不按照基督的真理,如西2:9~15所提及的复活丶十架丶神的大能等)。

至於这异端的基本信条(tenets),除歌罗西书外,圣经没有其他的提示。多年前(1879),J. B. Lightfoot对此有颇精辟的分析,说歌罗西教会的异端有犹太教的成份,亦有诺斯底派的要素,是犹太教与诺斯底派的混合;它一方面高举犹太教的宗教礼仪,另方面它也包含诺斯底派的精髓【注8】。近代学者Wayne House对此异端有更进一步的剖析,异常难得,不可不读【注9】,而歌罗西书在四方面指出这异端的特徵:

  1. 它有一套神学哲理(西2:8~15)

    保罗称这套哲理为虚空妄言,人间遗传,世上小学,高举人间学说丶非基督的教理,远不及"神本性一切的丰富"(pleroma tes theotetos,西2:9 )。"神本性"原文theotetos(从"神"及"本质"deitas二字组成),意"神性",在新约只出现此处(另一类同字theiotes在罗1:20及徒17:29译"神性",那字强调神的属性,诸如神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而theotetos则单单强调神的"神性")。这丰盛的神性或是神性的丰盛,却有形体的(指道成肉身)"住"(katoikei,由"下"及"住"二字组成,喻"永久居所",此字是现在式动词,强调其不停丶不断之意)在基督里(西2:9b),祂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西2:10)。这是保罗辩证的高峰,因为基督是如此丰盛,信徒也得了这个丰盛。这位基督能替人完成数件伟工:给予信徒属灵的割礼(西2:11),将来有复活的生命(西2:12),一切罪孽及刑罚尽获赦免(西2:13~14),甚至属灵的恶势力也不能胜过【注10】(西2:15)。由此可见,歌罗西教会那非犹太教丶非诺斯底派之混合品的异端,及信奉这异端的人,断不能与神及基督相比。

  2. 它有犹太教的特色(西2:16~17)

    其特色在五方面彰显出来:要求信徒遵守饮食之律(饮食是二件事,作者以二字分别列出)丶节期丶月朔丶安息日等规条(西2:16),这正是犹太教特色之一。保罗称这些只是後事的"影儿"(skia)。後事是指新约,是形体(soma)(西2:17);影儿是指犹太教所推崇的旧约。但现今基督这个形体已来到,影儿的地位可自动取消了。

  3. 它强调天使敬拜(西2:18~19)

    天使敬拜在犹太教备受尊崇(参来1章的辩证),也是诺斯底派的信仰中心。後者认为天地间确有超人之神灵存在,切勿冒渎,而敬拜即表示尊敬,W. House谓当他们敬拜天使时,其实下意识是在贬低基督的地位,把基督当作天使之一,只是世人寻找真光的"协助人"及"中保",并非真光【注11】。此外,保罗强调这些异端者有四大特徵:第一,他们"故意谦虚"(thelon…tapeinophrosune,西2:18a)。"谦虚"本是世人的美德(参西3:12),但与thelon(意"做作")用在一起,就变成有目的而为的表现,和合本将thelon译"故意"颇合原意(参彼後3:5)。这些异端者在敬拜天使时故意显出他们的"谦虚",博人同情及信任,很容易迷惑人。第二,他们"拘泥在所见过的"(西2:18)。"拘泥"(embateuon,意"进入"丶"踏进",喻"开始",此字在希腊古典文学里常用来描述一些人加入某帮会或秘密组织的入会礼)【注12】,表示这些异端人士自恃已加入一个崇高的派系,强调眼见的经历,自以为了不起。第三,他们随自己的私欲,无故自高自大(西2:18c)。这些异端人士自以为高人一等,但保罗视他们是随自己私欲而有这自负,且这自负是"无故的"(eike,意"空谈",即"无凭据")。第四,他们不持定元首(西2:19)。"持定"(kraton,含义颇广,如"捉拿"丶"拘禁"丶"坚守"丶"服从"丶"抱住"丶"执掌",在宗教意义上可译"拘守",如可7:3丶4丶8)一字表示他们只遵守自己一套理学,却不服从基督是他们的首领。C. Vaughan说得对,"他们并不否认基督,却把基督从其宝座上揪下来("持守"kraton在太18:28译作"揪住")。"他们不是反对基督,只是没有给基督首位【注13】

  4. 它主张禁欲规条(西2:20~23)

    这教派主张世上的情欲对人有害,该尽量禁止,诸如禁食丶不婚嫁丶离开社群丶放弃财物丶自残身躯等。此等异端者曾勾引歌罗西教会信徒遵守那"不可拿丶不可摸丶不可尝"的规条(西2:20,这三"不"只是举例,都是有关食物的戒律)【注14】,也是异端者坚持要持守才可得救【注15】。保罗说这些食物自己也会败坏(食下腹中),没有神圣神秘的成份(西2:22b),而且禁食的规条是人发明的(西2:22a,参西2:8;另参可7:7丶18~21),没有神的权柄在内。虚有智慧之名(即"浪得虚名"),用"私意崇拜"(ethelothreskiai,此字不在希腊文字汇里,可能是保罗自创的【注16】,意"自立的宗教"或"自制的宗教"),自表谦卑丶苦待己身,克制肉体的情欲,这一切皆属徒然(西2:23)。

2. 基督论

无可否认,基督论是歌罗西书最明显及最重要的神学主题,这也是基督教的信仰核心,信徒若对这教理稍有差池,不是陷入异端便是自暴自弃。

歌罗西教会面临一个特殊异端的扰害,以致不少信徒遭人论断(西2:16)。这个异端有一个显着的特徵,就是贬低基督的神性,认为智慧创造世界,智慧即神;基督只是创造物,是属物界一份子,根本没有道成肉身这回事。因为凡物界都含恶的成份(因此他们主张要禁欲),基督也没有全善(故基督不能成为救主)。这些观念一直搅扰歌罗西的信徒,使他们无所适从。因此,在西1:15~19里(按原文结构,本段该由1:15至1:20,笔者将1:20置於救恩论内,因那节强烈显示基督的救赎伟工),保罗遂向他们澄清基督的真实神性。保罗列出基督的七大超越,使这段经文成为新约极精辟的基督论之一(其他可参约1:1~18;来1:2~4;腓2:5~11;弗1:20~23;西2:9~15)。W. R. Nicholson谓本段是新约最伟大的基督论经文【注17】,他的评语绝无言过其实。在保罗笔下,基督的超越有七:

  1. "爱子是不能看见之神的像"(西1:15a)

    "像"(eikon,意"相似",在太22:20及林後4:4同字均译作"像")此字有二个含义:一是"代表",指出基督所做的都与神相同,故此祂凡事都能代表神而为之。故称基督为神的像,便如称基督是神。

    另一含义是"显现",指出基督能将神的实在显给世人观看(如约1:18)。若非道成肉身,有限的世人绝不可能明白无限的神(如约14:9)。S. L. Johnson谓,耶稣是神给世人最大及最後的显现,这便是"像"字所带出的含义【注18】

    所以基督是神的像,此言便将歌罗西教会的异端(谓基督是神"放射出来"的一种"神明",aeon)怪论完全粉碎了。

  2. "是首生的"(西1:15b)

    "首生的"(prototokos)此字虽可以指时间上的优先地位,称tempral priority(如Moffatt; Goodspeed的译法),但亦可指在地位上的绝对优越,称positional priority(如NEB的译法)。在此处,保罗套用此词,是指出基督在地位上有绝对优势【注19】,祂的优胜还在整个创造之上。G. E. Ladd谓,此字显出基督在王权上的优胜如大卫是耶西的第八子,但他被誉为"王子",为世人最高的君王(诗89:27)【注20】

    歌罗西教会异端认为,基督是创造物的一份,无超奇之处。这也是第四世纪著名异端亚流派鼻祖亚流的意见,近代异端耶和华见证人亦步亚流的後尘,提倡此说。如今保罗驳斥他们,说基督是在创造之上,是万有的优先。因为"首先"这字带有比较的含义,将基督与创造物作一对比,而基督则在创造物之上。如诗89:27论弥赛亚时说"我要立他为长子,为世上最高的君王",长子即君王,是与地上君王比较时最优胜的。

  3. "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1:15c)

    此言(原文只有二字,pases ktiseos,意"一切被造","以先"这二字是从"首生"引伸出来的补字)再坚立"首生"的意义,但更进一步说明基督与创造物的关系不只凌驾它们,且在它们之先。此言指出基督的先存性。基督的先存性,在犹太传统里并不陌生(参诗72:17;以诺一书48:2),主亦以此自称(参约8:58;启1:17;2:8;22:13),这是新约一贯的教训。

  4. "万有靠他造的"(西1:16)

    基督是神的像,也是创造的主,万有的存在也"靠"祂(en auto,意"在他里面",强调领域),指在祂的能力范围之下,非强调能力,如中译"靠")【注21】而成,没有祂就没有万有。万有包括"天上的丶地上的(指领域),能看得见的丶不能看见的(指种类),有位的丶主治的丶执政的丶掌权的(指等级),这一切都是"藉着祂"(dia autou,强调祂的能力)造的,也是"为祂造的"(eis auton,强调目的),可见万有的存在全环绕在基督的身上,万有的存在是为要彰显祂的实在【注22】。S. L. Johnson谓作者在此段指出基督是万有的设计师(architect,en autou)丶工程师(builder,dia autou),及拥有者(owner,eis auton)【注23】

    不少学者认为"有位的丶主治的丶执政的丶掌权的",乃是指"不能看见的"天使的等级(如H. A. Kent; F. F. Bruce; C. Vaughan)。因歌罗西教会异端甚强调天使的等级,甚至向他们敬拜(西2:18),以致他们忽略了该向基督敬拜。如今保罗指出万有是基督造成的,连他们所尊敬的天使在内,故他在此处着实给他们一记当头棒喝。

  5. "他在万有之先,万有靠他而立"(西1:17)

    在西1:15~16里,基督在万有之先,是靠含义显示出来;如今作者用"先"(pro)字直接指出基督确在万有之前。万有在时间内出现,在万有之前遂变成在时间之前,所以这里也同时指出基督的先存性。再且万有亦靠祂"而立"(sunesteken,意"同站在一起"),故此没有基督将万有黏着(与万有同站在一起),万有也不能存在。此点与诺斯底派异端谓"万有是恶的"显然不同,因为基督不只创造万有,亦与万有同站在一处,显然万有与基督着实有密切的关系。

  6. "他是教会全体之首"(西1:18)

    基督不只在万有之上,也在全教会之上,如"首"(kephale)是身体最重要的部份,也是身体的总指挥。神学家W. Grudem经多年详研此字的用途,并以经典希腊文词典佐证,谓kephale在此处的意义是指"带领"之义【注24】。基督是教会的"元始"(arche,指时间上的开始者),祂是教会的开始者,这开始者的地位是祂从死里首先复活而得的,祂是世上首先战败死亡的,如此祂就"赢取了"(意"变成"),在凡事上能"居首位"(proteuon,现在分词,新约只出现在此,意"得首席之位",是永远性及不歇性的居首位)。

  7. "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西1:19)

    基督能成为教会全体之首,是"因为"(hoti,本节首字)神喜欢将一切的"丰盛"(pleroma,"丰盛"包括"神的属性","救赎的能力"),"藏在"(katoikesai,中译"居住",由"下"kata及"住"oikeo二字组成,意"住下来",指非"寄居",参西2:9。这字是过去不定式动词,带永久性效果之意)基督里面。查"丰盛"一词在新约文学里多指蕴藏在神内的属性及能力,如今全数被神永久性置在基督内,基督的超越不言而喻。

    歌罗西教会异端宣称神放射出无数的神明(aeons),这些神明的总数就是丰盛(pleroma)。如今保罗说神将一切(暗示再没有其他神明aeons了)的丰盛(pleroma)永久性藏在基督里,摧毁这异端的怪论(古今异端如第一世纪的Cerinthian诺斯底派及"基督科学会"皆认为基督属性里的神性是暂时性,非永久性的,保罗自古便视之为异端)【注25】

3. 救恩论

F. F. Bruce谓基督的超越,是歌罗西书救恩论的一个基础【注26】,因为神的救赎是透过祂的爱子而成就的。

在西1:12~18里,保罗在一次感谢祷言中提及五件有关救赎的真理:

  1. 他与其他圣徒一般,在光明的基业里有份(西1:12)

    "能有资格"(hikanosanti,意"使充足","使合规例","使自力","使有资格",和合本译"叫能"似未能将原意译出,此字只在林後3:6出现,译作"承担")一字,显出本来人是没有资格领受神的"基业"(klerou,原意"一块小石"或"一片小木",指"摇签"的"签",参徒1:26,喻"基业"),但如今因其爱子之故,人便有资格享受这基业,这全是神的恩典。

  2. 神救了他脱离黑暗的权势(西1:13a)

    "救"(errusato)字表示人本来落在一个险境里,如今被救援出来。这险境原来是一个黑暗的权势,属撒但的领域(参路22:52;弗6:12),也是人生下来所进入的境地(参弗2:1~3),如今蒙神拯救脱离险境,是因基督能胜过黑暗权势之故。

  3. 把他迁到神爱子的国里(西1:13b)

    "迁"(metestesen)字在古典希腊文里用来描述那些徙置之民,是战胜国将战败国的掳民或战俘迁置他处(参王下17:24;约瑟夫,"古史"9:11:1),但如今迁置的地方乃是神爱子的国。此动作如F. F. Bruce所言,是实现末世论或实现天国论的一个明显举例【注27】。虽然"爱子的国"在主再来时才能实现,但信徒藉着重生便成为天国的子民(参弗2:19;腓3:20)。

  4. 他在神的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西1:14)

    "救赎"(apolutrosin)这字也回应上文的"拯救"一字,因"救赎"常指将奴仆或战俘以价银交换过来。考古学家A. Deissmann谓希腊人甚熟识这字的含义,因为他们在奴隶市场上常目睹"救赎"的交易,故此"救赎"与"自由"已成同义词【注28】。"救赎"又与罪过得赦免的观念相连。"赦免"(aphesin)意"遣送",使人想到利16:21~22所记的代罪羔羊,将人的罪带到无人之地去,永不再记念,这是神拯救世人之法。

  5. 神藉爱子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和平,叫万有与祂和好(西1:20)

    在此处作者才透露原来神救赎世人之法是藉着祂的死,祂的死"成就了和平"(eirenopoiesas,由"平安"及"制造"二字组成,参太5:9"使人和睦"同字;弗2:15"成就了和睦")。因人本与神"隔绝"(apellotriomenous,直译"转让",喻从一主人转往另一主人,喻"分离"),与神为敌(西1:21),现今因基督的死便得与神"和好"(apokatellaxen)成圣洁丶没瑕疵丶无责备丶能自由地到神面前(西1:22,这四句词语同喻"得救")。不单人因基督之故可得救,全万有也能与神和好,恢复亚当所失落的完美世界。可见神的救赎何等完备,不单涉及世人,也关系到神全部的创造,真是神奇绝伦。

    此外,在这五点里,保罗所选用的词汇亦精妙无比,在名词方面,诸如"基业"丶"爱子之国"丶"救赎"丶"赦免"丶"和好",字字珠玑,每字都是一帧美丽的图画。在动词方面,诸如"使有资格"丶"救"丶"迁"丶"成就了和平"这四字,全部是过去时态(aorist),指一次的动作便足够,也是指歌罗西信徒一次得救之时。而在西1:14的"得蒙"(echomen,意"我们有")是现在时态,指这个"拥有"是现在的又直至永远。这五个动词的运用在保罗的笔下又是一绝,毫无赘字!

    在西2:11~15,保罗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他对基督救赎的认识,有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