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丶与符类福音共通的神学主题
A. 耶稣的名字
1. 神的儿子
"神的儿子"是约翰福音最强调也最喜欢用的名字,藉此指出耶稣与神那异常亲密的关系,亦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约20:31),耶稣是"儿子",神是"父"。所以约翰在他的福音书里共用"父"字137次,远超过其他新约书卷(马太有64次,马可18次,路加有56次)【注5】。
作者在五方面指出耶稣与神那独特的关系—
耶稣是神的"独生子"
"独生"(monogenes)这字在书中共出现4次(约1:14丶18;3:16丶18),虽然有人以诞生的意义来解释,它却有"独特"的含义【注6】。其实此字乃是"独特"(unique),不是"单独"(only),在来11:17这字用来形容以撒,而以撒并非亚伯拉罕的独子,因此是藉此字指出以撒独特之处,因为他是"应许之子"。再且这字的字根是"genos"(意"类别丶属性丶样式"),而不是"gennao"(意"诞生")【注7】)。无疑"独生"这个字乃是指耶稣的独特性,有关祂的独特性,在书中有甚多的举例(见下文)。
耶稣分享神的权能
约翰在其福音书内极为强调耶稣的神性,他透过"儿子"这字,显出耶稣以儿子身分行父神独自能行的事,正如祂自己所宣布的:"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约5:19;10:32)。祂所作的一切有父的印证(约6:27),诸如各样的神迹,尼哥底母的见证(约3:21),以及五饼二鱼之後引出的反应(约6:33丶41丶69)丶赦罪之权(如约8:11)丶审判之权(约5:22丶27)丶使人复活之能(约5:21;11:4),赐人永生(约3:16~17;5:25~29)等,这一切皆显示出耶稣为儿子的独特权能。
耶稣彰显神的属性
耶稣常宣告祂的来源是父神,而祂自己与父神是合而为一的整体(约8:42;17:22;16:28)。祂与父神原为一(约10:30),父在祂里面,祂也在父里面(约10:38;14:10~11;17:21),父有的祂亦有(约16:15;17:10)。神将万有交在子手里(约3:35),并且祂宣布凡尊敬祂的就是尊敬神(约5:23),知祂如知神(约8:19),看见祂如看见神(约12:45丶49;14:9)。这一切皆显出耶稣的独特性及祂的神性,因为祂自称是"神的儿子"(约10:36;19:7)。犹太领袖便以祂说了亵渎神的僭妄话而要拿祂(约10:38)。L. Morris谓,"神的儿子"这词,在约翰福音里从来不用在人的身上,因为这个词在福音里指出,耶稣是神一项有力的证明。
耶稣被多人见证祂是神的儿子
耶稣是神的儿子,在书中有多人为祂作证,有施洗约翰(约1:34)丶拿但业(约1:49)丶马大(约11:27)丶彼得(约6:69;有古卷将"圣者"作"神的儿子"),这些人在耶稣上十字架前後,皆是有力的见证人。
耶稣显出祂与父神亲密的关系
耶稣以子的身分"表明"(exegesato,意"解释","释经学"exegesis即出自此字)出来,祂是神差派降世的(约3:34;5:36丶38;7:29;11:42),是神特别疼爱的(约3:35;5:20;10:17;7:24),祂一生完全信靠神,祂不做非父神心意的事(约5:19丶30;14:31;15:10),祂宣称与父神合而为一(约10:30;17:11;14:11丶20),祂祈祷时称神为父(约11:41;12:28;17:1丶5丶11丶21丶24丶25),祂说祂的教训等於父神的教训(约15:15;12:49~50;14:24),祂拥有父神所有的(约16:15;17:10);祂表示工作完毕後,要回到父神那里去(约14:12丶28;16:10丶28;20:17)。这一切皆说明耶稣与神的关系密切,如父子般,正如耶稣宣称"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约10:15),而神也在子的身上获得荣耀与满足(约11:4;14:13)。
2. 人子
"人子"这个字在约翰福音里的用法与符类福音相同,是指耶稣。符类福音将人子的工作分成三部份—人子在地上丶人子的受苦丶人子的再临(参上文);而约翰福音多集中在人子的受苦,将永生带给世人这一方面:如人子被举起(约3:14~15;8:28;12:23丶32丶34;13:31~32;17:5),人子是天上赐下的粮食,使人获得永生(约6:33~35丶27丶51丶53)。
此外,"人子"这名称在福音书里,亦强调耶稣的本源,如人子是天人之间的桥梁(约1:51),因为祂本来自天上(约3:13;6:62),祂拥有审判世界的权柄(约5:27),祂也是为此而降世的(约9:39)。
综合说来,"人子"在约翰福音有数个用途,皆指出耶稣的先存神性及祂能完成神的托付:
3. 耶稣基督
"耶稣基督"是全书的主旨(约20:31),这名称在全书共出现19次(马太有17次,马可7次,路加12次)。而"耶稣"这字在本福音书中出现的次数远超过其他书卷,共237次(保罗13书信共有214次)【注8】。约翰在多方面引证耶稣就是犹太人期待的弥赛亚:
就这样,作者逐章引述耶稣是弥赛亚,直至"受难周"开始那日;此後在大祭司的祈祷里,耶稣自称弥赛亚(约17:3)。在彼拉多面前,祂没有反对祂是犹太人的王,这是"弥赛亚另外一个称呼"(约18:37);挂在耶稣十字架上的牌子,也有弥赛亚意味(约19:21)。在约翰福音结尾,作者亦将耶稣是基督宣告出来(约20:31),这样,约翰福音21章的篇幅中,除了13~16章(这段楼房论谈)及21章的跋言外,每章均有引述耶稣是弥赛亚。
4. 以色列的王
虽然"耶稣是以色列的王"是马太福音的重要主题,但"犹太人之王"丶"以色列的王",在约翰福音也占据一个颇为重要的地位。先在拿但业口中,他称呼耶稣是拉比丶是神的儿子丶是以色列的王(约1:49)。固然,以色列的王是弥赛亚的一个别名,但是此名确实强调耶稣与选民的关系;祂道成肉身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以色列人的王(参太2:2)。真以色列人拿但业对此有清楚的认识,正如真以色列人常期待弥赛亚早日出现,故以此直呼耶稣【注12】。
在彼拉多面前,彼拉多问耶稣是否为犹太人的王(约18:33上),耶稣没有否认,因为祂生来是为王的(约18:27下),只是祂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既然如此,耶稣对彼拉多就不构成威胁,所以彼拉多想释放耶稣,无奈群情汹涌,彼拉多遂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并在架上写着"犹太人的王"(约19:29)。这称谓对整个国家有污蔑性的意味,犹太人领袖遂要求改为"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约19:21),弦外之音表示不是国家承认的。想不到"我是犹太人的王"此言正是耶稣说过的(约18:37)。
B. 天国的福音
在符类福音里,天国的福音是一项异常显着的主题,但在约翰福音里,这个主题虽然仍在,却不是在最显着的地位上,"天国"这个字只出现二次(约3:3丶5)。符类福音的那些"天国近了"丶"临到"丶"夺去"丶"延迟"丶"宝座"等观念,在约翰福音里只字不提,原因有三:
1. 约3:3"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重生"(gennethean anothen,gennethe意"生",anothen意"上头"〔如约19:23〕丶"从上头来"〔如约3:31;19:11〕,以示与下头有所区别)这两字表示人若没有"从上头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从上头生"乃是指靠上头来的能力获得生命,非靠"下头"(指世人)的方法。至於何谓"上头之法",要到下文约3:5才有解释。
2. 约3:5"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这节经文是约翰福音最难解释的经节之一,不少学者对"水"字的意义有如下的解释:
有说:那是指约翰的水礼(参可1:4),象徵悔改及洁净。
有说:那是指生命诞生时,母腹里的羊水破裂,胎儿便生出来。
有说:"水"是指基督徒的水礼,水礼开始信徒的属灵生命。
有说:"水"和"圣灵"两个字是同一个象徵。因为只有一个前置词"从"(ek,意"出来"),ek一字管理"水"及"圣灵"两字,故"和"(kai)字就具备一个"解释性连接词"的作用。因此"和"字可以译作"就是",即"水就是圣灵",这是说水的功用与圣灵的功用相同,两者皆指洁净,正如"水"洁净肉体的污秽,"灵"洁净罪的污秽。
最後一个解释似乎配合旧约的预言,因为如结36:25~26,神将新灵赐给选民,洗清他们的污秽,弃掉一切偶像,如水洁净污秽,使他们有洁净的新生命,得以进入神的国。
3. 约18:36"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彼拉多向耶稣查询祂是否是犹太人的王(约18:33),耶稣反而问他的消息从何而来,那是他自己的意见或听闻而得(约18:34)。弦外之音是说,若是彼拉多说的,那麽耶稣便是个政治犯,但祂一点也不像一个企图颠覆政府的革命份子;若是犹太公会说的,耶稣便是个宗教犯,应该让犹太公会自己处决,这样耶稣根本不会使罗马政府担忧。彼拉多明白耶稣被带来,是出自犹太人的主动,但他亦想知道为何犹太人要置祂於死地(约18:35)。於是耶稣向他解释,祂的确是犹太人的王,但祂要建立国度的方法与地上不同。"不属"(ou ek)指"不是来自丶出自"世界的力量(约18:36),是属灵的力量(如启19:14~15之众军的力量)。这里并不表示耶稣要建立的国不是属地的国,而是指祂的国并非靠武力建立的。这一点彼拉多异常清楚,因为他知道耶稣连一个小兵也没有,何来人间力量倾覆政府【注13】。
彼拉多再问耶稣为王的身分(约18:37),对此耶稣坦然接受,并表明祂降世也是为此,亦为这真理作见证(约18:37下)。"真理"在这段谈话的脉理上,应该指"国度的真理"丶"为王的真理"【注14】。耶稣这个真理早已遍布在旧约里,如今也是为了见证旧约国度真理的真确而"来到世间",使人能藉此重生,以便进入神的国度。
C. 圣灵的工作
圣灵的工作在符类福音里已经异常明显,在约翰福音则有更清楚的启示,甚至是约翰福音独有的。在这福音书里,圣灵的工作可以分为五方面:
1. 圣灵的恩赐
施洗约翰看见圣灵降在耶稣身上,并住在里头(约1:33),这是别的福音书没有提及的,也是回应以赛亚书11章的预言,故此约翰便以此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弥赛亚(约1:34)。圣灵降在耶稣身上,正是耶稣开始事奉神的记号;神赐给耶稣的圣灵是无限的(约3:34),藉此耶稣便能多行神迹奇事(参太12:28)。
2. 圣灵的重生
耶稣对尼哥底母说,人若不藉着水和圣灵,就不能进神的国(约3:5)。有人将水解释作水礼,如施洗约翰式的(如C. K. Barrett),或基督徒式的;亦有将之解释作胎儿在母腹中的羊水,表示再生的象徵(如加尔文),或作"道",如弗5:25~26及约15:3的记载。但按原文,"水和圣灵"的希腊文结构,乃是一个前置词"ek"(出,中译"从")管理两个名词,因此"kai"(和)应译成"就是"【注15】。这是一个以下释上的用法(与太3:11的"圣灵与火"原文结构相同;"与"字该译"就是",指出圣灵的功用与火的功用相同)。所以耶稣是将水的作用和圣灵相提并论,因为水是物质,圣灵是超物质,故只有在作用上两者可以这样并列。圣灵有洁净的功能,在旧约里早有预告(参结36:25~26;赛44:3),并且圣灵能产生(生下)新生命,故称圣灵的重生(参多3:5),这观念在约6:63重现,虽然不少学者将此节的"灵"字,作肉体的灵解释(如RSV),但是肉体的灵不能赐生命,故这里的"灵"字应该是指圣灵 【注16】。全句的含义是:"使人活的是圣灵的工作,肉体的灵是无益的。我对你们说的话是灵,指圣灵的话,是生命,能产生永生"。犹太人传统说律法是伟大的,因为它能"使人活"(M. Aboth6:7)【注17】,这其实是夸大其辞,因为只有圣灵才能"使人活"。
3. 圣灵如活水江河
在住棚节时,耶稣呼叫"信我的人……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7:38),约翰说这是指"受圣灵之意"(约7:39上)。因为他知道信徒生命充满圣灵时,他的生命便如活水江河般源源不绝,使别人永远不渴,"使别人蒙恩"。但这圣灵需要在耶稣得荣耀(喻上十字架)之後才能赐下(约7:39下),十字架是在五旬节之前的。
4. 圣灵的职事
有关圣灵在教会时代的工作,最清晰的启示莫如约翰福音所记载,耶稣上十字架前一晚的论谈。在这晚上,无论是楼房里(约14章)或在路上(约15~16章),耶稣反覆提及圣灵的职事,可以分作三大要点:
圣灵的名称
圣灵称为"保惠师"(约14:16丶26;15:26;16:7),此词原文(paraclete)的意思是"在旁边呼唤";但这词其实有多方含义,甚难以一字来表达,如安慰者丶中保丶帮助者丶审判官丶辩护律师等。约翰在约壹2:1称祂为"中保",似乎这方面的意义为最首要【注18】。圣灵是信徒的"中保","中保"是法律词汇,指圣灵是人间的桥梁丶通道,为人作合法的代表。Ladd从伯16:19;19:25;33:23的"中保"丶"救赎主"丶"传话的"三个字的原文melits(在他尔根译本作perahleta)指出,melits有"合法中保人"及"合法教师"的含义。可见"保惠师"一词有双重意义,一是神人之间的合法中保,二是神人之间合法的教师。此说似乎符合此字在约翰福音的用途。
另一个名称乃是称圣灵为"真理的灵"(约14:17;15:26;16:13)。"真理"是约翰福音的要题之一,如约壹:17"真理是透过耶稣而来",祂又将一切的事"指教"人。
圣灵的本源
据约14:16记载,耶稣要求父赐给门徒另外一位保惠师。"另外"的希腊文是allos,指同一类别的"另外"。可见耶稣本来已经是一位保惠师,如今圣灵宛如另一个耶稣般与门徒在一起。中译"另外赐给"不能表明耶稣本来已经是一位保惠师,耶稣是神,圣灵也是神,祂们与神是三位一体的。再且约16:13的"他"字,乃是男性代名词,指圣灵,具有位格,非指一种无位格的能力【注19】。
约14:17三次以"他"(auto)指出圣灵的位格;约14:26及15:26亦用"他"(ho)说明圣灵是有位格的。此外,圣灵是三一神的一个位格,祂的本源来自神(约15:26),是父及子差派到世上来(约14:26;16:7),见证神的真实。
圣灵的工作
在这段楼房论谈及路上论谈的经文里,耶稣不厌其烦地解释,总括来看,圣灵的工作可以分成六点:
这是圣灵最首要的工作(约16:14)。圣灵不会炫耀自己,只高举基督。这也是辨别诸灵是否从神而来,最佳的检验法。
耶稣在新约首次启示圣灵内住信徒里面(约14:17)。这启示与旧约论圣灵的工作截然不同,如今圣灵不但临到新时代的信徒中,更住在信徒里面。保罗也称信徒的身体乃是"圣灵的殿"(林前3:16;6:19)。
圣灵不只见证基督,祂也协助信徒见证基督(约15:26~27)。没有圣灵的能力,见证基督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所以耶稣在升天前,切切嘱咐信徒要等候圣灵降临,靠这从天而来的能力(路24:49;徒1:8),信徒才能事半功倍地见证基督,才能做比耶稣更大的事(约14:12;"更大"在此指地域范围更广大)。
圣灵内住信徒中,旨在帮助信徒对真理有更深切的认识(约14:24丶26)。顾名思义,圣灵是真理的灵,祂负责"指教"(didaxei)信徒明白真理(约16:13),"想起"(hupomensei)真理,"进入"(eis)真理。由"指教"至"想起"至"进入",可见圣灵的工作是囊括真理的全套(约14:26的"一切事"与"一切话"是相连的),弦外之音亦涉及真理的纪录,即"真理的保存"【注20】。
约16:13的"将来的事"(ta erchomena)是有关门徒将来的经历,包括五旬节教会的成立,教会在风雨中继续得到真理的启示,以及耶稣时代之後的书信真理及真理启示的结束(启示录的预言)【注21】。
圣灵是神赐给信徒的礼物(约14:16丶26;15:26;16:7),是世人不认识的(约14:17)。祂对世人的职事有三方面(约16:8~11):
为罪(有关罪的方面)——圣灵主要的工作乃是见证基督丶荣耀基督;但因为世人不信基督之故,圣灵便指责他们犯了不信的罪。如保罗所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1),神的荣耀在耶稣基督里显现出来,所以不信基督就是亏缺了神的荣耀。
为义(有关义方面)——圣灵的工作是显出耶稣是神义的化身,正如神是义的(约17:25)。此外,圣灵也指出什麽是真正的义(参太5:21),真正的义乃是与基督产生及建立正确的关系。
为审判(有关审判方面)——圣灵使人自己责备自己。"责备"(elegxei)意"驳倒"丶"斥责",这字的用法相当广泛,如:
太18:15 | 指出错来 |
林前14:24 | 劝醒 |
提後3:16 | 督责 |
多1:9 | 驳倒 |
约8:49 | 指证 |
雅2:9 | 定为犯法 |
雅2:9的"定为犯法",似乎最合此处原文之意【注22】。此字在蒲草文献中,意"控官"。圣灵的工作就是在人心中,使人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触犯了神的律法,若不悔改转向神,必然永远沉沦。
5. 圣灵与五旬节
在复活日的晚上,耶稣向十一门徒显现,并向他们"吹气"(emphysao,此字与创2:7的七十士译本相同),给予他们圣灵(约20:22)。至於此言的意义如何,与五旬节有何关系,经学家有三点意见:
圣灵恩赐说
据此论,耶稣给予门徒的圣灵不是三一神之一的圣灵,而是指圣灵的恩赐(如能力,即新的能力),使门徒能够完成耶稣的差遣(约20:23)。此外"圣灵"一字没有定冠词,不像徒2:4的"圣灵"有定冠词,故可指圣灵的恩惠,包括事奉的能力。可见此处的吩咐与後来五旬节事件无关。
圣灵装备说
据此论,耶稣给予门徒一个能接受圣灵下降的装备条件,有了这个装备条件,後来五旬节圣灵下降时,便能将圣灵承载下来【注23】。
圣灵预尝说
据此论,耶稣给予门徒一种"预尝"圣灵的恩典,使门徒先尝复活之主的应许,因而能够耐心等候那天上的能力大幅下降在众圣徒身上,藉此刻画新时代的开始。
领受圣灵之後,门徒再接受一个宣告赦罪丶留罪的权柄(约20:23;参太16:19;18:18)。圣灵的工作是为罪丶为义丶为审判,这权柄在五旬节後便开始生效。
D. 永生之道
"永生"是约翰福音的主题,也是约翰成书之目的(约20:31),此字在书卷中共出现17次;"生命"一字指"永生",共出现72次【注24】。约翰说,耶稣降世也是为此(参约10:10),因为神爱世人,不希望世人灭亡(约3:16~17)。然而永生的获得需要靠信(约3:16;6:40)丶接受(约1:12)丶遵守神的道(约8:51)丶与主的生命联合(约6:54)。在约翰福音的每一章里,作者都提及永生之道:
章 | 内 容 | 经 节 |
---|---|---|
1 | 序言 | 1:12 |
2 | 逾越节的时候 | 2:23 |
3 | 与尼哥底母的对话 | 3:12丶16 |
4 | 与撒马利亚妇人的谈道 | 4:13~14 |
5 | 与犹太人对话 | 5:24 |
6 | 论生命之粮 | 6:27丶33丶40丶54 |
彼得宣告耶稣有永生之道 | 6:68 | |
7 | 在圣殿与犹太人的辩论 | 7:37~38 |
8 | 论世界之光 | 8:12 |
9 | 以开瞎子眼睛来证明祂是世上的光 | 9:5丶32 |
10 | 好牧人的比喻 | 10:10 |
11 | 拉撒路复活事件 | 11:25 |
12 | 逾越节期间宣布:"凡恨恶自己生命而保守自己生命的必得永生"。言下之意乃是,凡恨恶自己生命的皆以永生为重,他必会选择永生,而不计今生的得失。这样以永生为首的人,必然信靠神的话,因为神的话就是永生。 | 12:25丶50 |
自十三章起,因为是进入十字架的前晚,耶稣与门徒谈"家事",因此永生的信息并不是当晚的主题,然而耶稣却表明,祂是道路丶真理丶生命(约14:6),凡信耶稣者必得永生(约17:3)。但在书的结尾,作者清楚列出他著书的目的,乃是要叫人得永生(约20:31)。
永生之道确实是全书的中心题材,但约翰福音的永生之道与符类福音的略有差别。符类福音的永生之道与进天国是同义词,在约翰福音却清楚解释,何谓永生之道。再且,永生在符类福音里是末世性的,在约翰福音里却不只是末世性的(约4:14;5:39;12:25;5:29;11:25~26),也是现今的(如约10:10;6:63;5:4)。在犹太传统里,永生与复活的生命也是同义词(参"所罗门诗篇"3:16;"以诺书"27:4;40:9;58:3;"亚设遗书"5:2),亦与"未来世界的生命"这词同义(IV Ezra7:12~13;8:54;Apoc. Bar. 44:13丶15),因为他们确实相信永生是未来的。在犹太教里,永生并不在今生实现;但约翰如今将永生在今生实现这个思想介绍出来,又以神迹奇事为佐证,端是惊天动地的真理。
此外,永生是神给人的礼物(约3:16),也是一件永远不能夺去的礼物,在约翰福音里此点多处有说明:
1. 约6:37丶39
"永不丢弃"与"永不失落"是本段的双重保证,信主者永远的归宿在信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不会更改。"永不丢弃"(ou me ekbalo eko)是一个双重否定式双重强调的语句。"丢弃"在太7:4~5译作"去掉";太8:12丶16丶31;9:33;10:8;17:19等作"赶出";太9:25和徒16:37译作"撵出";徒27:38为"抛出"。因此这句"永不丢弃"可以译为"永不丢弃,永不抛出"。"永不"是两个不同的字,"丢弃"是两个字,各以"出"(ek)作字头,强调"不可能性"。"永不失落"(me apolesw)的"失落"是一个异常强烈的字词,有下列的用法:
1 | 失丧 | 太10:39;18:11丶14 |
2 | 丧掉 | 太16:25;可8:35;路9:24 |
3 | 除灭 | 太2:13;12:14;22:7;27:20;可3:6;12:9;路20:16 |
4 | 灭亡 | 约3:16;10:28;11:50;17:12;徒5:37;罗2:12 |
5 | 灭绝 | 犹5丶11 |
6 | 沉沦 | 帖後2:10;彼後3:9 |
由以上可知,此字确实是一个极强烈的字眼,似乎是在人间词汇中最强劲的字,作不可能发生的保证。
2. 约10:27~29
在这三节经文内,耶稣从七方面声明,信徒的永生是不能动摇的礼物:
耶稣的"性格"—"神格"的保证(约10:27)
"我的羊"丶"我的声音"丶"我认识他们"丶"他们跟从我",这些话指出耶稣与信徒有如胶般紧密的关系;耶稣认识谁是祂的羊,谁跟从祂,若这些人的永生是不稳固的,耶稣的"认识"也受人质疑。
永生的性质—永生是礼物(约10:28上)
"赐"字表示永生是礼物,既是礼物就不会随便施予,也不会随便收回。
永生的定义—永不灭亡(约10:28中)
永生按定义是不停止丶不毁灭丶不废弃丶不沉沦的生命。"永不"(ou me)及"灭亡"(apolontai)是极为强劲的字汇,原文即6:39的"永不失落"(me apoleso)。
耶稣的保证(约10:28下)
"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夺去"(harpasei)意"掠夺丶强取"与"不能"(ouch)放在一起,表示永生是一件永不能动摇的事。
耶稣的能力(约10:28下)
"我的手里"指得永生的人在耶稣手中,安全无比,因为没有比祂更大的能力,能从祂的手中夺去属於信徒的永生。
神的礼物(约10:29上)
"我父把羊赐给我",既是神所赐的,神绝不失误,将没有永生的人交在耶稣手中。
神的能力(约10:29下)
"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这是一句最具决定性的宣告。"夺去"与10:28同字(两次宣布),"手"是权力的象徵,也是拥有的代号【注25】,既然如此,永生在信徒的生命里就是一件永远安全可靠的事了。约10:28下是源自赛43:13而说,表示信徒的永生地位是极为牢靠的。
3. 约17:6~8
在这段大祭司的祷告里,耶稣称信徒是神从万人中挑选出来赐给祂的(约17:6上),他们是13:1所说那些"属自己的人";他们"本是神的"(约17:6下),指神的拣选与吸引(参约6:44),今神将他们转至耶稣的门下。他们也信耶稣是神差派而来的弥赛亚(约18:8),故他们是确实得永生的人(参约5:24;17:3)。全段经文明显指出一件事实:信徒是得永生者,他们本身是神的,神不会弄错,也不会随便拣选,更不会随便将他们赐给祂的儿子,这表示他们的永生是安稳不会失落的。
4. 约17:12
耶稣说祂在世的时候,为了神赐给祂的名,保守了信徒。"保守"(eteroun)意"遵守丶看守丶囚禁",带有"不会放走丶不会松弛"的含义。"保守"是一个过去未来完成式动词(imperfect aorist),表示从过去到现在,没有停止地进行保守的工作。耶稣如此行,乃是为了神的名(代表神的荣耀)的缘故,所以祂将信徒"保守在神的名下"(中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文的意思)。耶稣的"保守",一来是不停的,二来是不失败的,这样信徒的永生怎可能失落?
此外,耶稣又说祂曾"护卫"(ephuloxa,意"看守",如徒12:4;22:20;23:35;28:16,有"使不能逃脱"丶"保全丶保守"的含义;提前6:20;提後1:12丶14作"使不丢失")了信徒,使信徒无人失落。除了灭亡之子(指犹大)"没有一个灭亡的",这句又是极度强劲的字汇。耶稣以犹大的灭亡对照属於祂的人永不灭亡,而且此处是耶稣向神的祷告,祂似乎向神作了一个"报告";若门徒的永生可以失落,祂的报告也失效了。
E. 信心之道
四福音皆强调信心的重要,但是没有一本福音书在强调"信"的方面胜过约翰福音的;在约翰福音中,这字共出现98次,仅短短21章的篇幅内,这是极高的比例。约翰为何那麽看重信心的地位?因为他知道,只有信才能将人的地位改变过来,正如约5:24所言:"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丶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
据L. Morris的考究,"信"字在约翰福音常出现在前置词(eis)之後,意"进入",有"投入"之意(中译无法译出),表示一个委身的决定,投靠的决志(如约1:12;2:11丶23;3:15~16丶18丶36;4:39等不赘)。这个委身的对象是神(如约12:44;14:1)丶耶稣自己(如约1:12;2:11;3:16;6:29;9:36;14:1)丶耶稣的工作(如约2:23;5:36;10:38),或是耶稣的话(如约4:50;5:47)。不过约翰也强调,没有看见对象仍然能信的,那是更大的信丶更有福的信(约20:29)。所以,主对多马的话:"不要疑惑,总要信"(约20:27),也是作者间接向读者发出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