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甚麼是「盼望的福」?

<->

經文:多2:13
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

保羅鼓勵信徒等候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這確是一個甚有價值的等候。

但甚麼是「盼望的福」?此句中譯將形容詞與名詞對調了;查「盼望」是名詞,「福」是形容詞,該譯作「有福的盼望」。並且,「盼望」與「顯現」為二個名詞,前面有一個冠詞(ten),故連接這二個名詞的「並」字(kai)不是作連接詞用,乃是用下面名詞解釋的上面名詞。這樣「並」字便可譯作「就是」,表示「有福的盼望」就是「主耶穌榮耀的再來」,兩者是同一件事。

而且,「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此句的「神」和「救主」這兩名詞亦只有一個冠詞(tou),如上句的「盼望」與「顯現」的句子結構般;「和」字可改譯為「就是」。表示神和救主耶穌是同一屬性的神,同時亦指出,在保羅的思想中,神和耶穌基督是同一個體的神,不分彼此(另參彼後1:1),主耶穌的神性亦可見一斑!

<-->

2. 何謂「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

<->

經文:多3:5
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

保羅很清晰地說明,人的得救全非因自己有甚麼好行為,而是完全出自神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

不少學者將「重生的洗」解作洗禮,視洗禮叫人得救(多是天主教的立場)。但是此處的「洗」字(loutrou,指洗濯盤的「盤子」)只是個象徵字彙,與「洗禮」(baptize)或「水」(hudatos)全沾不上關係【註1】。因為若「洗」是與潔淨罪污有關,那便與「洗禮」或「水」無關了。而且,「重生的洗」與「聖靈的更新」這兩個名詞句子統歸一個前置詞dia(中譯「藉著」),表示這兩個名詞句子意義相同,是二而一、一而二的意義,而連接兩名詞句子的「和」字(kai)便是一種「下釋上」的用途(參多2:13的例子),可譯作「就是」。全句意說,「人的得救,是因神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就是聖靈的更新」而成的。

「重生」(palingenesias,由「再」與「生」二字組成;太19:28及徒1:6同字譯「復興」)與「洗」字同是名詞,指信徒生命的新生與生命的潔淨全是聖靈的工作,聖靈於此的工作稱為聖靈的「更新」(anakainoseos,由「再」與「新」二字組成),表示聖靈使人獲得新生命,使人成為新造的人(林後5:17)。

<-->

3. 保羅勸告提多要遠避何人?

<->

經文:多3:9~11
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和家譜的空談,以及紛爭,並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因為這都是虛妄無益的。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因為知道這等人已經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還是去作。

保羅勸告提多要「遠避」(多3:9)甚至「離絕」(多3:10)在革里底教會作出甚多背逆真道之事的人,這些人是到處招搖撞騙的假師傅,他們腳蹤所踏處由以弗所(提摩太前書),延伸至革里底(提多書),引起分門結黨的事。在保羅筆下這些人的特徵有:

(1)他們是為律法而起爭論的人(多3:9)──保羅稱這些語言之爭為「無知」(moras,意「愚笨」)的辯論,因他們爭辯的中心皆與無知的家譜有關(moras一字形容「辯論」及「家譜」兩字,中譯的「空談」是補字)。此外他們又為律法而起爭競;他們無疑是猶太人(參多1:14),試圖將律法與諾斯底主義調和在一起,製造出一些古怪荒誕的理論來,是為「荒渺無憑的話語」(提前1:4)。但這是行不通的,保羅稱之為虛妄與無益(多3:9下)。

(2)他們是分門結黨的人(多3:10)──「分門結黨」(hairetikon,字根「選擇」,徒5:17同字譯「教門」)是指選擇與真道不同的路而行,這些人在教會中結成黨派,分裂肢體間的和睦關係。

(3)他們是背道與犯罪的人(多3:11)──「背道」(exestraptai,意「由內翻外」,喻「扭曲」)是指反真道之意,犯罪反對神之意,此等人保羅更進一步稱他們是「自定己罪的」(autokatakritos,中譯本譯為「自己明知不是,還是去作」),若經警誡後仍不悔悟,便遭棄絕(不是「交給撒但」而趕離教會,可能他們是外來的人,非教會本身人士),是以有此「處分」(參多1:16)。

<-->

書目註明

<->

【註1】D. Guthrie, "Pastoral Epistles," TNTC, IVP, 1983, p.205卻不以為然,但參H. Alford, Alford's Greek Testament, Guardian, 1976, p.424及H. A. Kent, Pastoral Epistles, Moody, 1971, p.241另有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