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不可随私意解说?

<->

经文:彼后1:20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

彼得谓圣经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然而究竟什么是不可随私意解说?

查“没有可随私意解说”原文逐字之译文如下:“ou(不可)ginetai(产生)idias(私自)epileiseos(解释)”,意说“不是自己产生出来的解释(启示)”,这是论预言的来源问题,不是如俗解“以经解经”(如C. C. Ryrie)的释经原则问题,或凭着自己的私意乱解神的话(如陈终道)。彼得意思乃是,预言不是人能想出来的,而有其独特的来源,正如彼后1:21所说“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故此本节是论启示来源的问题,非讨论如何解释圣经。

<-->

2. 什么是“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

经文:彼后1:21
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接着上文的思路,彼得续释预言的来源不是出于人“意”的(thelmati,意“旨意”),乃是由圣灵感动人说出神的话来。“感动”(pheromenoi,意“背负”)在徒27:15、17同字译作“刮去”及“飘去”,表示圣灵的工作如同巨风一般,将船抓住(如被人抓住),然后风吹向哪里,船就飘向那里;风要去之处,也是船到达之处。此字在徒2:2译“吹过”,表示圣灵使人不自禁地说出别国的话来。彼得当日被圣灵感动,不由自主地说出别国的语言,这事件在他脑海中盘旋甚久。如今他要表达圣灵感动圣经作者写出神的话语来时,便以此、为举例、借喻,指出预言的来源非出自人意,完全是圣灵“背负”的工作,像妈妈将孩子背负起来,到妈妈要达到的地方去。

<-->

3. 为何天使也不控告假师傅?

<->

经文:彼后2:11
就是天使,虽然力量权能更大,还不用毁谤的话在主面前告他们。

在彼后2:1~3、10~22里,彼得将假师傅的特征描绘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其中他说“连力量权能大的天使也不敢用毁谤的话在主面前控告他们”,此言叫人摸不着头绪,因为天使是灵界的造物,与属肉体的假师傅并不共同生活在世上,何以有此言及何解?

原来此处的天使是指好天使,他们心地善良谦和,不会将别人的错误(此处指假师傅)故意夸大诋毁对方。这里表示,世人的活动有天使监视或保守(如徒12:15说天使暗中保护使徒;民20:21~35有天使拦阻和警告假先知巴兰)。圣经中记载的天使是有工作的(参诗34:7;来1:14),既需工作,便需向神作报告(参亚1:11)。故此天使暗中看顾属神的人和留意恶人的诡诈,便不足为奇了。有些学者将此处的假师傅当作堕落天使,意指善天使也不敢毁谤恶天使,如犹8~9。但此段所描写的假师傅则什么都敢为【注1】,此见解似不是彼得的重点。

天使对假师傅的行事,在神面前并没有作夸大的报告,他们只忠诚地将假师傅的行为向神说明;相对那些假师傅对忠心的神仆(真师傅),却用诡计和捏造的言语毁谤他们,像没有灵性的畜类(彼后2:12),这等人是“自取速速灭亡的”(彼后2:1)。

<-->

4. 这些人到底有没有得救?

<->

经文:彼后2:20
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

本节的“他们”是谁,有二个不同的见解:

(1)他们是全段的中心人物──假师傅【注2】

(2)他们是彼得后书2:18的“刚脱离妄行”的初信者【注3】

若以他们末后的情况“比先前更不好”(彼后2:20)及作者宁愿他们“倒不如不晓得为妙”(彼后2:21)这样的心境,可见这些人是曾听过福音却不肯相信与接纳的人,故以形容假师傅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假师傅对真理必有一般的认识,只是后来他们走了偏差的路,或者是他们从起初就是假信的(如犹大)。若以第二见解为准,那会变成一次得救非永远得救,就与其他经文大大相违了。

<-->

5. 本段是否支持“无千禧年论”?

<->

经文:彼后3:10~13
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据上文(提后3:4~9),主降临的应许是肯定的,至今还未应验,因现今是宽容时期(彼后3:9),况且神对时间的算法不像世人,没有长短之分,只有肯定之实(彼后3:8),而且主降临是随时随刻的(彼后3:10)。到祂再来之时,若天地都大大改变,而成为新天新地(彼后3:11~13),这样照此未来的进程,似是没有千禧年国的出现,是否属真?

事实上,彼得在这里不是论末世事件发生的次序,他只概括地指出,主再来是一个肯定的事实,主再来后旧天地会全然改变,有形质的万物皆被火销化,新天新地取而代之(彼后3:13),所以彼得盼望读者不必怀念“现今的天地”(彼后3:7),只当殷勤事主,敬虔度日,将来安然见主便好了(彼后3:14)。

彼得于此并非讨论有千禧年或无千禧年,乃论有主再来及无主再来的事。至于有无千禧年的讨论,主耶稣亦没有详加解释,信徒需留意经文的上文下理及末世预言全面性的启示,这样才不会挂一漏万。

<-->

6. “主的日子”及“神的日子”是否相同?

<->

经文:彼后3:10~13
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不少人将“主的日子”(彼后3:10)及“神的日子”(彼后3:12)当作二个不同的事件或时期;前者(主的日子)等于“主再来”,“神的日子”等于“永远国度”(如陈终道、C. C. Ryrie)。这样解释忽略了“主”与“神”是互用字(如C. Bigg)【注4】,正如“天国”与“神国”也是互用词,硬将之分开,会产生武断的结论。再且有古卷将“神的日子”写作“主的日子”。以此来看,彼后3:10、12的二名词便无不同了。

彼得引用“主的日子”一词是指向主再来的日子,祂的复临像贼一般,叫人不知祂何时来到。圣经已有多处述及主的再临像贼一般(如太24:43;帖前5:2;启3:3,16:15),彼得却用“神的日子”一词,是指向神在永恒里永远是王的意义,这是主再来后必然接着发生的,所以彼得照用主再来的日子(神的日子),引进新天新地的出现,正如先知以赛亚也将新天新地的景况与禧年国的景况置于一起,像一个分不开的整体,因为先知认为禧年国是新天地境界的一部份也(参赛65:17-18)。

<-->

7. 现今天地如何被烈火销化?

<->

经文:彼后3:7、10~12
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

彼得谓现在的天地将被火“焚烧”(彼后3:7,原文没有“焚烧”字),一切有形质的都被烈火“销化”、“烧尽”(彼后3:10)、“镕化”(彼后3:12)。但若有形质的都被烧为灰烬,是否新天地为一个抽象的境界?

查“形质”(stoicheia)一字原文意“行列”、“排列”,此字在加4:3、9;西2:8、20皆译“小学”;来5:12作“初步”;同字动词多译作循规而行(如徒21:24;罗4:12)。在本处(彼后2:10、12)意为“基本元素”,即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或基本个体(如日月星宿、河岳百兽、生物植物),这些在主的日子来到后都会被烈火(喻炼净,如彼前1:7、4:12,非肉眼所见的火)“销化”(luthesontai,意“毁灭”、“废除”)、“烧尽”(katakaesetai,意“全毁”,有古卷用eurethesetai,意“赤露敞开”,取代katakaesetai,如NIV)及“镕化”(tlketai,意“烧毁”),这三字皆形容神将炼净现在的天地。至于祂如何行之,彼得没有更进一步透露,不过,彼得显然深受旧约数段末世经文所影响(如赛34:4;弥1:14;玛4:1),那里皆预告神将会用火来审判大地,用火炼净旧天旧地。

<-->

书目注明

<->

【注1】如K. O. Gangel, "ⅡPeter," BKC, Victor, 1983, p.872; J. B. Mayor, The Epistle of Jude,ⅡPeter , Baker, 19071979, p.129.
【注2】如E. A. Blum "Z&t", EB C, p.282.
【注3】D. A. Dunham, "An Exegetical Study ofⅡpeter 2:8~22", Bibliotheca Sacra, 140, Jan-Mar1983, p.51; J. Laney, Answers to Tough Questions, Kregel, 1997, p.321.
【注4】C. Bigg "Ⅱpeter" ICC, T & T. Clark, 19011915, p.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