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腓立比信徒的争战,与保罗从前的及现在的如何一样?
<->经文:腓1:30(全段1:28~30)
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在我身上从前所看见、现在所听见的一样。
保罗为腓立比教会的建立,曾付出甚大的代价与劳苦,这是不容置疑的。使徒行传没有记载他所付出所有的辛劳,但保罗所受的,腓立比信徒亦有一份,因他们经历不少反对福音、敌对福音的攻击(腓1:28)。但保罗鼓励他们为主受苦,是得救与蒙恩的证据(腓1:28~29),并说他们的争战与保罗从前与现今的皆一样(腓1:30)。究竟保罗意思为何?
查“争战”(agona,意“痛苦”)一字是指为主受苦的“苦”,这“苦”指心情方面多于肉身(同字在路22:44译“伤痛”,形容主在客西马尼园时的心境),是保罗看到当地人反对福音而在自己心中所产生的悲苦,这种悲苦心情在爱主的腓立比信徒中亦涌现,他们认同保罗这种为主受苦的心志与经历,而今保罗在罗马御营囚牢中的争战仍没有停止,此情况腓立比信徒亦已听见了。
<-->2. 什么是“虚己”?
<->经文:腓2:7(全段2:6~11)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腓2:6~11是传统神学肯定耶稣基督神人二性的主要支持经文,其中2:6~8述及耶稣基督“本有”(huparchon,由huper,意“代替”、“在前”、“在先”及archon,意“起初”二字组成,意“先前”,此字指出耶稣基督的神性及其先存性)神的形像,却反倒虚己,取了奴仆之形像、人的样式,完成神给予祂的使命。其中“虚己”一词究有何指,学者意见纷纭,主要解说有七:
(1)耶稣将其神性倒空(故此祂在世时只是人,支持者多为一些异端派人士、例耶证会)。
(2)耶稣将其神性变成人性(支持者如M. R. Mackintosh认为耶稣在世时只是凡人,与世人一般皆有罪性,但果真如此,祂怎可代替世人之罪而死)。
(3)耶稣在世时仍是神,只是祂主动不用其神性行事(voluntary non-use),使能完成神救赎世人伟工(支持者如J. F. Walvoord)。
(4)耶稣所放弃的是祂原有“与神平等的地位”、“属神的存在形态”或“神荣耀的标志”,与神的属性无关(支持者如K. S. Wuest、J. B. Lighforot)。
(5)耶稣没有倒空什么,这只是一句隐喻性描述词,说耶稣在世时为世人“完全倾倒”、“绝对摆上”、“奉献一切付足代价”(支持者如G. F. Hawthone、冯荫神)。
(6)耶稣倒空在世上的雄心大志、自我创举(意“放弃一切”),祂一生惟遵行神旨至上,以仆人身分服侍祂的世代(支持者如R. H. Lightner)。
(7)耶稣倒空本身属天的荣耀(非神性),即不再以荣耀的身分现世于人间,反倒取了奴仆的形像,服侍世人(支持者如J. Carl Laney、D. L. Hocking)。
最后一说是众说中最为可取的。
<-->3. 得救是否也本乎自己的努力?
<->经文:腓2:12(全段2:12~13)
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
保罗常宣称“因信称义”、“本恩因信”得救的道理,何以在此他竟一反常态,力劝腓立比信徒“作成得救的工夫”,岂不与他素常的救恩神学背道而驰?
原来“救赎”这话题是有三部曲的:称义、成圣、得荣。“称义”是“因信之故,便得与神和好”(罗5:1),是指地位上的转移,身分的改变,本来与神为敌,今不再是仇敌的关系,这是救恩的首步。“得荣”是得救生命的终点,是关及救恩的终局,是信徒见主面时才达到(参罗8:30,13:11;约壹3:2)。“成圣”是信徒现今的生命与生活,是一生之久的过程(参帖前4:3)。这三部份便构成一套整全的救恩论,如今在腓2:12,保罗所指的是关乎信徒生活上的成圣这方面,与称义、得荣无关。
过成圣的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靠己力难似登天,可是保罗续说,“因为你们立志行事(指作成得救的工夫)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2:13)。这便指出,成圣的生活原有神参与在其中,全靠神在信徒心里“运作(energize),使有力量”之故,是神在信徒“心中作成祂的工夫”(God at work in you),这样,成圣的生活才可达成神的旨意。
<-->4. 以巴弗提为何不顾性命的工作,来补足腓立比信徒供给保罗不及之处?
<->经文:腓2:30
因他为做基督的工夫,几乎至死,不顾性命,要补足你们供给我的不及之处。
以巴弗提似是腓立比的牧者,当教会知悉保罗在罗马监牢,他们便打发其牧人前往罗马照拂保罗,并携同教会财物馈送,供给保罗需用(腓2:25,4:17~18)。在罗马时,以巴弗提有二次几乎要死的经历: 病危(腓2:26~27),为主作工(腓2:30上)。在后者的经历,保罗说他“不顾性命”地为主作工,至“几乎要死”的地步,原来他如此拚命地工作,是“为要”(hina)补足腓立比信徒供给保罗不及之处(腓2:30下),此言着实令人费解。
不少学者(如D. Hocking)认为,以巴弗提的病危是与他不顾性命为主作工有关,这是可能的事。然而腓立比信徒经已甚慷慨地资助保罗,难道保罗仍说他们在供给事上还有不及处吗?非也!保罗是位成熟的传道人,断不会对他心爱腓立比教会的馈送有抱怨的。相反的,这正显出腓立比教会爱保罗之心,原来他们本欲全教会动员或派一群信徒前来罗马,服侍保罗,但只能打发一人到来,代替全教会的意愿,故此以巴弗提便更努力地照顾保罗,为要补足全教会在地理上或肉身上不能前来照拂保罗的心意。
<-->5. 腓立比信徒如何“妥当”?
<->经文:腓3:1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于我并不为难,于你们却是妥当。
“靠主喜乐”是腓立比书的中心主题,这喜乐来自“主”,包括在主里的自由,不用守律法、行割礼便可得救。保罗认为这核心真理并不为难,于是再写给他们知晓。“为难”(okneron,从字根“收缩”变出,意“麻烦”、“推延”,同字在太25:26及罗12:11均译“懒惰”)这字表示保罗并不嫌啰唆,将喜乐的涵盖内容覆述一遍,对他来说,全不是问题,对腓立比信徒来说却是“妥当”。
“妥当”依现代用语,在此处意义不清,原文asphales,意“不绊跌”、“不失脚”、“不摇摆”,喻“隐固”、“安全可靠”、“坚立起来”(在徒21:34,同字译“实情”),表示保罗的再三絮语(指下文腓3:2~3),是为了使腓立比信徒小心谨慎,信心稳固,不会被绊跌,不致受割礼派人士所影响(和合本译“妥当”似乎不太“妥当”)。
<-->6. 保罗是否怀疑自己不能复活?
<->经文:腓3:11(全段3:7~11)
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
保罗为主之故,抛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hina)得着基督(喻得救,如腓3:9)。“得着”(kerdeso,意“赢取”、“赚取”,在腓3:7,同字译“有益”)基督是保罗对基督第一步的认识。接着他以认识基督复活的大能及效法主的生命(喻成圣生活)为他第二步的追求(腓3:10),直至(katanteso,意“达到”,中译“得以”,同字在徒26:7译“得着”;在弗4:13作“同归”)末世死而复活的时刻(腓3:11)。
腓3:11的首字“或者”,表面看来似暗示保罗对将来之复活有所疑惑,没有把握可达到,使人困惑异常。查“或者”(ei pos)由“若”(ei)及“何时”(pos)二字组成,若单以一字之意义看,确会产生疑虑之感,但二字组合起来却变成一个肯定式的宣言,意“好叫”(in order that)(如NASB),或“如此”(and so)(如NIV),或“这样”(如新译本)。但有些学者却视ei pos 的组合是一种自谦式的表达(如R. H. Lightner、G. F. Hawthorne、启导本),谓保罗自知必可达到,只是他谦逊地说“或者”而矣(他为何要在此事上表示谦逊),但无论如何,保罗绝不怀疑他不会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