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罗是否赞成人上天堂是预定的?
<->经文:弗1:5、9、11(全段1:4~12)
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的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份。……都是照他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我们也在他里面得(得:或译成)了基业;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
保罗指出,神从创世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信徒,成为圣洁、无瑕疵(喻得救)(弗1:4)。保罗虽没有说明神如何拣选,或按照什么条件拣选,但是我们可根据别处经文(如弗2:8,3:12;罗3:24~25;帖后2:18),便可知神是预知人对福音的信心,而先作“事发前”的拣选。保罗续说,神基于爱之故,便按其“美旨”(eudokian,由“优美”与“思想”二字组成,中译“旨意”),藉着耶稣基督预定信徒(“我们”)得儿子的名份(弗1:5)。
“预定”(proorisas,由“预先”与“界限”二字组成,意“预先划定界限”、“预先界定”)指出神的拯救计划,不是临时之计,而是多时的筹划,这是个使人得救的计划,故此预定是指拯救世人的蓝图,不是预定谁可上天堂,谁不能。此外,保罗补充,这计划是照着神“预定”(proetheto,由“预先”与“意愿”二字组合,意“定意”;参罗1:13,同字译“定意”,同字在徒11:23译“立定”,27:13作“得意”)的美意(即弗1:5的“旨意”同字)而设定(弗1:9),这一切全是凭己意行万事的神所“预定”的(弗1:11中的预定,prooristhentes,与弗1:5同字)。
本段所用的二个“预定”,均强调计划,如建筑师绘制的蓝图,全是源自其“意愿”、“美旨”、“旨意”而成,而这“蓝图”(喻救恩)便交由耶稣基督执行之,至于谁得救,谁不得救,便由人自己作决定了。
<-->2. 信心是神的恩赐吗?
<->经文:弗2:8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
传统意见认为“信心”也是神的恩赐(礼物),经文根据来自以弗所书2:8;但以弗所书2:8是否指出“信心”是神的恩赐,这还需要商榷。
保罗谓“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表面看来,信心确是神给人的礼物,可是全节中的“这”字(touts)不一定是指信心,因这字是中性字,而“信心”或“恩典”皆阴性,反可指“得救这回事”(与A. T. Robertson 同感),意说救恩这伟举全是神的恩典,固然也基于人的信。但是所说的“并不是出于自己”不能指信心,应指救恩。因为信心是出于自己的意志,若说是神的礼物,那些不得救的人便大声抱怨说他不能得救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神没有给他信心这份礼物。
<-->3. “一洗”是否指水礼?
<->经文:弗4:5(全段4:4~6)
一主,一信,一洗。
在述及信徒的合一观念时(弗4:3),保罗列出七大支柱,据此信徒可以建立一个合一的团契:
(1)一体──指全体教会,无形的教会,主内的团契。
(2)一灵──指圣灵,信徒全蒙圣灵所感而归到主的名下(参弗2:18)。
(3)一望──指末世救恩完成的阶段时。
(4)一主──众信徒共同的主人。
(5)一信──唯一得救之法。
(6)一洗──水的洗礼或灵洗。
(7)一神──称为父神,祂超(epi)贯(dia)住(en)在信徒之中。
在这七大促进合一的柱石中,六项所指学者们均异口赞同,唯独“一洗”却有争议,有说是指水洗(如C. Vanghan、J. F. MacAthur、J. F. Walroord、H. W. Haehner、启导本),亦有说是指灵洗(如H. A. Kent、C. C. Ryrie、W. W. Wiersbe),这二种意见均有神学观点作支持,究竟何解为佳?
在保罗众多书信中,“水洗”与“灵洗”均有强调(如罗6:3~4;林前12:13),只是此处是论促使合一的神学基础,相信他不会用水洗作为的支柱,因为独有灵洗才能将人归到主的名下,成为主的身体(“一体”)。此外,这字(一洗)原文是baptisma,非baptismos,凡字尾-mos 的字是指“动作”,而字尾-ma 则强调那事本身的意义。再且,历世历代没有洗礼的人也极维护教会合一的理念,也有合一的生活表现,因此“灵洗”似较合原意。
<-->4. 耶稣基督又如何升上降下?
<->经文:弗4:8~10
所以经上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
在上文,保罗指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弗1:22~23),这教会由外邦及犹太信徒组合而成(弗2:14~16),称为“神的家”、“主的圣殿”、“圣灵的居所”(弗2:19、21~22)。这教会是一个合一的身体(弗4:3),建立在三一神(一圣灵、一主、一神)的合一里。然而这个合一(unity)的身体却有甚多不同(diversity)的功能,靠着这些相异却合一的功能职事,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2)。
在论及耶稣基督将作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的恩赐分与教会时(弗4:11),保罗引用诗68:18作为他的依据。这篇诗是一首胜利诗篇,作者大卫为纪念当年神助他取得耶布斯城(耶路撒冷城)而写成,感颂神恩浩瀚(参撒下6:17;代上14:25)。按古例,国君出师告捷得胜回来,骑着白马进入圣城,随后是战俘与掳获品,国王接受百姓列队欢迎并献礼后(多是鲜花),便将各项胜利品分赠民众及群臣。
保罗视耶稣基督的十架与复活是战胜魔鬼及死亡的代号,故此他便引用旧约史例为喻,指出耶稣将救赎伟工完成,今藉着圣灵的职事,将“成全圣徒,建立基督的身体,在真道上同归于一,长大成人,当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参弗4:12~13)的恩赐分予信徒。
论到这位耶稣基督,祂是上升下地的主。“升上”(弗4:9上)是指祂救赎工作完毕后,现今在天上的职事;“降在地下”(弗4:9下)此意却引出四个不同意见:
(1)指主在十架后、复活前所去的阴间之地(参彼前3:18~20,支持者如M. R. DeHaan)。
(2)指主返回天家后藉着圣灵降临时又降在地下(参约14:23~24,支持者如天主教学者)。
(3)指主的降卑,祂离开天上的荣华,今倒空自己,住在世人之中(参腓2:5~11,支持者如T. M. Brauch)。
(4)指主的降生,“地下”与“高天之上”只是一个对衬比喻,主是从天上而来,降生在远离高天的“地下”(参约3:13,如A. T. Robertson)。
四说中的最后一说较为可取,这也是传统之见,而弗4:10“充满万有”一词,是指主得胜的荣耀充盈整个造物界。
<-->5. 什么是被圣灵充满?
<->经文:弗5:18
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在一连串共十个命令式动词中(“要谨慎行事”5:15,“要爱惜光阴”5:16,“不要作糊涂人”5:17上,“要明白主旨意”5:17下,“不要醉酒”5:18上,“要被圣灵充满”5:18下,“当口唱心和”5:19上,“当赞美主”5:19下,“常感谢父神”5:20,“当彼此顺服”5:21),“要被圣灵充满”一词是最使人误解的,为何保罗要将醉酒与追求圣灵充满扯上关系,又如何追求被圣灵充满?
保罗将醉酒与圣灵充满置在一起,因醉酒是“作糊涂人”(弗5:17)的表现,醉酒者是生活没节制的代表,而被圣灵充满者是生活有节制(被圣灵节制)的表显。正如酒精使人“放荡”(asotia,意“失控”、“暴乱”,路15:13同字译“浪费”),使人麻木于周围环境,控制及支配那人的言语行为,此举需要禁止;反之要被圣灵充满。“充满”一词是现在式被动语态动词,表示经常被圣灵充满。
“圣灵充满”与“圣灵洗礼”不同。“圣灵洗礼”是信徒一次的经历,不需再有(参林前12:13),新约从没提及信徒要多次“灵洗”;但“圣灵充满”却是现今不停的充满,这是一生之久的追求。其生活表面涵盖甚广,在下文里列举数项特征:赞美主(弗5:19),事奉主(弗5:20上),感谢神(弗5:20下),敬畏主(弗5:21上),信徒间彼此顺服(弗5:21下,参罗12:10),这种顺服的生命将展现于各项生活关系上(如弗5: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