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 作者的問題
希伯來書之「作者」與「讀者是誰」同是一個謎。對這些問題,學者已有一千多年的研究。歸納起來,認為主要的作者有下面各人:保羅、亞波羅、巴拿巴、路加、羅馬的革利免,以及雙作者說。據此說,本書為兩個作者之作品,但此說有不同的「配搭」:
- (1)亞基拉與百居拉
- (2)巴拿巴與路加
- (3)保羅與路加
此說以保羅為本書主要作者,路加則是他的副手(或路加為主,保羅為輔)。此說:①能解書內之「保羅部份」及「非保羅部份」;②也能除去13章23節的難題,以及13章23節與提摩太后書4章9、21節之比較,看到作者與保羅的同工相熟;③最能配合歷史背景;這背景乃可放入保羅首次從羅馬釋放後,與路加同訪士班雅,那時適逢羅馬皇帝尼祿宣令基督教為非法宗教,羅馬教會信徒大受逼迫,一些猶太信徒便落在回猶太教的危機裡。
- 對像問題:讀者是誰?
- (1)外邦信徒
- (2)猶太信徒
- ① 書之風格語調及主題的發揮。
- ② 書內經文1:1,2:16,3:9,11:13、18。
- ③ 警告勿重回猶太教或舊約。
- ④ 大量引用舊約,說明本書的對象為猶太信徒。此為傳統學者之意見。
- 著書的時機
- (1)遠因
新約教會的成員往往是猶太人與外邦人同聚在一起,但除少數教會外,大部份的教會皆以外邦人為主,而希伯來書可能是少數的例外。在第一世紀中葉,自基督教開始傳至當時的地中海猶太世界後,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不多,而那些接近基督教的猶太人,因為政治與宗教的因素,多在救恩門外徘徊。他們的信仰不穩定,再者他們更受其他壓力的影響,使他們的信心更不易萌芽茁壯,當時這些猶太教須面對七方面的困難:
- ① 歷史的基督與舊約的關係如何解釋、如何協調?
- ② 猶太教獻祭制度與基督教的敬拜形式如何調和?
- ③ 舊約耶利米約(亦稱新約)與基督關係如何?
- ④ 猶太信徒受自己同胞的迫害,使不少信徒離棄基督,意欲返回猶太教;亦使不少欲相信的人裹足不前,呈後退的現象。
- ⑤ 舊約的獻祭制度能否除去人罪?
- ⑥ 外邦信徒如何與猶太信徒相處相交?
- ⑦ 外邦信徒對猶太教的信仰與禮儀又如何處置?
這些困難構成本書著成的歷史前提,在書中獲得完滿的解答。
- (2)近因
作者可能為保羅與路加,據歷史家推測:保羅自羅馬監獄釋放後,先處理一些他與教會有關的事務(參教牧書信內之歷史重建),事情辦理完畢,他便往士班雅去,滿足多年的宿願(羅15:28)。此時約是64年春,他在那裡逗留約二年之久。64年夏(7月19~24日)羅城大火,10月間羅馬皇帝尼祿嫁禍基督徒,並把基督教定為非法宗教。當時基督徒廣受逼迫,特別在羅馬城的教會,處境更是艱難(10:32,12:4)。教會內猶太慕道者及信徒在此情形下便產生一個趨勢,遵守猶太教(合法宗教)的信仰及各類祭祀儀式,躲在猶太教後暫時苟且偷生。作者有鑒於此,便寫這封書信來警戒他們(2:1~4)、勸慰他們(13:22)、堅固他們(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