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提摩太(意:神的尊榮)本是路司得人(徒16:1~3),父是外邦人,母是敬虔的猶太婦女名友尼基(提後1:5),從小受母親及外祖母羅以給予之聖經的訓練(提後3:14~15)。他似是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時在路司得的果子(參徒14:8~20,16:1),也許此時他的母親也同時從猶太教轉向基督教(徒16:1)。
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他再造訪路司得,此時提摩太已稱為「門徒」(徒16:1),並有良好見證(徒16:2)。保羅視他為可造之材,但為了在猶太人中傳道易被人接納,保羅要他行了割禮(徒16:4),也為行按立傳道人之禮(4:14;提後1:6)。此後提摩太成為保羅的忠心門徒、親密同工,與保羅同出生人死,百折不饒,他的名字在保羅書信的三組書信內(宣道、監獄、教牧)皆有出現,他實在是保羅由始至終的屬靈伴侶。
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時,提摩太與他在一起(如腓1:2),當保羅被釋放的可能性在望時,即時遣派提摩太前往腓立比,將此消息帶給他們(腓2:19、23),並約定在以弗所會面。不久保羅被釋,即前往以弗所與眾長老及提摩太重逢。保羅多年前曾向以弗所教會的長老發出嚴重的警告,謂將有異端邪說的攪擾,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徒20:29~30)。不出所料這些假先知、假師傅在以弗所教會出現並異常猖撅,說「悖謬的話」(意「扭曲」),故保羅把提摩太留下照顧教會(1:3),因自己還要造訪馬其頓的其他教會。在馬其頓時(可能是腓立比),保羅以為立即可返歸以弗所,但事與願違,他只得將歸回的日期延後(3:14~15),卻立即在該地寫提摩太前書,旨在鼓舞提摩太,勸他在真道上站立得穩,作個好執事、好牧人,並授權他處理一些教會的問題。若保羅在主後63 年春被釋放,此時便約是同年的秋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