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提摩太(意:神的尊荣)本是路司得人(徒16:1~3),父是外邦人,母是敬虔的犹太妇女名友尼基(提后1:5),从小受母亲及外祖母罗以给予之圣经的训练(提后3:14~15)。他似是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时在路司得的果子(参徒14:8~20,16:1),也许此时他的母亲也同时从犹太教转向基督教(徒16:1)。

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时,他再造访路司得,此时提摩太已称为“门徒”(徒16:1),并有良好见证(徒16:2)。保罗视他为可造之材,但为了在犹太人中传道易被人接纳,保罗要他行了割礼(徒16:4),也为行按立传道人之礼(4:14;提后1:6)。此后提摩太成为保罗的忠心门徒、亲密同工,与保罗同出生人死,百折不饶,他的名字在保罗书信的三组书信内(宣道、监狱、教牧)皆有出现,他实在是保罗由始至终的属灵伴侣。

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提摩太与他在一起(如腓1:2),当保罗被释放的可能性在望时,即时遣派提摩太前往腓立比,将此消息带给他们(腓2:19、23),并约定在以弗所会面。不久保罗被释,即前往以弗所与众长老及提摩太重逢。保罗多年前曾向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发出严重的警告,谓将有异端邪说的搅扰,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徒20:29~30)。不出所料这些假先知、假师傅在以弗所教会出现并异常猖撅,说“悖谬的话”(意“扭曲”),故保罗把提摩太留下照顾教会(1:3),因自己还要造访马其顿的其他教会。在马其顿时(可能是腓立比),保罗以为立即可返归以弗所,但事与愿违,他只得将归回的日期延后(3:14~15),却立即在该地写提摩太前书,旨在鼓舞提摩太,劝他在真道上站立得稳,作个好执事、好牧人,并授权他处理一些教会的问题。若保罗在主后63 年春被释放,此时便约是同年的秋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