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1. 帖撒罗尼迦城市
    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省的一个主要城市,本名“温泉”,因它座落在温泉湾的附近。主前315年,马其顿王腓力的女婿卡山大(cassander)分得此城,把附近乡村的人口集中在此地,加以改建,并以其妻之名(亚历山大帝同父异母的妹妹)为名。主前168年,马其顿为罗马所败,主前146年马其顿并为罗马帝国一省,而帖撒罗尼迦被立为第二区的首都。主前42年,该撒奥古士督因帖城之效忠,而给予它“自由城”的地位和权力,表示它的居民可以自治自管,由地方官管理(参徒17:6~8)。此城不仅是马其顿的行政中枢,也是个交通的要塞,著名的行军大道伊格尼修大道(Eplatian Way)贯通此城,因此帖撒罗尼迦是东西两方的主要通道,商业发达。城内居民大部份乃希腊人,聚居于此的犹太人为数不少,故有会堂之出现。他们努力使人入教,该城有颇多“敬畏神”(进犹太教)之人。宗教方面,帖撒罗尼迦居民以崇拜外邦鬼神为主。
  2. 帖撒罗尼迦教会
    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时到达了特罗亚,在那里接受“马其顿的呼声”,转到欧洲之首站腓立比,在那里建立腓立比教会。后因不能多留,便来到相距一百哩外之帖撒罗尼迦城(徒17:1)。一连三个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宣讲耶稣是弥赛亚,归主的人不少,有耶孙、亚里达古、好些敬虔的希腊人,尊贵妇女等这都是贴撒罗尼迦教会的基本成员,其中亚里达古后来竟成为保罗的助手之一(徒27:2;西4:10~11)。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逗留多久,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一些学者认为,使徒行传17章2节的“一连三个安息日”即是指保罗逗留在帖城的时间。但据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9节、腓立比书4 章16节的暗示,保罗停留在帖撒罗尼迦的时间,一定比使徒行传17章2节的三个星期更长。故此“一连三个安息日”一词,可能只是保罗初在会堂中的传道时期,其后遥向外族人传道,前后时间约数月至半年等。

  3. 帖撒罗尼迦前书
    据使徒行传17章记载,保罗似乎用耶孙之家为向外族人传福音的基地,成绩斐然,导致不信派犹太人的嫉妒和敌意,他们群起攻击保罗,并将耶孙和其他信徒拉到官府去,后来保罗也因此被迫离开帖撒罗尼迦,直趋四十哩外的庇哩亚去。反对者锲而不舍地追到庇哩亚,保罗又逃到雅典,欲把西拉、提摩太留在庇哩亚。不久,西拉、提摩太来到雅典找着保罗,保罗打发提摩太回去帖撒罗尼迦(3:1~2),西拉往马其顿(林后1:19),而自己欲前往哥林多去。后来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到哥林多找保罗(徒18:5;3:1~6;林后1:19),转告了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消息,保罗大得安慰和鼓舞,但同时又知悉教会对他有些误解,及对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教会时一些教导不太明了(尤有关主再来的事),于是保罗便立刻书写帖撒罗尼迦前书(3:6)。那时保罗、西拉、提摩太三人同在一起,为保罗在哥林多传道的初期,时约主后50~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