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1. 以弗所城市
    以弗所位于亚西亚省的西海岸,与东部的安提阿、东南的亚历山大港,形成地中海三大贸易中枢,城市四通八达,商业兴盛,人民富庶。

    按政治言,因以弗所是亚西亚省的省会,亦是罗马版图中最大的都会。按宗教言,以弗所受希腊与罗马双重的影响颇深,偶像林立,其中的希腊女神亚底米(罗马名“戴安娜”)的庙宇富丽堂皇,用大理石建造,美奂绝伦,四围的圆石柱有一百二十七根,为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故以弗所城称为“守庙之城”。亚底米之崇拜与巫术的运用混成一体,故史称以弗所城是一座占术、巫术、邪术、咒语等骗术盛行之城。后来君士坦丁接纳基督教为国教时,命令拆掉此庙,今成古迹,供人凭吊。

  2. 以弗所教会
    保罗于第二次旅行布道结束的回程路上,他将同工亚居拉夫妇留在以弗所工作,不久亚波罗亦加入(徒18:19~26)。在他第三次旅行布道时,便将雏形的教会组织起来,并在此地牧养三年之久。以弗所教会成为他的工作基地,以此为中心向外宣道,以致主的道在亚西亚一带得以传开(徒19:10),包括在以弗所周围一带,坐落利锐河谷(Lycus)的歌罗西、希拉波立、老底嘉等地,均有教会纷纷建立起来。

    保罗后因亚底米庙事件之故,结束在以弗所的牧养工作,赴特罗亚、马其顿、又赴哥林多(徒20:1~3),并在回耶路撒冷途中经米利都,打发人请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前来给与最后恳切的教训(徒20:17~38)。后来事情发展出人意料,保罗终被囚于罗马监狱,在那里书就“以弗所书”,在下笔时,保罗脑海中必定浮起甚多信徒长老的影子,因在他心中,以弗所教会留给他不可磨灭的回忆。

    在日后历史中,以弗所教会在新约也出现多次。保罗在罗马被囚释放后,再回去探望他们一次,也把提摩太留在那里牧养信徒(提前1:3),使徒约翰也牧养过此教会。乃至主后九十多年,以弗所教会的属灵情况,逐渐离弃了起初的爱心,毁誉参半(启2:1~7),至主后四三一年,以弗所城市及教会为土耳其所毁成为废墟,灯台遂由该处挪去。

  3. 以弗所书
    在罗马狱中,保罗首先获知歌罗西教会受异端搅扰甚大,他遂著书意欲解决歌罗西教会在真理上的混乱。而在以弗所教会方面,虽然没有特别的需要或问题需保罗答辩,但保罗以基督为教会之元首、基督为教会之丰满,来解答歌罗西教会的问题。推基古既要往亚西亚去,保罗便趁此机会把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之奥秘释明,好叫以弗所一带教会(以弗所书最早古抄本是没有“致以弗所教会”字眼,致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封致众教会的公函,如歌罗西书般,参西4:16)得以明了,旨在向他们解释清楚他们在基督里的地位、教会的性质,同时也劝勉他们过一个与福音相称的得胜生活。

    本书提及个人属灵的丰富,地位的改变,新生活在教会、个人、家庭、事奉等方面的彰显,写成时约主后61年。

    本书是保罗信中最欠缺“个人味道”的书简,此时,保罗刚完成歌罗西书,该书的主题仍盘绕在他的脑海中,故此这两书中确有甚多相通的字汇。据研究在义在歌罗西书内出现,此外,在歌罗西书内保罗的基督论、救赎论等在以弗所书内重复强调,而教会论则有更详尽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