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保罗生平简介

保罗(这是他的罗马名,意“微小”,从诞生便有,非俗误称为他得救后之名),他本用希伯来名扫罗(意“向神呼求”之意),是出生于基利家大数的罗马公民。该城是个学术中心,他接受了希腊式的教育,并在青年时代被保送到耶路撒冷去,身为便雅悯支派的犹太人,他在迦玛列门下受严格的宗教教育(徒22:3;罗11:1;腓3:5)。他敏锐的心思及宗教热诚,使他远胜在犹太教中的同侪(加1:14)。身为一个年轻的法利赛人,保罗也参与用石头打死司提反的事件(徒7:58,8:1)。他火热地逼迫犹太的基督徒,并到大马色去追捕他们,却在路上遇见复活的基督,而改变了他的一生(徒9:1~7),并在大马色为主作见证。后赴阿拉伯三年再又回大马色(徒9:23~24;加1:17),但因犹太人要谋害他,他必须逃离,赴耶路撒冷,蒙彼得及巴拿巴接待,十五天后再赴该撒利亚及返回大数(徒9:26~30;加1:18~21)。此后约有十年时间,他待在基利家和叙利亚(主要在大数及在安提阿教会服事)(徒11:25~26)。

巴拿巴和保罗带了安提阿教会的奉献,要帮助耶路撒冷受饥荒的弟兄们(徒11:27~30)。在返回安提阿后,巴拿巴和保罗被指派开始第一次宣教之旅(徒13~14章),马可中途离开,巴拿巴和保罗在居比路、旁非利亚和加拉太一带宣教。此次旅程之后,他们前往耶路撒冷去解决外邦人和犹太律法的争议(徒15章),大会后回到安提阿。保罗带西拉去第二次宣教旅行(徒15:36~18:22),地点主要在马其顿和希腊。保罗的第三次宣教之旅,仍从安提阿出发,主要在亚西亚、马其顿及希腊,并以以弗所为总部(徒18:23~21:16),后带着赈灾的款项回耶路撒冷,但不久即被控亵渎圣殿而引起暴动。罗马人将他带到该撒利亚,被总督腓力斯监禁,囚禁了两年(徒24:27)。保罗曾在腓力斯及其接任者非斯都并亚基帕王面前为自己申诉,然后才遣送罗马上诉(徒24~28:16)。他在罗马又被监禁了两年,使徒行传到此就结束。但从保罗写给提摩太和提多的信,以及初期教父们所指,他后来被释放,有机会前往西班牙、革哩底、亚西亚、马其顿及希腊等地继续为主工作,时在主后62至66年。在主后68年尼禄王当政时,他第二次被囚于罗马,并为主殉道。保罗是教会史最传奇的人物,因他拥有三种文化背景:他有浓厚渊博的犹太文化,精通圣言,热心事奉神;又有活泼开明的希腊文化,通晓希腊文哲;信主后,又得精湛属灵的基督教教义。这些丰富的背景使他成为基督教中一个有力的护道者,使他为有史以来所罕见。也因着他具有三方面的特点:罗马公民、希腊文化和犹太拉比训练等,所以能把福音传遍当时的世界。

保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基督,他清楚神的呼召,全然地委身,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并凡事倚赖仰望基督过得胜的生活。

保罗生平年代简表
年代
(月/日/年)
事 迹经文
(使徒行传)
1(?)出生于基利家的大数22:3
10~30在耶路撒冷迦玛列门下受教,成为优秀拉比、严谨的法利赛人22:3
4/3/33(?)十字架
5/24/33(?)五旬节2章
35夏归主9:1~7
35夏~37初夏在大马色与阿拉伯约三年9:8~25(加1:16~17)
37仲夏首访耶路撒冷9:26~29(加1:18~20)
37秋赴基利家之大数9:30(加1:21)
43春到安提阿11:25~26
47秋送捐项到耶路撒冷11:30(加2:1~10)
47秋~48春在安提阿12:25,13:1~3
4/48~9/49第一次旅行布道13~14章
49秋耶路撒冷大会15章
4/50~9/52第二次旅行布道15:36~18:22
53春~5/27/57第三次旅行布道18:23~21:16
5/28/57在耶路撒冷21:13~23
6/3/57被捉拿在公会前辩诉21:26~23:35
6/9/57在腓力斯前辩诉24:1~26
6/57~8/59在该撒利亚监中24:27
8/59在腓斯都前辩诉25:7~12
8/59在亚基帕前辩诉26章
8/59~2/60赴罗马(“第四次旅行布道”),抵米利大岛27章
2/60到罗马28:1~16
2/60~3/62在罗马“狱”中28:17~31
62~66被释后“第五次旅行市道”(教牧书信)
68春为主殉道(教会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