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约翰(意:神的恩典)与十二使徒之一的雅各同是西庇太的儿子,家居加利利之伯赛大,早年曾跟随施洗约翰为门徒(1:34~40),后转跟从主耶稣到底,为主最喜爱之门徒(13:23,19:26,20:2,21:7、20)。他为人性情激烈(可3:17),但又柔顺(约13:23),主复活后,他在耶路撒冷与彼得同作美好之见证(徒3:1~10,8:14)。

在使徒时代,约翰与彼得为主打美好的仗。主后44 年,希律安提帕一世害死约翰的哥哥雅各,耶路撒冷教会大受逼迫,所有使徒也慢慢迁到各地实施“教会的大使命”。约翰最后一次在使徒行传出现,乃是在耶路撒冷举行的首次教会大会(徒15:2)。

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焚毁后,门徒星散各地,多人搬到以弗所居住。至约翰迁居以弗所后,他负责牧养该区众教会,该地长老必定请他把主耶稣的事迹存录下来(参2:22,7:39,21:19等处,指出作者缅怀过去的话)。

那里的教学深受希腊哲学诺斯底主义的影响,他们反对耶稣是基督道成肉身(约壹4:2),反对耶稣是弥赛亚,并否认基督的神性。所以约翰特意书写一本“基督论的课本”,不但给当时的教会,也为着后世的信徒,指出耶稣基督不是虚渺的人物,而是旧约所预言之弥赛亚、神的儿子,藉着神迹奇事证实他的神性,指出耶稣与神是分不开的整体,他又是神的儿子,他降生人间为了叫人认识神是独一的真神,并因认识耶稣是基督及信靠他而获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