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秘密
從前西方的哲學家,普遍廣泛地觀察人生各樣際遇後,作了一個結論:人有兩個秘密,即「無助」與「孤寂」。
一、無助
人確是非常無助,出生後若被棄養,或甚至暫時疏忽,便會死亡,不像許多動物馬上可以獨立生活。委實,人生數十寒暑,都在無奈中渡過,好似一葉孤舟,在大洋中漂流,隨時有狂風巨浪滅頂的危險。在面對無法解決的處境時,內心便浮起了一句無奈的「怎麼辦?」——愛上一個人,非他莫屬,卻遭堅決拒絕,怎麼辦?一生血汗積蓄付諸流水,怎麼辦?遇上交通意外,怎麼辦?患上絕症,怎麼辦?親愛的人一命嗚呼,怎麼辦?患上老人癡呆症,認不得自己的子女,怎麼辦?死期臨近,卻不知死後何去何從,怎麼辦?還有許多景況,都叫人無法應付,難以忍受,只好自嘆命薄。一些不認識真神的人甚至說:做人是個不幸。
不過,一個人如果認識真神,便不致如此消極。為甚麼?因為信耶穌有永生——能朽壞的全必過去;不朽的才能存到永遠。
聖經把今生與永生作了一個比較:「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哥林多前書十五42至44)
今生的困難,只似崎嶇路上的石塊、小洞,只要目的地美好,就不足計較。
單看眼前,我們會覺得困難勢不可當,若看永恆,眼光放大了,我們便明白保羅的話:「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馬書八18)他知道,即使經過水火,終局卻是優美可羨的。所以他「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三8)他能放得下目前的,是因為他等候更寶貴的。
二、孤寂
人的確孤寂。全世界上找不到一個可以推心置腹的人,與家人貌合神離,各人戴上一個假面具,與人談不來,無法彼此溝通了解認同,被誤解被批評,自認為嘔心瀝血的傑作被人嫌棄,沒有真誠的愛,只有利用……。人的孤寂,起於人際關係的隔閡與疏遠。為了自保,有人在自己周圍築起高大堅固的圍牆,以免箇中軟弱被人識破。有時彼此利害衝突,互相防範,保持距離,各成孤島。
可是人需要愛,需要交流,需要被接納與彼此合作。怎麼辦呢?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就是愛。」(約翰壹書四8)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顯明了上帝的愛:「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五8)「祂(基督)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啟示錄一5)
耶穌基督為救贖世人,在世受盡孤單的苦。祂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八20)祂被自己的一個門徒出賣;當祂被逮捕時,祂的門徒紛紛逃走,發誓效忠的彼得否認祂;群眾同聲呼喊釘死祂,寧可選擇釋放大盜巴拉巴;祂被釘,掛在十字架上,經過的人還嘲弄祂;天父因祂擔當世人的罪孽掩面不看祂,祂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這一切,耶穌都為我們忍受了。
上帝愛我們,接納我們,只要我們接納耶穌,便不孤單。有了上帝的愛,我們對人的愛,便不致如饑似渴地追求;反之,我們能愛別人,可以施愛。
為甚麼哲人說,無助與孤獨是人的秘密呢?這不是人共有的事實麼?原來許多人都要面子,想隱瞞別人,裝作自己可以應付。
委實人的秘密何止這兩個,還有無知、貪心、邪惡等等。瞞過人瞞不了上帝——何況還瞞不過人!放下面子,虛心來到上帝面前坦白認罪,我們就不必背負自己許多秘密的重擔。
(此文刊登於《中信》月刊第 42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