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留下了足跡

神,真神,或稱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主」(Creator);因祂的無所不能,可稱為「全能者」(The Almighty);因祂的無所不在,可稱為「宇宙心靈」(The Universal Mind);因祂的無所不知,可稱為「偉大理智」(The Great Intelligence);因祂是最初的根源,可稱為「第一因」(First Cause)等,或其他尊敬的名稱。

自然科學是人探究宇宙萬物的求知工作,我們對宇宙萬物越明瞭,則對宇宙萬物創造者的存在、大智、大能、大愛,也越易領悟。時至今日科學知識已累積勢不可當的證據,迫令我們相信上帝的真實存在,無法逃避。請思考下列的科學事實:

一、熱力學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宇宙大自然皆由物質與能量組成,並且二者可以彼此交換,但物質與能的總量終究無法增加(產生)或減少(消滅),所以也叫做「能與物守恆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and Energy)。

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

E = MC2(E即能量,M為物質,C 為光速)

這公式告訴我們物質與能的交換,它們的總量在宇宙中是固定不變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能量(包括物質)既是固定的,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換言之,產生能的原因不在能的本身中;若是,則它可隨己意改動,可增可減,可伸可縮的主動性。那麼這在能之外的原因是甚麼?是誰?自然的作用無能為力,則必須仰賴超乎自然之外的工作,即「超自然者」(The Supernatural)的工作。

二、熱力學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這定律告訴我們,一切自然作用的方向都是朝向從秩序至混亂,從組織至鬆懈的,即熵(Entropy)的增加中進行的。至終宇宙會到達熱死(heat death)的終點。這定律有兩點意義,即:1.宇宙萬物在自然律下運作,是朝向退化方向進行,不是朝向進化方向進行,這與進化論的言論針鋒相對,正面衝突。這第二定律可稱為退化律,是屢試不爽的科學事實,進化論則是無法求證的臆測。(註)2.宇宙萬物是有起始的一天,即所謂「沒有昨天的一天」,不是在無限時間之前已經存在;否則,在漸漸走下坡的情況下,現在當已走到終點了。因為現在還未到達終點,必是在有限時間之前方才存在。

三、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的事實

自晚近分子生物學崛起,科學家可以獲得生物在化學分子層次的知識,知道細胞中基本上是蛋白質分子組成的機器作用。蛋白質分子好似機器的零件,不但內中的氨基酸固定,種類與數目無法更改,並且需有與其他分子配搭的適當外形。蛋白質機器有由數十種的分子互相組合,缺一不可,必需同時存在,一齊出現,方能運作,不能先後進化。這事實擊破了進化論的漸進作用(gradualism),導致進化論的沒落。事實上進化論一個半世紀以來,從無提供科學的硬性證據,只是臆測與不合理的外推而已,被別有用心的無神論者利用,作為抵抗真理「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的武器。

雖然現在面對分子生物學的事實,知道以進化論解釋生物歷史,此路不通,但世俗的教育機構仍堅持以無神唯物論立場,保留進化論,不願放棄!進化論是十九世紀初的陳腐言論,那時不但沒有電子顯微鏡,不知細胞內容的精密構造與運作,也無分子生物學知識。相信進化論的人以為進化可藉機遇(Chance)與自然律(Law)成全,這是可笑的。因為一個細胞若靠機遇進化為人,它的可能性在概率上等於零,換言之是不可能的。更何況說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由無生命的化合物進化而產生。

自然律是自然運作的路徑,是維持性(maintenance)不是創新性(innovation)。世界上為數眾多的動植物,彼此各異,無奇不有,必需有創新性方能成全。又各國公路都有交通規則(律),遵照交通規則馳車不能因此產生交通車辆嘛!委實,進化論根本不能以科學方法觀察與實驗,所以開明的生物學家稱它為「生物哲學」(Biophilosophy),劃歸無法斬釘截鐵求證的哲學範圍。

四、大爆炸論(Big Bang theory)的成立

關於宇宙的真相,從前許多科學家相信它是自有永有,無始無終的存在,叫做恆態論(Steady State theory),所以他們可避免談論宇宙來源及「創造」的問題。1906年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三篇論文,包括一篇有關相對論。其中的方程式指示宇宙在膨脹中,由此推測宇宙有一起始點。

起初他因先入為主的宇宙恆態觀念,認為自己錯解,便將一虛設的因數加入方程式中作為「矯正」。但後來(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巴氏(Edwin Hubble)觀察到遙遠銀河系彼此分散,宇宙在擴張中,才令愛氏不得不同意宇宙實有起始的時間,後悔自己的失當。(這裡給我們知道,傑出科學家也受自己先入為主的大前提影響,不能完全客觀。)在宇宙起始的剎那時間,物質、能、時間與空間都受在「時」、「空」之外的偉大理智所創造,這便是大爆炸論的先驅,但遇到科學界的強烈反對。

若大爆炸確是宇宙起始時的情況,則必會有殘留的宇宙射線。1965年在貝爾實驗室(Bell Laboratories)的兩位科學家潘氏(Arno Penzias)及韋氏(Robert Wilson)在無意中發現這宇宙射線,因此大爆炸論得到證明而成立,現在幾乎為所有科學家接納。這兩位科學家也接受了諾貝爾獎金。爆炸的速度是極嚴格的,必需毫釐不差,否則這能維持生命的宇宙便不可能存在。科學家說這是歷史中最精確計劃的事件。當記者問:「這大爆炸論是否證明一位創造主?」韋氏答:「必然地,有引起爆炸的一種原因。若你有宗教信仰,委實我不知有另一宇宙來源理論可與聖經創世記所言相媲美。」(“Certainly there was something that set it all off. Certainly,if you are religious,I can not think of a better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to match with Genesis.”)

五、人是創造目標原則(Anthropic Principle )

這原則說:自然律、物理常數及宇宙的基本構造都不是全然隨便決定的;它們乃根據「人」的存在所需要的條件而創造的。

因為我們的宇宙是曾經過仔細調整,令生物特別是人得以生存的宇宙。若基本物理的常數與現有的不同,則我們便不可能活在今天,換言之,這宇宙中便沒有人類的存在。這些物理常數有數十個,若有些微變動,宇宙便全然不同了。例如,這世界的生物都由含碳素的有機化合物組成(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機化合物的存在需依仗於一些彼此各不相干的常數,若任何一個常數有少許變動,基於碳素的生物便不可能生存。這些常數對於人的生存恰到好處,是無法以偶然巧合來解釋的。唯一可以解釋的是「理智設計」,即創造主偉大的理智工作,將人的需要來決定宇宙的設計。英國一位劍橋大學傑出理論物理學家朴氏(John Polkinghorn)因物質世界來源與構造的啟示,又知道物質世界以物質本身解釋是不可能的,辭棄了聲譽很高的學術職位,成為傳教士,專心事奉上帝。他說他的思維以科學數據為基礎,即所謂由下而上(bottom-up)的思維方法。1994年他出版了《一物理學家的信仰》(The Faith of a Physicist)成為優良的科學家證道文獻。目前世界上某些別有用心的政黨,利用科學反對聖經,實是對科學的無知。

六、資訊的來源問題

資訊(Information)包括信息(Message)、教導(Instruction)、要求(Demand)等等。資訊可由文字、記號、密碼、聲音等傳遞,但文字、記號、密碼、聲音等都是傳遞的工具,不是資訊的本身。資訊本身是精神的,不佔空間沒有重量,不是物質而是心靈的表達,並可由心靈解讀。

DNA分子之小節
DNA分子之小節

生物的細胞中都有一付 DNA化學分子,指揮細胞的一切工作,何時成長,何時死亡,某些細胞成長為某些組織及顏色,例如毛髮皮膚等。人的DNA分子是約六呎長的雙鏈條,由四種核甘酸組成,指為A、T、C、G,正如四個密碼,構成極精密的文字,所含資訊之多好似一個千餘本書的圖書室,有整個身體設計發育的藍圖。(世界通用的摩士電信密碼也只有四個符號,即點、長畫符號、短空間及長空間,可以傳遞一切信息。)

人的DNA分子中有30億的鹼基對(base pairs),有数萬個基因,成為遺傳密碼,控制著細胞的一切運作。若有變動對細胞多數是致命的(見圖)。任其自然,基因只能損壞失落,不能增加改良,因此,所謂漸漸改良的「進化作用」是不可能的。負責完成人類基因圖的著名科學家Francis S. Collins 說它是上帝的語言(language of God)。 所以科學歷史家柏氏(Frederick Burnham)說:「上帝創造宇宙之說,一百年來沒有較現今更受人敬重的時候。」

無神論半個世纪以来的领導,著名哲學教授傅氏(Antony Flew),因科學證據放棄無神論,成為世界新聞。2004年底81歲的傅氏說,生命的來源與自然的複雜性,不得不用超理智(Super-intelligence)來解釋。

以上不過簡略引述數個科學定律與原則,對照基督教基本真理。除自然科學外,當然更有基督生平及死而復活、聖經預言應驗、特異現象、瀕死經驗等等「有神」的證據。可是,一個人若沉緬在名、利、權、慾中,沒有向上向善的心,再多客觀信上帝的證據也都無濟於事;反之,置身在這井然有序、花草悅目、鳥雀鳴歌、多采多姿的美妙世界,大多清醒聰穎的人對上帝都易覺悟。筆者近來收到來自中國大陸友人的信,她說:「又一年的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上帝賦予了美好的大自然,給人類無比厚愛,我們在享受著和煦的陽光,柔和的春風,發綠的草地……,一切都那麼和諧!」便是一例。另一留美友人說,他的岳父來美探親時,伴他去北加州風景區遊覽。他們置身在自然美景中,岳父頓生靈感,讚嘆造物之妙,虔敬地承認創造主的真實。基督教的真理是客觀與主觀互相印證,相輔不悖的。

(註)地球雖不是封閉系統,由太陽供給光能。但單有能源無法成事,需有利用能源的機制系統存在,方可達到目的。例如讓建築材料在日光下嚗晒百千年也不會成為房屋。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生物的消化系統,或人造的光電池,便是利用能源的機制系統. 但都是局部,不是全 面基本的,至終都向熱力學第二定律屈服,如聖經所說:「天地都要像衣服漸漸舊了。」(希伯來書一11)

(此文刊登於《中信》月刊第 53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