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決定自己所持的信仰(神學)立場

基督徒雖然常說自己是讓聖經自己說話,其實讀經時很難摒除自己的偏見和先入為主的觀念,因為每個人在接觸聖經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帶有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和假設,也就是「前設」。其實帶有前設讀經並無不妥,沒有人可以不帶前設來讀經。只是在讀經時,不該以前設作為無上的權威來限定聖經的信息,而是以聖經的信息來衡量前設的準確性。這「前設」就是所謂的「神學預設」或「神學偏見」。研究聖經時,要承認我們有預設。例如:一個自小在基要派教會長大的信徒,他會否定一切的靈恩現象。一個在加爾文派教會的人,會主張一次得救永遠得救。而一個在亞米紐派(如衛理公會/循道會)相信基督徒的教恩是會失去的。一個在前千禧年派教會成長的信徒,他的前設就是會以千禧年的態度去看先知書和啟示錄。

所以沒有人讀經是中立,沒有預設的。十八世紀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說:「我們對每一節聖經的瞭解,需以我們對整本聖經的瞭解為基礎。」這是一種先在的預設(presupposition)。研究聖經的我們,應該誠實一點,承認我們有「預設」,有「立場」,然後好好找出自己的「預設」或「立場」究竟是什麼?當我們跟與自己不同神學預設(立場)之人討論問題時,或在讀經時發現與自己有的前設觀念出現不協調矛盾之時,需要客觀的根據聖經來檢驗自己的信仰體系(神學立場),來建立正確的神學思想體系。

解經者在解釋聖經時,需檢查自己的「預設」。要將聖經原意「讀出來」(Exegesis,「Read out」,而不是「讀進去」(Eisegesis「Read into」)。薛弗(Francis Shaffer)曾說:「讀經必須謹慎,以免曲解經文來迎合自己先有的觀念(Preunderstandings)。」在解釋聖經時,加於聖經之上的前設觀念,都必須合乎聖經,不然不予接受。

每個學派都認為自己的見解最正確,不同的立場之人對解經必然會有不同的解釋,若要評判任何學派,最基要及穩妥、而且準確的途徑,乃是檢查自己對神話語的基本態度。一個正統、合乎聖經教導的前設(立場),是研究聖經必須的,更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以信仰體系為根據來解釋聖經,及規範解經的結論。

我們必須把聖經中重要的神學歸類,成為一套信仰的基礎。系統神學對講員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們不會解錯聖經;以及可以認清你的神學(信仰)立場。不同的立場的立場對解經必然會有不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