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聖經的錯誤理解
A. 知識叫人自高
注重靈意的人喜歡用哥林多前書8:1 的一句話:「……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藉此作不要追求知識的理由。但我們必須注意哥林多前書8:1的上下文,原來保羅在8:1所提的「知識」是指哥林多前書8:4的吃偶像之物:「論到吃祭偶像之物,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麼,也知道神祇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基於這個原因,基督徒吃祭偶像之物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保羅接著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知識,有些信徒剛剛得救,是從祭偶像的背景出來的,他們的信心並不強,看見其它信徒吃祭偶像的食物就被絆倒了。所以保羅勸勉信徒,雖然有知識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麼,因為我們相信只有一位真神,但為了軟弱的信徒,我們要憑著愛心來行事為人,不要因為自己的驕傲而成為他們的絆腳石。所以,保羅在哥林多前書8:1所說的,不是叫人不要去尋求聖經中的知識。
B. 字句叫人死
有的信徒喜歡引用哥林多後書3:6「…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以為這句話是指讀經時不需要花時間去尋找經文字句的意義,只要找出精意就可以了。但是仔細看上下文,3章1-18節是一個段落,段落主題是作新約的執事:「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後3:6)保羅是講到兩種對比,就是新約執事和舊約執事的對比。「字句」代表舊約的律法或律法主義,即羅馬書7:6所說的「儀文的舊樣」。「精意」的原文是靈,指聖靈。換句話說,舊約的事奉是以律法的字句寫在石版上;而新約的事奉乃是以永生神的靈寫在人的心版上(林前3:3)。所以,這段經文是表明保羅乃憑著聖靈承擔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舊約的律法(字句)。因為舊約的職事是以律法的「字句」為主,而新約的職事卻是以聖靈為主。
所以舊約的律法是審判違反者,叫人知罪並判他死刑;惟有聖靈(精意)的教導能叫人活。當我們瞭解這個對比的意義,就不會誤解經文的意思了。
C. 沒有學問
使徒行傳4:13 記載彼得和約翰受審,公會裡的人「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這裡的「沒有學問」不是說彼得和約翰沒有知識。在拉比文化中,他們稱一個人沒有學問,是指他們沒有像他們一樣受過正統神學訓練,並不是說他們沒有屬靈的知識。彼得和約翰當然有屬靈的知識,因為他們跟隨主耶穌,作主門徒已經兩年多,每天學習主的教導。
D. 不需他人教導
有的信徒喜歡引用約翰壹書2:27「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因此有些人就認為,既然我們已經有聖靈住在裡面,凡事都有聖靈來教導我們,就不再需要他人來教導有關聖經的話語,我們自己就可以解釋聖經了。基於這種推論,也認為不需要上神學課程。我們必須要正確明白約翰寫這句話的意思:在約翰壹書2:24里,約翰說:「論到你們,務要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裡……」當約翰寫約翰壹書時,他所牧養的以弗所教會出現了一些異端,其中最有名的異端叫諾斯底主義。他們是敵基督,反對神。那些諾斯底主義的人混入教會,成為教會中的假師傅,蒙蔽真理,叫信徒對真理模糊不清,無所適從。所以在約翰壹書2:18-19提到那些敵基督已經出現了。他們在信徒中間,他們不是屬基督的。諾斯底主義說他們有神聖的恩膏,自稱有屬靈的真正經驗,這種經驗是一種神秘及神聖的知識,所以他們呼籲基督徒要聽從他們的教導。但是約翰勸戒信徒們千萬不要去跟從這些假師傅,更不用懼怕他們,因為「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並且知道這一切的事」(約壹2:20)。「那聖者」是指主耶穌基督,「恩膏」是指聖靈。主已經給了我們恩膏,就是聖靈的指引和教導。當我們順服聖靈,就會知道我們所作的是聖靈的啟示和引導。所以這段經文完全沒有反對信徒要用理智去瞭解經文。如果說因為有聖靈,就不需要別人來教導我們聖經的話語,那麼保羅就不用在以弗所書4:11,哥林多前書12:28和羅馬書12:7告訴我們,聖靈的恩賜有作使徒、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教師的工作是用聖靈的帶領和幫助來解釋、教導聖經。恩賜是聖靈工作的媒介,要教導人如何讀經。我們需要知識來閱讀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