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较经文”的功用:
A. 可以使经文的意义显得更清晰、丰富,使不被注意的地方突显出来,使平凡的变为特别。
B. 互作补充,彼此帮补,使整个事件或讲论的意义更明朗,有时可藉此解答一些潜在的问题。
“以经解经”可用含义清楚的经文来解释含义不明的经文,并以对照之经文来支持、解释你的论点,藉此增加可靠性并加强教义,也可显出经文间之和谐性,和教导之一致性。切勿以含糊的经文为根据,来建立教义。我们必须根据全本圣经的教训,来规范我们的解经,避免得出偏差错误的教义。如遇到含义不明的经文,我们可以用别处含义清晰经文来解释。例如:林前15:29为死人受洗;彼前3:19耶稣去阴间“传道”等经文。
读经时,凡信徒皆可自读自解;但若误解圣经的原意,或解释不得其法,将会引出严重的后果。摩门教创造人Joseph Smith以亚伯拉罕为例,赞成多妻主义,他又根据林前15:29 主张为死人代受洗礼。
例(1)为死人受洗为何意?
经文:林前15:29
解释:“为死人受洗”的“为”带有“因为”之意,活着的人因想要与死去的信徒相见,便激发他们信主,进而接受洗礼,这样在复活时必能相遇。
例(2)人死后还有机会信主吗?
经文:彼前3:19~20
解释:查“传道”(kerusso)原意是“宣告”,所以主耶稣死后曾下阴间,只是宣告祂的救赎大工已经完成。
例(3)人死后是否仍有福音传给他们?
经文:彼前4:6
解释:他们是彼得时代的信徒,尤其是为主受苦而殉道的人,这些人在肉体上受了“人的审判”(指受逼迫),舍去生命,但是灵魂方面(中译“灵性”)是得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