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经文受文化限制至哪种程度?

是否有些经文受文化限制,仅适用于当时,不适用于我们的文化?我们可分析经文对当时文化下的读者有何意义,依此决定经文对我们有何意义。例如:

A. 拿细耳人留长头发,作为献自己给神的象征(士13:5;撒上1:11)。但是在新约中,男人留长发是羞辱(林前11:14)。新约推翻了旧约摩西律法中拿细耳人的习俗。

B. 旧约时代,乱伦是要用石头打死的(利20:11);但在新约,只是逐出教会而已(林前5:1~5)。

C. 新约五次提到彼此要亲嘴问安(罗16;16;林前16;20;林后13:12;帖前5;26;彼前5:14)。亲嘴是当时社会的问安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社会。但是命令背后的原则却必须遵守,需向人表示友善和爱心。

D. 一个有罪的女人将一瓶极贵的香膏浇在耶稣头上,表达她对耶稣的爱(太26:7~8)。但原则却不变,我们可以奉献自己最珍贵的以表达我们对祂的爱。

E. 林前11:2~6这是一段与文化背景有关,又备受争议的经文。这经文所谓的“蒙头”是指妇人用她的头发来蒙头?还是指戴头巾蒙头?根据第4至7 节,显然是指戴巾蒙头。此处的头巾很可能是一种披肩,盖着头部,一直伸延至背后。不是单用来盖面的面纱。在哥林多城,偶像庙宇中的女祭司(庙妓)是不戴披肩的。此外,犹太妇女在结婚后才戴披肩,因为结婚之前她们不须服在丈夫的权柄之下。顺服的原则显然是永远有效,适用于所有文化的,原因是女人乃为男人造的(林前11:9),也为天使的缘故(11:10)。

F. 另一个例子是洗脚,圣经有19处的记载。查考这些经文时,我们必须判断这风俗是在什么情况下施行的?在旧约和新约时代有何意义?然后考虑上述原则中,哪一项适用于洗脚这风俗。我们可思考下列问题:洗脚是否仍如圣经时代一般适用于今日?为什么?圣经有没有命令我们以洗脚为教会仪式之一?原因为何?耶稣在约翰福音13:15的命令是对谁说的?现代的信徒应否遵守这命令?为什么?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十三章向门徒提出的理由是什么?特别注意第1,7,12 及16节。

G. 保罗在提摩太前书2:1至2节,劝我们要为君王祷告。这表示信徒可以为政府的领导祷告。

考虑圣经文化背景对解经的影响时,除了必须具备属灵的洞察力,还必须细心的研读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