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文化背景分析(Historical – Cultural Analysis)
圣经是神的话,是作者在当时对特定的读者所传递的信息。圣经写成于遥远的古代,史地环境与今极为不同,如果要了解圣经,就要使用文化法(Cultural Method)又名历史法(Historical Method),依照圣经的历史情况来解释当时的地理、风俗、人情、宗教(故有人称之为“文史法”)。此法原则乃是:“注意文化与历史”。
A. 考虑近东当时一般历史文化背景。注意当时的国际局势、内政外交、社会状况等。
例如:
-
以赛亚书第七章记载童女怀孕生子的预言。为什么有此预言呢?看列王纪下第十六章,南国亚哈斯王受到亚兰王利汛和北国以色列王比加的攻打。这预言是对南国亚哈斯王的安慰。
-
在约拿书,反映出先知乔纳对尼尼微城的认知。为何乔纳不愿去尼尼微呢?从世界历史得知,尼尼微人对待敌人十分残忍。乔纳不愿向他们传悔改的信息,免得他们以同样的手法对待以色列人。
-
在出埃及记,神为何要降十灾给埃及?答案是那十灾代表神驳斥埃及人所信奉的诸神,显出他们的不足,藉此证明它们是假神。
-
要明白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这三本小先知书,我们必须要了解
以斯拉记和尼赫迈亚记的历史背景。当时是建圣殿、建圣城的时期,亦是圣民道德的重建期。
B. 旧约
-
要认识王国前/时/后的历史。
-
要认识邻邦的史事作为背景的研究: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
-
要认识南国/北国的历史。
-
要认识当时的属灵风气(拜偶像?道德败坏?)
C. 新约
-
要认识新约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罗马政权/希腊文化/犹太人之信仰
-
要认识新约的历史地理:明白使徒行传之报导和保罗的宣教旅程(三次)。
作历史文化背景的探访,用意是叫解经的人“设身处地”,站在原作者、原读者的立场去思想、领会。例如:
-
创世记31:19~35,拉结偷“神像”(当时继承家族财产权的方式)。
-
创世记25:31,雅各布夺“长子”的名分(因当时有继承权及属灵之福份)。
-
列王纪上2:19~25,亚多尼雅欲娶书念女子亚比煞为妻(娶前王之妻,表示作王)。
-
列王纪上第十八章,先知伊莱贾在迦密山上向巴力的假先知挑战,要证明耶和华是真神,或巴力是真神。伊莱贾讽刺说巴力去“旅行”了(当时迦南宗教背景说巴力是喜欢旅行的)。
-
路加福音9:23,主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一个人背起十字架乃是往刑场走,所以背起十字架就是跟随耶稣基督至死无悔。(而不是一般人所解释的:忍受艰辛可憎之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