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恩賜的組別

一籃水果裡有蘋果、香蕉、橘子,但你不能統稱那是一籃蘋果、一盒香蕉或一籃橘子。恩賜也是如此。恩賜各有不同,各有功用,各有其獨特性,因此可按著它們的功能,區分為「時限性恩賜」(Temporal gifts)和「永久性恩賜」(Permanent Gifts)。有些恩賜是特為某些目的賜予的,目的達到,功用便可暫結;但有些恩賜是沒有時限性的,可維持至主再來之時。

A. 時限性恩賜/神蹟性恩賜

「時限性恩賜」乃為證實神話語的真確,以及傳神話語的權能。時限性恩賜限於使徒時代,特為建立初生的教會而設定;當神的正典話語完成,賜給教會後,正典話語便取代這些時限性恩賜,為神作見證【註1】

時限性恩賜是神蹟性的,如神蹟奇事、醫病異能這些超自然的特別恩賜。在第三世紀末、第四世紀初,這些恩賜便逐漸停止,而不是一夕之間停止【註2】;但「停止」並不表示失去功能,而是說它們「大功告成」、「榮休退隱」了。當然,神若許可,為了某些特定目的,它們還是可以「東山再起」,「重現江湖」,這是神的主權;但這屬「異常」,非「平常」的事。異常的事在平凡生活下出現才稱異常,是少見罕有的;平常的事則是日常生活中,屢屢出現的事,是常見、平凡,而非超凡、超自然的。

神蹟性恩賜(Mirarulous Gifts)是為了讓福音在地上建立起來,是屬佈道性作用,非培靈性;是帶人進入教會,非培植教會。在初期教會時代,這些時限性恩賜異常豐沛,後來便逐漸停止,因為神蹟性恩賜只能激發信心,不能栽培信心。神蹟性恩賜是屬「佈道神學」範疇,非「系統神學」範圍,因為惟有神的話語才能增加對神的認識。

神的作為是有時限性的,這不是說祂本領不濟,而是方法不同,例如祂曾用話語開創天地萬物人類,又向亞當夏娃說話、向亞伯拉罕說話、向摩西說話、向撒母耳說話;但不久之後祂就不再用這種方法與人溝通了。在初期教會時代,祂用另外一種方法來植堂、建立福音、堅固教會,就是將祂的話語從口傳變成文字,成為萬世代信徒遵守的規條,是為正典新約。

林前12:7記載,「顯聖靈在各人身上」,「顯」(phanerosis)一字正表明這些恩賜旨在彰顯聖靈的技能,叫人得「益」(sumpheron)。

B. 永久性恩賜/事奉性恩賜

永久性恩賜不受時間囿限,這些恩賜全是為了事奉教會、建立教會,因此也稱為「事奉性恩賜」(Ministerial Gifts)。有專業人士將事奉性恩賜與「推動性恩賜」(亦稱「主導性恩賜」Motivational Gifts)分開,但嚴格說來,推動性恩賜其實也是另一種事奉形式,不必勉強區分。

永久性恩賜,表示這些恩賜出現在整個教會時代,由使徒時代直至教會被提。永久性恩賜可發生於使徒時代之外,而時限性恩賜則只限於使徒教會時代。時限性(神蹟性)恩賜是為教會第一時代(使徒時代)而設,而永久性(事奉性)恩賜卻是為教會任何時代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