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 如何运用恩赐

在此所谈恩赐的运用只限不受时空限制的恩赐,因为神迹性恩赐已告一段落,在历史上已经结束。所以恩赐的运用只限于今日圣灵仍施赠与信徒的恩赐,再且,如何运用是按圣经的提示去运用。

恩赐是神的礼物,也是一种本领(见上文),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加强那恩赐发挥的后果。下文是按照圣经所提及的恩赐准则加以阐释,强调运用恩赐的圣经准则,与上篇“阐释篇”的重点不同。原则可以延伸出“无限量”服事教会的方法,可是恩赐的名词亦应以圣经名单为上限。

A. 讲道的恩赐(罗12:6;彼前4:11)

在罗12:6~8的七项恩赐中,“说预言”排首位,其余六项皆属非时限性的恩赐,故此“说预言”即指讲道方面。“讲道”与“说预言”原文是相同的字,此字有两种用途,即预告及宣告。预告式的恩赐在使徒时代已终结,宣告式的恩赐则在万世代继续进行。

保罗说先知讲道能造就教会(林前14:4),是一个强项的恩赐,因此他劝勉哥林多信徒要多追求讲道恩赐(林前14:1)。在罗12:6,保罗也说讲道的恩赐要按着信心的“程度”(analogian,意“举例”、“说明”,英文analogy“说明”、“举例”即由此而出);“信心”(pistis)字前有一冠词,是指基督信仰。因此,全句意说讲道者要按着所领受的基要信仰,说明其真义要理(如加1:23;罗10:8;腓1:27)【注4】,意说你既从正规严谨的“神学院式”领受神的真理,就按此宣告阐明神的话语,决不能以小学生的认识来喂养教会。正如彼得所说,“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彼前4:11),不是讲风花雪月的事,而是以神的话语建立教会。

钥言:讲道的恩赐主力在“道”方面,不是人间哲理、心理文化或历史,而是将神的话和盘托出,让圣灵祝福祂自己的话。

B. 传福音的恩赐(弗4:11)

传福音者必先要有传福音的热忱,这是心志;也要对福音的信息纯熟,否则只有空谈。彼得在彼前3:15说:“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确是传福音者的精要座右铭。

彼得提醒我们,运用传福音的恩赐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对神的心志—尊主基督为圣,生命尊主为大。
  2. 常作准备—平常多进修努力,磨练自己,预备随时上战场。
  3. 传道人的态度—温柔和敬畏的心,温柔是对人,敬畏是对神,表示这是圣工,不要掉以轻心。将福音传给人是荣耀神之举,切勿轻率闲懒。
  4. 回答各人—“回答”(原文apologian,意“辩护”,本是法律名词,用在属灵事工上,意“护教”,英文apology由此而出)表示要在辩护真理方面多下功夫,勿使异教徒得逞。

钥言:传福音的恩赐强调福音的内涵与宣传的技巧。神没有将传福音的职分交给天使,却选了常失败的信徒,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带人信主是一份极荣耀的使命,神希望交由能分享神生命的信徒去执行。难怪圣经上说,一人信主,连天使也拍手欢呼(路15:7)。

C. 牧师的恩赐(弗4:11)

牧师与牧人相通,其主要工作在带领、供应、看顾、保护等方面。在新约里,牧师之职与“长老”监督(参徒20:28;提前3:1;彼前5:1~2),针对这项恩赐职分,保罗的意见有七:

  1. 为自己与教会谨慎,尤其是应付凶暴豺狼及异端邪说的搅扰—这是指信仰方面的牧养(徒20:28~29、31)。
  2. 昼夜不断,流泪劝戒—这是指辅导,即劝化恩赐的运用。
  3. 把他们交托给神—这是指代祷方面的事奉(徒20:32)。
  4. 树立好榜样—这是指生命领导方面(徒20:35)。
  5. 扶助软弱人—这是指帮助人恩赐的实施(徒20:35)。
  6. 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是指施舍恩赐方面的表现(徒20:35)。
  7. 个人生命无可指责—提前3:1~5列举各样事例,如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教导恩赐的生活等。

彼得也有他的意见,共三项:

  1. 照管羊群,甘心而作,不是勉强而为(彼前5:2)。“照管”(原文episkopountes,意“在上看”)表示如大人看小孩般。
  2. 甘心乐意而为之,不是看在钱的份上(彼前5:2),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3. 不是辖制,而是作榜样(彼前5:3)。“辖制”(katakurieuontes,意“像主管般地控制一切”)指用权威压制下来,务使对方屈服。彼得反对此牧养法,反推荐“榜样式”的牧养,正如古语有云:“非以武服众,而是以德服人”。

保罗在提前4:13劝勉牧者提摩太,“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要以”(proseche,直译“抓紧”,喻小心、留意)表示需要以“小心照顾,谨慎儆醒”(参来2:1同字译“郑重”)的态度来进行。

钥言:牧养恩赐需要极大的温柔及忍耐的爱心,牧者的心肠是决定牧养蒙福的关键。

D. 教师的恩赐(弗4:11;林前12:28;罗12:7)

教师与牧师的工作相同(参“认识篇”),亦与先知的任务无异(徒13:1)。教导工作是牧养的一部份(参提前3:2“善于教导”一言),教导是将神的话讲清楚,向教会信徒释明,务使他们明白神的心意,因为惟有神的道才能建立人(徒20:31)。

教导神的话语需要花时间进修,装备自己。若说彼得有教导恩赐,相信他平常必多钻研“保罗书信”,因为他替保罗作证,说他的“书信中有些难明白的”(彼后3:16),随即用他的资料增强自己的劝勉【注5】

保罗是一个殷勤运用教导恩赐的人,徒18:11记他在哥林多花了半年的时间,将神的话教导那里的信徒;又在以弗所教导那里的人,达二年之久(徒19:9~10)。他的书信亦多强调教导的重要(西1:28;提前2:7;3:2;提后1:11),可见在事奉性恩赐上,教导恩赐应排名首位(先前的恩赐,多属时限性恩赐,如使徒和先知,参林前12:28)。

总之,当如何运用教导的恩赐,我们根据西1:28、提后2:15和罗12:27三处经文,综合以下三点:

  1. “用诸般的智慧”(西1:28)—用不同的心思意念去思考神的话,然后将之教导别人。
  2. “当竭力”(提后2:15)—下文是指作主的工人,但是与分解神的道有关,显然是作有关教导的事奉。要成为好教师,他本身就该是个好学生;若不竭力,学生永远达不到“好”的阶段。
  3. “专一”(罗12:7)—原文没有,是延伸出来的意义。原文是“在教导中教导”,表示专一教导。也可作“深入的教导”,亦即不可滥竽充数,乱教一通,或没有充分预备就仓促上场。有主日学老师在主日前往教会途中,一边坐车一边预备主日学课程,这都不是“专一”该有的态度。

钥言:教导的恩赐是将神的真理不厌其烦地灌输给人,让人心里明白神在地上的计划与在他生命中的旨意,进而使他成为令人蒙恩的器皿。

E. 执事的恩赐(罗12:7;林前12:28;彼前4:11)

执事是服务性质的事奉,在罗12:7称“执事”(diakonian,意“服事”),在林前12:28称“帮助人的”(antilypseis,“代替背负”),在彼前4:11作“服事”(diakonei),多是指一般需要体力的事奉。因此彼得说,要按神恩赐的力量去服事(彼前4:11)。

罗12:7说作执事的要“专一”(原文是“在执事中执事”,表示执着于执事这件事,尽心、尽性、尽意、尽力为主)可意译为“尽心的执事”,是指心无旁鹜地专注而为,靠主所赐的力量,将神托付的事工办妥。

钥言:执事的恩赐在乐意助人方面,与助人恩赐相若,只是执事是前线的服事,且兼负教导或其他职务,而助人恩赐则专心助人。

F. 劝化的恩赐(罗12:8)

“劝化”(parakalon,意“在旁呼唤”或“呼唤到旁”)包括鼓励、安慰、指正,是补充讲道、教导、传道等的不足。具有劝化恩赐的人能将别人的眼泪抹干,将人的怒气化作祥和,能接纳别人所不能接纳的(如巴拿巴接纳保罗,称为“劝慰”(劝化)子”(参徒4:36,9:27)。拥有劝化恩赐的人必满有充沛的爱心与同情怜悯,否则无法作得来,作得好。

西3:16说,“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或作当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以各样的智慧〕,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在此,“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即表示不管有没有教导或劝化恩赐的人都该作,只是有这方面恩赐的人更要走在别人之前(另参来10:25的“彼此劝勉”及来3:13“天天彼此相劝”)。

钥言:劝化的恩赐是在辅导方面,较个人化,就像教会的属灵护士,缠裹破损的关系,安慰失落的人,督责顽梗的心,指正迷路的人。

G. 施舍的恩赐(罗12:8)

“施舍”一词的中译不够妥当,原文(metadidoni,意“共分”、“给出”)是指“分出去,赐与别人”,主要是论金钱的“舍出去”;若心不慷慨,金钱势难出手,故此施舍恩赐的背后是一个慷慨舍己为人,不计回报的心。所以保罗说,“施舍的就当诚实”(罗12:8),“诚实”(haploteti,意“单纯”、“忠实”、“没保留”)一字在林后9:13作“多多地”(即慷慨地)捐钱给他们和众人(指马其顿教会的慷慨)。这种慷慨施赠的心是神所悦纳的。

钥言:在主的教训中,施舍是祂数个重要课题之一(如马太福音)。但以恩赐来说,自圣灵下降后,信徒才有施舍的恩赐,不是富人才有。腓立比教会与马其顿教会不算富有,但他们显然大有施舍恩赐(腓1:16与林后8章)。徒9:36的多加是一个圣经活例,经文说她“广行善事,多施赒济”;另外,穷寡妇的二个小钱也是另一则佳例。

H. 治理的恩赐(罗12:8)

“治理”是有关教会性的治理,不是论商业的治里,因为保罗提到的是神在教会设立的职分(林前12:28)。教会人品复杂,背景差异甚大,教育与灵命的程度不同,人生旨趣迥异,因此治理者若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后天的努力、上天赐下特别的才能,甚难胜任此职。一般说来,治理者是站在某种领导地位上,因此“治理”一词的原文(proistamenos,意“站在前头”=榜样)有领导的含义。林前12:28的“治理”原文(kuberneseis,意“领导”)多用在导航、掌舵方面。

凡领导的总有在下被领导的人,有时这些治理的领袖会委托他人代为完成工作,这本是美事,表示他能委派分担神的工作,但有时却会令治理者疏懒,故此保罗力勉治理者“当殷勤”(spoude,意“快速”;参下文12:11“殷勤不可懒惰”)。“殷勤”是一种领导能力,教会若多有这类恩赐的人,圣工必能快速进行。

钥言:治理恩赐按文字是“打点一切”看头看尾,按圣经言是有榜样性地处理教会的庶务。

I. 怜悯的恩赐(罗12:8)

怜悯的恩赐与施舍的恩赐类似,却有主要对象之分。施舍的对象主要是贫苦和缺乏的人;怜悯的对象则是在疾病苦难中的人(如约伯需要怜悯恩赐人的照拂,但不需要施舍恩赐的人)。

保罗说怜悯人的要“甘心”(hilarotite,意“快乐的心”,英文hilarious“狂喜”即由此出),此字在林后9:7译“乐意”,中文“甘心乐意”是成语,和合本此处译出上文“甘心”,原文却着重“乐意”。保罗想要指出,凡怜悯人的要开开心心地去做,勿以悲苦面对哀痛的人。固然圣经说要“与哀哭人同哭”(罗12:15),是同情心的流露,此处却提醒施怜悯者要有真诚的喜乐去行,切勿有被迫而作的反应(故和合本将此字译作“甘心”亦不无道理)。

世上有很多需要怜悯的人,如长者、残疾、伤残、智育不全、长期失业、孤儿寡妇等,故此怜悯恩赐可延伸至爱邻舍的层面。好心的撒玛利亚人正是一则最佳的例子。

有一个神学院,要作一项怜悯人恩赐的调查,便派出40名神学生装扮路人,待其他神学生经过,就佯装心脏病突发跌倒地上,路过的神学生大半匆忙走过,只有一小撮人停下来救人(引自《Christianity Today》,3/19/74)。

钥言:怜悯恩赐所强调的不在对象,而在乎怜悯者甘心乐意的态度。

J. 帮助人的恩赐(林前12:28)

帮助人的恩赐与作执事的恩赐相若,实行这种恩赐的人,不但有充足的爱心,亦不期待别人回报,也不怕劳苦。林前15:58正是这种人的座右铭。

钥言:助人恩赐需拥有广大爱心,亦不望回报,且准备好一手包办,任劳任怨,这是神看重的。